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通行版《道德經》與帛書老子及竹簡老子哪個更貼近與原著?

通行版《道德經》與帛書老子及竹簡老子哪個更貼近與原著?

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根底,全在道家。誠然也!外族異教亡我華夏之心不死,不可不防也!

縱觀人類歷史,2500年前從老子著道德經,印度小乘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出世,西方三聖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明教即拜火教襖教在中東伊朗也出世。這在世界歷史中成為「軸心時代」,東西方聖人幾乎同時出現,這是人類學之謎。是什麼造就了這些聖人同時出現的呢?這就是天地造化,聖人出世教化人間道德。

《道德經》現通用版本是河上公王弼版本,然而馬王堆帛書老子有重大不同,主要表現在情和靜。

王弼版本說 「守靜」, 「歸根曰靜」, 「靜曰復命」 「無欲」, 「惟恍惟惚」。 牝常以靜勝牡」。 我無欲,而民自朴」 ,夫唯不爭,故無尤。 「五色令人目盲」。

而馬王堆帛書則是: 「守情」 「歸根曰情」 「情是謂復命」 「欲不欲」 「唯望唯忽」 「牝恆以靚勝牡」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 「夫唯不靜,故無尤。 五色使人目明」

無為而為,致虛極守靜篤,是道家法門,靜是道教傳承,幾千年來代代相傳,這是不會錯的!

然而帛書所言情,而且比王弼版本還早百年,經馬王堆出世,混淆視聽,荼毒心靈。這他媽是誰?篡改老子,將靜改為情,意義顛倒,真可以說是別有用心。

果然帛書出土後網上有不懂之人跳出來說,情才是正統,王弼版本是篡改。

但稍有修行之人,都能分辨靜與情,孰是孰非。 縱覽《道德經》全文,都是貫穿無為、靜、節慾、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後世代代相傳的道教等權威書籍經典都印證了這一點,而帛書中的不同的幾句,與《道德經》全文其他部分的意思格格不入,這就是證實帛書不實的最好佐證。

現在突然來了個帛書,就有人捕風捉影,這是居心叵測。

但問題是,究竟是誰在2200年前篡改了道德經原文,將靜換為情,顛倒本意,荼毒心靈? 我認為是大乘佛教的本原,即印度婆羅門,婆羅門本源是白種人雅利安創立的吠陀教。

菩薩=菩提薩埵,菩提=覺醒,薩埵=有情。

這裡就提出了情,而且貫穿大成佛教的始終。而帛書可能只是當時有心之人想控制人心,滲透道教而故意蠱惑人心之作。

再說通行版《道德經》經過了幾千年的洗禮,《莊子》等的驗證,更具有說服力,更能提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靜=道教

情還是靜? 心的兩面性(靜-情),意識三分法( 顯意識,潛意識和元意識 )

為何篡改?大家可以自己去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談古今 的精彩文章:

奇門遁甲——奇門十干應克關係
古代總督和巡撫的關係和區別,如果總督和巡撫同城會怎樣?

TAG:小馬談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