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臣為什麼都愛催皇帝立下一任繼承人?這其實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

臣為什麼都愛催皇帝立下一任繼承人?這其實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母親薄姬在秦末時期,原為魏王魏豹的妾室。後來,魏豹的岳母魏媼請許負到魏王府給魏豹夫人薄姬算卦、相面。許負說:「薄姬相貌大貴,將來生下孩子一定能當皇帝。」於是,魏豹附漢而又叛漢,乃為漢將韓信、曹參敗俘,後被漢將周苛所殺。因此,薄姬也成了俘虜,不久她就被送入織室織布,劉邦見薄姬有些姿色,便將其納入後宮。

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後,將自己的第四個兒子劉恆封為了代王。

劉恆在他的封地里低調做人,基本不參與朝政。公元前195年6月1日劉邦死後,他的髮妻呂太后專政,自此,呂氏家族逐漸掌握國家的大權。丞相陳平等人忍聲吞氣,終於等到公元前180年,呂太后過世之後,他們趕緊發動政變,奪回了政治大權。一眾大臣實在怕了外戚干政的日子,他們左思右想,最終,選擇迎接代王劉恆登基稱帝,他就是歷史上的漢文帝。

為以防萬一,劉恆在向長安進發的過程中步步小心深怕中了計。在漢文帝劉恆登基之後,他需要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才能鞏固自己現今的地位,所以,他立即封了自己的心腹宋昌為衛將軍,統領京城的南北軍;另封了張武為郎中令,掌管宮廷的侍衛;然後,對陳平等人逐個封賞,被呂太后打壓過的劉姓王族之人也恢復了其原有的地位,對其它開國功臣都一一封賞。

縱觀漢文帝的一生,他施政都是小心翼翼,正是做到了「陰謀修德」,看似無為,實則無不為。

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才三個月,剛剛過上太平日子的重臣們便開始居安思危,他們擔心劉恆的勢力坐大以後,自己則沒好下場。於是,這些人想趁著劉恆的皇位還沒坐穩,趕緊選個新的接班人。於是,他們紛紛勸劉恆:「現在我們國家萬物待興,你是時候考慮接班人了。」各位大臣會這麼緊張,主要是在封建社會,階級利益都是環環相扣的。

當初,陳平等人在奪回國家的大權之時,皇帝的人選有很多,例如:劉襄,他是劉邦的嫡系大孫子,甚至,還為奪回劉氏的統治權立下了大功。但是,重臣們反而選擇了一個毫無勢力,也沒有什麼功勞的代王劉恆,其原因就是因為:非呂氏家族階級在呂太后統治時期,他們的利益損失太大了,所以,這些人當然不希望之前的事情再度發生。

眼下,劉恆已經成為了皇帝,他選擇誰成為太子,這個太子代表的階級就會日益壯大。重臣們之所以急於知道誰是將來的太子,就是想了解劉恆會為了維持階級統治,重點扶持哪一派的階級利益。這個問題在漢文帝之前,一直是混亂不堪的,漢惠帝繼承劉邦的皇位成為了皇帝,是子承父業。而劉恆成為皇帝,排除其他因素,算是兄(漢惠帝)終弟承。

這也就是說,漢代的統治交椅才換了三個人,就已經出現兩種繼承方式,那麼,以後呢?到底是按照漢惠帝子繼父業的方式呢?還是像漢文帝那樣,在他的同輩中選一個作為繼承人呢?大臣們很是焦急,連續兩次提議,催促漢文帝儘快決定繼嗣的人選。對於此事,劉恆卻一再推辭。終於,大臣們的第三次提議,他才答應確立太子。

劉恆的行為,既迂迴,又曲折,實在耐人尋味。實際上,漢文帝的這一舉動,不僅體現了他的謙讓,還暗中否定了兩種接班人的原則性的策略。

因為,大臣們第一次建議立太子之時,漢文帝回答道:「只要你們找到了天底下最有賢德,最有才華的人,我就會讓出我的皇位,讓他來管理國家。」可以說,在他的言辭里透露出,自己的皇位算是僭越。如果他再預先安排人選,那麼,就更不合理了。到時候,自己怎麼跟天下的百姓交代呢?

所以,劉恆想仿照歷史,在普天之下,實行「禪讓制」,選出一位人心所向的賢人來繼承皇位。表面上,劉恆想進行禪讓制,能者居之,實際上,他則是在擺姿態,等大臣猜出他的想法,出面否定「禪讓制」。能在皇帝面前說上話的人,都不簡單,大臣們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於是,第二次提出要及早立太子。此時,大臣們直接跳過禪讓制,勸劉恆早一點確立太子,甚至,還說只有這樣才是對天下人負責。

這次他們提了一句「不忘天下」,漢文帝便有些急了,說了很多話來反駁他們:

「我的叔父楚王,上了歲數,見識多,懂大體;我的哥哥吳王品德好,得民心;我的弟弟淮南王,守住道德底線,一心一意輔助我登基。他們個個都健在,我怎麼能預先安排呢?各位諸侯、王族宗室、功臣們,很多人都是既有品德又有才華的人。假如大家可以推薦一個賢人幫我這個不適合長期當皇帝的人,才是天下子民的幸運。如果都不推薦,反而另立一位太子,大家都會覺得我是個無德之人,不替黎明百姓著想,一心只顧自己的孩子,這樣也不太好吧?」

漢文帝的話,簡單來說,就是:適合當下一任皇帝的人有很多,哪裡輪得到我自己的兒子。不過,他的這番回答,答非所問。大臣們更關心的是下一任君王的繼承方式。劉恆第一次推辭時,否定了禪讓制,再推辭,又否定了除了父終子承以外的其他繼承方式(不管是長輩,還是同輩,甚至功臣,都不可以)。所以,他就是想在自己的後代里找一個人成為繼承人。

這樣的提示,實在太明顯了。

於是,大臣們都明白過來了,馬上說道:「由自己的兒子成為繼承人,這個習俗從商、周就開始了,由來已久。子承父業,一代代傳下去,這是全天下都適用的方式。當初,漢高祖劉邦就是靠這種繼承方式,安了黎民百姓的心。到了我們這一代,如果,太子不是皇上您自己的兒子,反而是王族或諸侯的其它人選,那麼,就違背了高祖劉邦的思想,所以,我們都覺得,陛下的大兒子才是最佳人選。請您立他為太子。」

漢文帝聽了,很是高興,立即同意,還下旨賜了大漢朝中符合繼承這一條件的人一級爵位。

這一場關於繼承人的討論,漢文帝跟大臣之間你來我往暗流涌動,最終,還是漢文帝完勝。並且,他的這一招還起到了一個一箭雙鵰的作用:

一來,劉恆定下了此後各朝代都按子承父業來選繼承人;

二來,劉恆為自己的經歷洗白,因為,呂太后的緣故,漢惠帝那一脈已無繼承人,所以,只能從上一代君主,也就是漢高祖劉邦那一輩里重新按子承父業的方式選擇新的繼承人。因為,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所以,他當皇帝自然是理所當然了。

參考資料:

【《史記·孝文本紀》、《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班固《漢書·文帝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以皇后之禮下葬的公主,死後,皇帝第一個命令就是:殺了駙馬陪葬
什麼是「第一國際」?迄今為止發展如何?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