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作者:蘇粉兒 | 來源:(ID:tsgsc8)

西蜀眉山饒故香,也耽陽羨荷鋤郎。

諸城寂苦歌菊杞,楚府情淳喜浪滄。

歲藝東坡烘軟腹,日食柑荔醉酥腸。

輕餐海色雲湖散,樂笑平生為口忙。

——題記

人間自是有情「吃」,此愛不關官升貶。

蘇東坡一生宦海浮沉,得意時一路升遷,譽滿京師,失意時遠貶海南,生死難卜。

但是每到一地,他都能發現當地的獨特風味,用民胞物與的精神為自己的美食寫詩,這也是他的千古可愛之處。

1

西蜀眉山饒味香

四川盆地紫土肥沃,自古溫暖富饒,眉山的浪漫多情也陶冶了這位千年偉人。

在他走出鄉關,宦遊四海時,仍然思念故鄉的鄉味,「豈如吾蜀富冬蔬,霜葉露芽寒更茁。」

「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小小一碟時蔬,便作成了《春菜》一詩,瑣碎的飲食生活,都被蘇先生入了詩。

在蜀地的自然風光中,他「狂走從人覓梨栗」,自由活潑的童年,精緻美味的蜀地特產,白魚紫筍,量富味美,一直是蘇軾惦念的故鄉香。

在蘇先生貶謫黃州,擁有東坡時,仍然想念家鄉的元修菜。

元修菜的名字非常有趣,其實就是蜀地特有的巢菜。

蘇軾老友巢谷愛吃,蘇軾也認為巢菜是最美味的蔬菜。

蘇軾與老友巢谷閑聊時,提起《世說新語》中「此是君家果。」、「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巢谷說,如果孔北海見了巢菜,該不會說是我家的菜吧?

巢谷字元修,蘇軾便將巢菜戲稱為元修菜。

在黃州耕種東坡時,蘇軾還不忘讓巢谷帶上一包菜籽,「蒸之復湘之,香色蔚其饛。點酒下鹽豉,縷橙芼姜蔥。」

元修菜擁有「中國山珍美譽」,嫩莖葉供食品,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它類似野豌豆,又比野豌豆更有鄉土味道。

將它洗乾淨,慢火蒸熟,顏色仍然鮮亮,撒上鹵鹽,拌點豆豉、蔥花、薑絲,用來下酒,連肥美的雞豚都失了味道。

與其說是一盤解饞的元修菜,倒不如說是以故味解鄉愁,反是倍思鄉。

2

也耽陽羨種田郎

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蘇軾於熙寧四年通判杭州,飽餐了東南的湖光山色,杭州美食的精細程度可與蜀地媲美。

蘇軾在《和蔣夔寄茶》中寫到吳郡名菜鱸魚膾「金齏玉膾飯炊雪,海螯江柱初脫泉。」

《大業拾遺記》曾有記載「鱸魚白如雪,取三尺以下者作之,以香菜花葉相見,和以細縷金橙食之,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之佳味也。」

杭州自古繁華,飲食方面也頗為精緻,海中的新鮮鱸魚肥美白嫩,魚片薄如肌膚,吹彈可破,配上香菜,撒上金絲,色香味俱全。

除了鱸魚膾,杭州的風味小吃,晶瑩如玉的大米,鮮美四溢的海味,都是蘇通判心中的人間至味。

春光正好時,蘇軾來到曾經魂牽夢縈的陽羨,即今天的宜興。

宜興物產豐饒,水色秀美,民俗純樸。

在他還是一個少年進士時,就與蔣之奇相約,將來告老還鄉,在宜興購田置產,與這湖光山色熱情相擁,餐飲一番。

「惠泉山下土如濡,陽羨溪頭米勝珠。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

陽羨幾乎成了第二個眉山,在感受到宜興的風味之後,大半個中國,都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若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

只可惜,蘇先生的陽羨情結,今後只能是回憶了。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3

諸城寂苦歌菊杞

熙寧七年九月,蘇軾離開杭州,移知密州。

與杭州精美可口的飲食相比,密州遠遠夠不著粗茶淡飯,真真是餓殍遍野。

「公廚十日不冒煙」,杯酒不設,草木誑口,食物貧乏程度可見一斑,但是蘇先生總能在山窮水盡時不改對生活的熱愛。

沒有好奇心,沒有超然物外的性格,是不會明白如何用苦食調味的。

密州是一座寂寞山城,也是枸杞和菊花野生的好地方。

蘇軾便效法陸龜蒙以杞菊為食,「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干而無味的粟米飯,酸到幾乎變質的醬,蒸煮肉塊做成飯瓮,除了偶爾沮喪的人之常情,蘇軾亦將它們當成密州質樸無華的美食。

蘇軾自嘲尋樂,食苦且作養生,戲謔中也道出吃的藝術。

何為美?何為陋?

