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談到明朝貿易,首先想到的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以宣揚國威為主要任務,通過贈送當時的一些珍寶奇物來以此進行經濟文化上的交流融通。當時明朝的貿易種類繁雜多樣,共同構成了豐富的整體貿易體系,今天我們想要論述介紹的,將以私茶為主要的切入口,一探究竟在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一、追述茶馬背景,為何選擇茶葉和馬匹進行互市貿易?

話鋒一轉到茶馬貿易,肯定是要向前仔細去追溯其根源脈絡,必是要提及商業繁盛的宋朝,其原理有些類似於我國最早的貨幣起源。

出於現實的需要,以一物換一物的規則架起了商業最基本的橋樑,中原地區和廣袤的西北地區各有各的物品需求,並且加上不同地區稅制上的略微差距,茶馬互市這一制度在其背景下應運而生,並在一段時期內大放異彩。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可能會有很多的朋友都會感到有些不解,為什麼在當時商品種類並不算少的時間據點上,會單單挑出茶葉和馬匹來進行互市貿易呢?

(一)地區差異下飲食差異

其實並沒有必要感到奇怪,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多以游牧業為生,平時的飲食也基本上是以牛羊肉為主,不像中原地區的餐桌上還會經常出現一些時令果蔬,長期的肉食生活難免會有些油膩,這也就為少數民族喜食茶葉埋下了重大的一個伏筆,餐後一杯茶解解油膩自然是成為了族人的普遍共識。

(二)邊境藩鎮時局混亂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代入到中原地區,身處內地的朝廷為了更有效的維護自己的中心統治,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藩鎮埋下的隱患,大量向善於養馬的少數民族購入良駒。最初只是最單純的金錢買賣關係,購買多少匹馬,就向良駒供應戶主們提供具體數字的錢財。良駒被廣泛用於戰爭以及日常的邊境團結穩定,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朝廷的壓力。

(三)邊境牧民化錢幣為武器

但是很快就生出端倪,游牧民族本就分散,即使是在那個商業相對進步的時代里,也還是沒有統一的良駒供應商,朝廷主要還是從多戶牧民的手上進行分散收購的。

後期主要出現的問題就是,長期的游牧生活使得牧民很難融入中原地區的生活,中原地區用銅錢向牧民購馬,牧民常常陷入銅錢沒處用的窘境之中。牧民們將手上賣馬得來的銅錢經過鍛造加工去製造一些兵器。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朝廷自然是覺得這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威脅到自身的統治,邊境地區的安定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很容易遭遇一些突髮狀況的威脅。朝廷極力想要阻止這一製造兵器的行為,但是又沒有辦法不去購買馬匹。

(四)局限性的自然條件

恰好想到了少數民族素有飲茶的癖好,邊境地區受到自然地勢條件的限制,也沒有辦法去自給自足生產出茶葉來,於是抓住契機和少數民族的軟肋,大刀闊斧力行茶馬互市。


二、理性思考,看茶馬歷程

以這一制度為根本的同時,朝廷也設置例如像互市監這樣專門管理茶馬交易的機構。借著行政強制力的進一步實施,茶馬貿易得到了有效運用。

逐漸走向了規範化和專業化,自唐朝開始發展起來的茶葉種植業也得到了另一種形勢上的升華,全國茶學風盛行,少數民族尤其喜食茶飲。

盛產茶葉的江南地區,憑藉著適宜的氣候和土壤濕氣條件,一躍成為了當時茶葉的主要產地。細看茶葉的來源渠道,我們又可以將之劃分為官家主持買賣的茶葉和私人販運的茶葉,在當時官府稱霸橫行的歷史背景之下,私茶自然是經歷著很長一段時間的起伏,我們將其劃分為了三個具體的階段,來向大家做出進一步的論述。

(一)第一階段:夾縫中險求生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1、私茶受眾度低,儲備弱

首先是第一階段,我們將這一階段具體概括為夾縫中求生存,在這一階段中私茶的影響力度尚還顯得弱小,並沒有較高的影響力,官營茶葉的受眾度遠遠要高於私茶。

並且在這一階段,由於還沒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前期戰略上的儲備,所以私茶的種類涵蓋包括品質,也並不能稱得上是優秀的。

2、私茶價格高,優勢小

在這一時期主要的工作還是要積極的進行私茶的市場開拓,並且要及時的考慮到市場需求,找出相對於官營茶葉而言,私茶到底有何值得被選擇的優勝之處。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私茶商人們處於這一階段,在憂愁煩惱的同時,能讓他們在此之後安身立命,站穩腳跟的根本還是在於創造優勢。當時最讓私茶商人苦惱的莫過於價格了,給不出比官家價格更低的價格,憑什麼又能創造出令人亮眼的業績銷售額度,這拿到如今的商場上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絕對不能在氣勢正盛的價格戰中敗下陣來。

