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國產科幻之路,總有人願意赴湯蹈火

國產科幻之路,總有人願意赴湯蹈火

10年前,已經憑藉《九州·縹緲錄》系列積攢了不少人氣的作家江南,將他的目光從遠古投向未來,撰寫了一部末日科幻題材的小說——《上海堡壘》。(文末福利)

大地裂變,江水毀堤,曾經高樓鱗次櫛比的繁華都市,在頃刻間化為斷壁殘垣,永沉大海。在這部科幻小說里,象徵著人類最後希望的上海,就像我們在很多好萊塢災難片里司空見慣的那般,幾乎毀於一旦。

那般末日崩塌的場景,只要閉眼想像,便會覺得無比震撼,更不用說親眼見證那一座座龐然大物的轟然倒塌。可惜,這些毀滅性的撼人場景,一直存在文字里,直到2019年的今天。

雖然定義今年為「國產科幻電影元年」的說法似乎有些偏頗,但年初的《流浪地球》抵住不被看好的期望,在擁擠的春節檔搏殺出一條現象級的道路,無疑證明著「國產科幻大片」的時代正向我們揮手。

可獨樹不成林,倘若《流浪地球》的成功只是曇花一現,大眾對國產科幻的信心必將冷卻。現在,在這場國產科幻電影接力賽中,輪到《上海堡壘》衝刺了。

若干年後,全球多處重要城市遭遇外星人的突襲,而屹立在世界東方的上海,成了這群不速之客最後的獵物。這不再是一個國家的堡壘,而是整個世界生死存亡之際僅剩的屏障。

龐大的外星母艦降臨在城市上空,一種末日的壓抑感油然而生。接著,從母艦中飛出密密麻麻的球狀金屬物,瞬間如蝗蟲般入侵整座城市。它們在空中展開為六肢機甲怪物,迅猛地與人類戰士展開激烈火拚。

龐大、密集、迅猛,這場與太空未知生物間的瘋狂對抗,在緊張之餘滲透的,是絕望的氣息。

不同於常見的外星人形象,影片《上海堡壘》中的外星捕食者放棄了常見的生物形象,而是採取科技感十足的機甲形象。如果說,以異形為首的外星生物帶來的是噁心與恐怖,那麼機甲外星人則映照著人類對科技的迷惘與恐懼——這群渾身反射金屬光澤默不作聲襲擊地球的機甲,不正是人類當下對於失控的AI技術的想像么?

而影片中設定的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緣由,也值得玩味。當人類耗盡了地球上的煤、石油等自然資源,因太空探索而發掘的外星資源「仙藤」則成為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珍貴能源,從而招致外星人的降臨。

因此,與其說這場戰爭是入侵與守衛的對立關係,不如說這是兩個依託於科技發展的龐大生命體在爭奪延續生命的資源。對資源逐漸枯竭的擔憂,也因這一設定顯得更像一次對人類未來發出的警告。

對於外星人的襲擊,人類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但與大多科幻片的直接強攻不同,這次人類選擇了以守為主。阻擋外星人母艦衝擊波的「泡防禦」一直籠罩在城市上空,使這場持久戰少了很多血腥的悲慘感——你仍能看到被守護著的上海居民在母艦懸頂的危難歲月里,靜靜地守著自己的小日子。於是,生活的煙火味與戰爭的炮火味交織,揭開了這部科幻戰爭片全金屬外殼下的柔軟內核——人。

所謂人,即角色。塑造一群有血有肉的角色,是任何電影想要增強觀眾代入感的最佳途徑。而人與人間的關係,繞不開的便是一個「情」字。

江洋,是本片的主人公,一名對抗外星人的軍人。但這場戰爭,需要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攜手並進的團隊合作。與江洋一起奮戰的,是「灰鷹小隊」。

江洋、曾煜、潘翰田、路依依,很難說這四人性格有何共性,但他們的年齡本身,就意味著希望——保家衛國的時代責任,終於轉交到這群熱血青年的手上。於是,隨著生離死別,成長與蛻變也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最大彰顯。

儘管每個人的臉上都顯現出堅定與無畏,可是一想到這群出生入死的戰士也不過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心中不免有點酸楚。

在他們為暫時的勝利而慶祝的天台上,路依依突然問道:「如果沒有這場戰爭,我們現在會在做什麼?」每個人都在暢想著另一種人生,另一種安穩的人生。然而,在他們本該對世界充滿憧憬的年紀,已經承擔起守衛家園的重任。

在並肩作戰中所催生的,絕不只是堅不可摧的友情,還會有更深一層的,愛。江洋第一次見到那位英姿颯爽的長官時,就知道自己想要去的戰區在哪裡了。

或許,哪怕是世界末日,人類依舊無法抑制住內心中喜歡一個人的衝動。於是,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里,一場戰爭後的短暫和平,便會是最大的慰藉——因為,我知道你,安然無恙。而那一改再改猶豫再三才敢發出的簡訊,成了江洋與林瀾間主要的交流方式。無數次近在咫尺的相遇,被吞吞吐吐封口,只余眼神間藏不住的愛慕。

有時候,會想問下江洋,在最終抱著必死的信念去迎擊那些外星人時,是否後悔過自己說不出口的膽怯?

如果這是韓劇,他們會在初次相遇時彼此一見傾心;如果這是日漫,江洋會在最後關頭牽住林瀾一起奔跑;如果這是好萊塢,江洋會在一開始就透露出喜歡林瀾的信息。可他偏偏那麼含蓄,小心翼翼地站在她身邊,不多言語。

災難中的愛情總是容易令人動容,災難中的暗戀卻顯得令人心疼。那份本可以坦誠相見的情感,在牽扯到全人類命運的末日浩劫下,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倘若,江洋一開始就多些自信,故事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吧。至於江洋心裡一直在意的回應,其實早就得到了。

隨著仙藤能源的損耗,人類決定絕地反擊,而「上海大炮」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武器。作為影片最重要的視覺亮點,上海大炮的每一次射擊都看得出經費在燃燒。毀天滅地的炫目光束,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聲響,不斷撞擊著觀眾的視覺與聽覺,尤為適合在IMAX影廳觀賞。

更不用說隨之而來的上海陸沉,代表著用一座非凡的城市去換取人類生存希望的決心,令人難以忘懷。

如今的科幻片,已然成為了電影工業水準的代名詞。雖說《流浪地球》踏出了穩健的第一步,但之後的科幻片依然會走得步履蹣跚。這便是《上海堡壘》等一眾前仆後繼的科幻片所承載的工業意義——不斷去摸索完善工業製作體系的道路,安分地去做未來媲美好萊塢的國產科幻片的奠基石。

在《上海堡壘》剛籌備的6年前,還不曾有人看好國產科幻電影,可如今,看著曾經只能以文字描繪的樓崩地裂,真實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心中難掩的激動以及對未來的憧憬不停地讓我們產生信心——慢慢來,我們終將抵達遠方。

作者| 此去經年;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編輯| 騎屋頂少年;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影 迷 福 利

請大家轉發本文到朋友圈,並在文末留言,我們將根據留言和點贊,送出10張《上海堡壘》的電影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這部電影被過譽了嗎?那是因為你們沒老過
影向標:李少紅的新片,真的很差嗎

TAG:看電影看到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