或豐盛,或簡約,甜可樂,苦亦可樂,人生所遇無不可,亦應無所食而不樂。

魚米之鄉,鮮美飲食若可消受。偏僻荒地,粗食硬苦亦不自憐。

4

楚府情淳喜浪滄

熙寧十年,蘇軾任徐州知州。

上天也喜歡這個「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的蘇天真,接連下雨,徐州農業煥發了生機。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家家戶戶煮繭,香繞十里人家,蘇軾也醉心於這豐收生產中。

「簌簌衣巾落棗花」「牛衣古柳賣黃瓜」「日高人渴漫思茶」平平常常的光景,敲門求茶的寧靜,蘇軾愛這桃花源一般的風土人情,這是人生別樣的山珍海味。

與陶淵明筆下的「設酒殺雞作食」相比,徐州農食更添了泥土的芳香。

但是人在忙碌的時候,是沒有閑情雅緻琢磨飲食的,就算好奇如蘇軾,也只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品味甜中帶苦之味。

而後的一路貶謫,卻玉成了這位美食家。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5

歲藝東坡烘軟腹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仕途生活的最低谷,卻玉成了這位藝術全才,蘇先生的美食天賦有了用武之地。

值得慶幸的是,蘇先生在此處擁有了東坡,從此,蘇軾便成了蘇東坡。

他親身體會了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滿足與快樂。

得益於老農指點,得益於虛心耕種,蘇東坡收穫了二十餘石大麥。

因為很難買到白米,蘇軾便搗麥加小豆做成二紅飯,「以漿水淘之,自然甘酸浮滑」。

安心耕種的農家生活,平易近人的天真本性,他身邊又會聚了一群人。

街坊里的聚餐會上總是有可口的農家小吃,劉家做的糕餅非常酥脆,唇齒留香,潘家釀造的酒酸味特別,像是放錯了水,蘇軾就為這兩樣農家真味戲做了一首詩,「已似潘子錯著水,更覓君家為甚酥」。

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找到人間至味,這就是吃貨的厲害之處。

黃州的豬肉價賤,東坡肉便誕生了,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甚至患了火眼赤,蘇軾也詭辯一番,非得吃肉「子瞻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膾。

子瞻欲聽之,而口不許,曰:「我與子為口,彼與子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廢我食,不可。」

子瞻不能決。

口謂眼曰:「他日我病,汝視物,吾不禁也。」

一個調皮的老頑童,讓人忍俊不禁。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黃州地處長江江岸,魚兒肉質細嫩,水質清甜,加上蘇先生的廚藝,煲魚湯極具天時地利人和。

他寫煮魚法,


「以鮮鯽魚或鯉治斫冷水下入鹽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攪。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橘皮線,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盡談也。」

自古文人都愛酒,而蘇軾不僅愛酒,還釀酒。


「一日小沸魚吐沫,二日眩轉清光活。三日開瓮香滿城,快瀉銀瓶不須撥。百錢一斗濃無聲,甘露微濁醍醐(乳酪)清。」

清醇不膩,最又回甘,這首《密酒歌》讓多少愛酒之人神往啊,然而這只是蘇先生的想像。

不過他真正做出的密酒確實別有風味,拉肚子的功效都可以與瀉藥媲美了。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6

日食柑荔醉酥腸

當然,東坡先生還是做湯的高手。

在《與錢穆父》信中就寫了做湯的秘訣:


「取筍簟菘(白菜)心與鱖相對,清水煮熟,用姜蘆菔(蘿蔔)自然汁及酒三物等,入少鹽,漸漸點灑之,過熟可食。不敢獨味此,請依法作,與老嫂共之。呵呵。」

樸實無華的言語,細緻入微的描寫,短短几行,做湯之樂回味無窮。

紹聖元年(1094年)十月,蘇軾抵達惠州。

雖是險惡的嶺南,卻有清美的風物。

「江雲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xiao)荔枝然。」

桂花香中綉清,荔枝甜而不膩。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可山水再美,也不能滿足口腹之慾,人再有情懷也是要生活的。