(二)第二階段:相逢中迎春天

然後緊接到來的就是私茶發展的第二階段,我們同樣先做出階段性的概括,這一階段私茶開始迎來了新的春天。原先搶佔先機的官營茶葉最先遇到了實際操作中的一個問題。

1、官營茶葉運輸生端倪

官營茶葉的運輸能力較弱,從這一層面上來說,我們試圖尋找著一些歷史上的蛛絲馬跡,正常來說,在當時那個運輸條件不算太過於飽和的時代里,運輸很難達到飛躍式的進步,為什麼官營茶葉的問題會出在了運輸上呢?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明朝的茶馬商業貿易雖然談不上是國家經濟的中心,但是每年通過茶馬貿易的賬戶流水都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官場上那些不懷好心的黨羽官吏難免要將自己慾望的魔爪伸向官營茶葉貿易中來,努力尋找那些容易撈油水的環節,來成為他們斂財的一種重要方式。

貪官污吏很快將目標定位在了茶葉的運輸上,故意減少運輸中投入的錢財比例,依舊按照原先的比例上報官方,富餘的錢財競相攤平落入到了官吏們的口袋之中。

2、私茶業務逐漸壯大

在這一階段中,私茶的業務範圍逐漸擴大,私茶的供應鏈也基本穩固了下來,市場上的私茶數量不斷增多。對於少數民族來說,購入茶葉的選擇渠道開始由原先的單一化走向了多樣化,開始有機會貨比三家,最後再來定奪購買誰家的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官營茶葉的優勢明顯削弱,再加上難以回天的官營茶葉運輸,有所衰落也是在所難免的。私茶在第一階段可能還沒有什麼價格上的優勢,但是在這一階段,私茶的價格相對來說就變得十分公道了。

(三)第三階段:上升中遇時機

最後我們要說的是私茶演進的第三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私茶開始穩固地位。上一階段中官營茶葉開始出現進一步的問題,長此以往的貪污腐敗下去,自然會有敗露的時候。

1、官府開始引入民間商業資本

官營茶葉開始面臨資金短缺,缺少足夠的資金來支撐貿易的進一步升級優化,官府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想到了引入民間資本來緩解現狀。

簡單點來說,也就是開始允許民間的茶葉資本商業家,加入到官營茶葉的販運中,官府提供給商人一定的販運渠道,而商人只需要為官府貢獻注入相關的資金支持。這一措施相對來說,應該是有利於官營茶葉發展的,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官營茶葉運輸上的資金短缺,但是古話說得還是十分有道理的,畢竟無商不奸嘛。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2、私茶商人萌發逐利心理

私茶商人們也不是什麼善良的慷慨救濟之士,虧本的買賣自然也不會同意去做。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在官營茶葉的運輸中,希望藉此進一步謀利的商人們,會在官營茶葉的運輸過程中,附帶不同數量的私茶,來進行附帶性質的銷售。

3、私茶品質逐漸升高

私茶商人們還會區別挑選出質量較高的茶葉,收到自己的私茶隊伍中。

那些品質一般,甚至是有些殘次的茶葉就成功歸屬到了官營茶葉的隊伍之中,一起走向了流通的道路,長期下去肯定是不利於官營茶葉的口碑培養,品質不算太高也很難在比價中脫穎而出。


三、整體回顧,思茶馬演進

(一)利益分配的原始驅動

反觀私茶商人,我們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商人們根據茶葉具體品質的高低,賣出高低不同的價格,為自己搶佔到更廣大的市場先機,藉此獲得更多的利益分配。

雖然這一階段,官營茶葉貿易相比較上一階段混亂不堪的局面而言,迎來了一些恢復,但是此時已經遠遠落後於私茶的發展了。

(二)政治時局的背後助力

通過以上明朝私茶三個階段的論述以及一些鋪墊性質的介紹,想必大家對於茶馬互市這一制度,應該有了相應的了解。

茶馬貿易作為我國古代有新意的一個制度,共同孕育了官營和私人兩種具體而又不雷同的格局,拿到現在來看,既有政治上的需求和必要,又有經濟上的曲折和斡旋,只要存在皆為合理,運營的模式只是煙雲中的歷史抉擇。

大風,古韻茶香——明朝茶馬貿易中私茶斷續起伏的演進之路

舉出明朝這一朝代來做出明細化的探究,回顧縱橫瀟洒的中華古國,借著古韻茶葉這一物品的歷史縮影,感受到了商業演進路上的風雲。總體來說,商業經濟永遠都離不開政治的盤旋,兩者相互影響又形成一種我們稱之為慣性的依賴。當基本開始走向固化的同時,又總會受到外界一眾因素的影響,學會排除緩解,將傷害值降到最小,也是我們需要學會衡量和周全的一個重點所在。

參考典獻:

《封氏聞見記》

《南唐書》

《宋史·職官志》

《古書解讀初探》

《茶經》

《明史·食貨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