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楚文王打敗仗回國,臣子封閉城門不讓進,卻被稱為忠臣

楚文王打敗仗回國,臣子封閉城門不讓進,卻被稱為忠臣

自古以來,君主無不愛自己,也愛自己的國家,因此喜歡忠臣,卻也害怕忠臣。

因為真正的忠臣往往是諫臣,甚至是諍臣,他們總會為了國家利益不顧個人得失而犯上直諫。

春秋時期就有這麼一位忠臣,與大多數諍臣不同,先用嘴勸諫,見沒有效果,便拿武器威脅,他便是楚國重臣鬻拳。

春秋初期,蔡國、息國是領土相接的諸侯國,兩國國君娶了一對姐妹,有連襟之情。

公元前684年,息媯出嫁時路過蔡國境地,蔡侯聽說小姨子來了,於是留下來吃個便飯。

這原本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可以批判的,可是蔡侯見小姨子長得漂亮,言語中有調戲之意。

《左傳》有記載,「息媯將歸,過蔡,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賓。」

息侯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想要發兵攻打蔡國,但是實力不濟,於是派使者向楚國求援。

使者對楚文王說:蔡國因為仗著齊國的庇護,數次對楚國不敬,應該好好教訓下。

楚國假裝發兵攻打息國,蔡國和息國是戰略聯盟,必然引兵來救,到時候我們內外合兵,蔡國必然大敗。

楚文王早就對蔡國心生不滿,一聽有這等好事,哪會不答應。

一切都按計划進行,楚國出兵攻打息國,息國向蔡國求救,然後蔡國親率大軍支援,楚、息兩國反過來攻打蔡國。

直到此刻,蔡侯才知道這是一個圈套,可是一切都晚了,蔡軍大敗,自己也被擄回到楚國。

因為蔡侯曾經對楚國大不敬,所以楚文王向殺掉他,用來恐嚇周圍不聽話的諸侯。

這時候,鬻拳站出來了,他認為楚國正準備北上中原,不應該殺蔡侯。如果殺了他,必然令周邊諸侯人人自危,給楚國北上中原增加阻力。

如果放了蔡侯,會向周邊諸侯們彰顯楚國恩服天下,有利於稱霸中原。

雖然鬻拳說得有道理,可是楚文王剛愎自用沒有聽,還是要殺蔡侯。

鬻拳也是個暴脾氣,衝上前一手抓住楚文王衣袖,一手抽出佩劍威脅。說道「我寧願和大王一起死,也不想大王失德於天下。」

楚文王非常害怕,只得點頭答應。當蔡後安全離開後,鬻拳跪地向楚文王請罪,「我用刀劍威脅大王,沒有比這更大的罪行了」。

楚文王知道鬻拳的德行,表示原諒他,可是鬻拳不答應,用佩劍砍斷自己的雙腳。楚文王有感鬻拳的高義,將其斷足藏於宮中,時時提醒自己這是不聽忠諫的過失。

鬻拳失去雙腿行走不便,楚文王便讓他掌管郢都城門的防衛。

公元前676年,楚文王親率大軍進攻巴國,可是閻敖家族叛亂,導致戰爭失敗,楚懷王臉部還中了一箭。

當楚文王退回郢都時,鬻拳沒有打開城門,他要求楚文王去攻打不朝貢的黃國,因為楚國先王幾乎都是戰無不勝。

楚文王沒有辦法,轉身去攻打黃國,這一次全軍用命,楚軍大勝。

《左傳》有記載,「還,鬻拳弗納,遂伐黃,敗黃師於踖陵。」

可惜的是,在回來的途中,楚文王的箭傷複發病逝。鬻拳親自送葬楚文王后,引劍自刎,死後被葬在楚文王墓前。

(參考文獻:《左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國為什麼要冒險發動長平之戰?9張圖揭開答案
楚國八百年:如何從彈丸小國變成超級大國?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