惠州匱乏的物質條件,加上沒有生活來源,蘇軾的境地其實讓人心酸,但是耳順之年,心靈已可安頓。

他買不起羊肉,就開始琢磨羊脊骨,用水煮熟,趁熱撈出來,再加入米酒去腥,撒點薄鹽入味,再通骨燒烤一番,酥香四溢。

羊的骨髓,味道纖細,又帶著羊肉獨特的香氣,一塊骨頭就能讓蘇公充實一天。

多虧了這不景氣的仕途路,不然蘇先生哪有琢磨美食的閑工夫?

美味佳肴自己做得,縱是嶺南土惡,也勝案牘勞形,何愁不快樂?

7

輕餐海色雲湖散

踏上海南,世界都換了天地,千里悲途,萬里無歸,大宋王朝最為艱難的地方莫過於儋州。

食無肉,病無葯,舉無所有,只生愁。

再黑暗的生活,蘇軾總能發現它的一丁點光亮,並放大它,讓生活溫暖起來。

「丹荔破玉膚,黃柑溢芳津」,熱帶嶺南最好的東西除了天容海色,便是這甘美的果子。

如果說惠州是買不起羊肉,那海南真是要艱苦萬倍,「北船不到米勝珠」,蘇軾在此免不得斷糧,只能「龜息法」來「食氣辟穀」,即依靠吞咽陽光來排除飢餓,以海色為餐,以日光為露,靠意念生活下去。

但是蘇學士在海南島卻也嘗過「恐怖美食」,那就是檳榔。

《食檳榔》寫「北客初未諳,勸食俗難阻。中虛畏泄氣,始嚼或半吐。」「面目太嚴冷,滋味絕媚嫵。」

檳榔其實是「食療」的絕佳藥材,嚼檳榔往往會讓人不知飢餓,面紅氣喘,好比醉酒一般,「兩頰紅潮增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物質辛苦,精神確是絕佳。

海南的椰汁被稱為「天漿」「秋露」,東坡父子嘗到椰汁也是十分驚奇,《椰子冠》「天教日飲俗全絲,美酒生林不待儀。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規模簡古人爭看,簪導輕安發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東坡何事不違時。」

椰汁確是瓊漿玉露,但東坡父子品嘗椰子,不僅僅醉心於它的仙味,更多的是對日常生活的珍愛。

雖做了一生的不合時宜,卻用了一生的認真熱忱。

君子如玉,亦如鐵。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8

樂笑平生為口忙

蘇軾作為大文豪,卻自嘲「老饕」。

他在《老饕賦》寫道:「嘗項上之一臠,嚼霜前之兩整。爛櫻珠之煎蜜,瀚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帶糟。」「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柁之瓊艘。各眼灧於秋水,咸骨醉於春醪。」「響松風於蟹眼,浮雪花於兔毫。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闊而天高。」

這就是美食家的小小傳記了。

「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一餐美食融匯人間四樂,餐色可做良辰美景,清歡更是賞心樂事。

從西蜀到汴梁,又入杭州,三醉江南,一貶黃州、再貶惠州、三貶儋州。

他的人生,雖有哀愁,但也有它的歡樂,甜似荔枝,酸若櫻桃,苦勝杞菊,辣似紅椒,食物、生活皆是一理。

蘇東坡的思想很廣、很深,儒釋道都為他所用,始終保有一顆恬淡的心。

食如其人,蘇先生的口味很寬、很雜,「南甜北咸東辣西酸」,他都樂意品嘗,並樂在其中。

東坡先生的「平生為口忙」,是消除貶謫寂寞的良方,也是民胞物與胸懷的明鏡。

-作者-

蘇粉兒。年十九,一枚鍾愛古代文學的大學生,東坡忠粉,煙火人間,感恩相遇?。作者授權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如需轉載請留言

RECOMMEND

蘇軾:人間自是有情「吃」

投稿郵箱:3304331669@qq.com

版權聲明:未經授權,嚴禁轉載,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我們。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版權人及時聯繫。TEL:028-38166877

更多精彩內容請拿起手機微信關注「眉山東坡文化」~

來源:蘇粉兒 愛上蘇軾東坡

編輯:蔣萍

審核:周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