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莊子:唯有忘形與忘情,才是消除人生悲劇走向逍遙的解脫之道

莊子:唯有忘形與忘情,才是消除人生悲劇走向逍遙的解脫之道

題記:人生的苦楚與其說來自於現實,不如說來自於對現實的不滿與抗拒!

莊子是一個殘疾人嗎?這本來不是一個問題。但在莊子的寓言中,他筆下的殘疾人卻比正常人擁有更多的歡樂,更高的精神境界,他們是神全而形不全的得道者,是那個荒涼焦慮的世界中自得其樂的人。

莊子為什麼崇拜殘疾人,難道他是一個殘疾人?

莊子:唯有忘形與忘情,才是消除人生悲劇走向逍遙的解脫之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事實上,莊子雖然貧困交加,但他的身體很正常,他是在那個荒謬的世界中,活得風輕雲淡的人。

他拒絕進入塵世的繁華,他視凡夫俗子痴痴追求的富貴榮祿為棄履,他喜歡孤獨地生活,孤獨地思考。

他喜歡在園子里看花看月,看螳螂黃雀,然後講讓我們後背發涼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

他喜歡在濠水的岸邊垂釣一竿風月,他喜歡在橋上看魚翔淺底的快樂,那一刻,莊子就是一條快活的魚;

在哲學家莊子看來,魚的快樂當然可以與我的快樂同在,而在辯論家和邏輯學家的惠施看來,這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在辯論上,莊子輸了,在哲學上,惠施輸了。

莊子的世界,有誰能懂?

其實,和惠施一樣,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懂莊子。

莊子是中國思想家中最孤獨思索最玄遠的哲學家。

當我們沉浸在喜怒哀樂的生活,羈絆於鍋碗瓢勺的俗世的時候,莊子卻在思索人類的困境,苦苦尋找消除人類倒懸之苦的解脫之道。

那麼,到底誰才能與莊子心有戚戚焉?

是他筆下那些形體殘缺不全但精神超凡脫俗的殘疾人!

莊子在《德充符》中,為我們刻畫了一組殘疾人的群像。他們在黑暗的社會中,有的被砍了腳,有的被砍了腿,有的天生醜陋,有的身體器官錯位。但這一群殘疾人,卻最能體悟大道,最能參透生死,最能深刻地審視命運,他們是一群看淡了生死看透了人生的人,是一群在命運的重壓面前,以無所謂和無所畏的心態,順應自然的安排,「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

在《德充符》中,莊子用寓言的形式,集中寫了幾個殘疾但已經得道的人。

莊子:唯有忘形與忘情,才是消除人生悲劇走向逍遙的解脫之道

魯國的王駘,是一個被砍掉了腳的殘疾人,但他在魯國開辦私學,其教學規模甚至超過了孔子。他「立不教,坐不議;虛而往,實而歸。」根本就不教什麼,但是學生們卻收穫滿滿。連孔子都要拜倒在他門下。按照孔子的說法,王駘已經看透了生死榮辱與得失,他不會隨著物的變化而變化,只是牢牢把握著自己的宗旨。這就是靜心看待一切,以一種心如止水的姿態,慣看秋月春風。「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人在流水面前是無法照見自己的,只有在一潭靜水面前,才能看見自己。所以說,唯有心靜、心凈才能關照自己的生命。王駘就是這樣一個不隨物化而以靜照心的得道者。

申屠嘉也是一個被砍掉了腳的人,與鄭國的名相子產是同學。子產卻以與他一起出入為恥,經常恥笑他。而申屠嘉的一番話,卻讓子產羞愧難當。申屠嘉說,「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今子與我游於形骸之內,而子索我於形骸之外,不亦過乎?」

「懂得事物之無可奈何,安於命運的安排的,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人來到世上就像來到善射的后羿張弓搭箭的射程之內,中央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中靶的地方,然而卻沒有射中,這就是命。如今你跟我心靈相通、以德相交,而你卻用外在的形體來要求我,這不又完全錯了嗎?」

申屠嘉簡單的語言,卻指出了人類的關於對命運對困境的思考——人類活在無處可逃的境地,唯有靈魂才能得到解脫。

魯國的叔山無趾同樣被砍掉了雙腳——看來,莊子的時代統治者最喜歡砍腳,做鞋子的企業主恐怕是要破產了。

叔山無趾去見孔子,孔子竟然嘲笑他,但叔山無趾的一番話,由讓孔子羞愧。

魯國的哀駘它是一個形貌特別醜陋的人,但是這樣的人卻成為魯國上下崇拜的偶像,男人喜歡同他做朋友,女人爭先恐後想嫁給他,魯哀公和他相處一個月,就要把國事託付給他,但哀駘它卻走掉了。

還有一個跛腳、駝背、無嘴的人遊說衛靈公,衛靈公很喜歡他,反倒認為其他人不正常了。

一個患了大脖子病的人,遊說齊桓公,齊桓公反倒認為脖子細的正常人不正常了。

莊子最後說,「故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謂誠忘。」 所以,在德行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地方而在形體方面的缺陷別人就會有所遺忘,人們不會忘記所應當忘記的東西,而忘記了所不應當忘記的東西,這就叫做真正的遺忘。

莊子:唯有忘形與忘情,才是消除人生悲劇走向逍遙的解脫之道

我們本該忘記的,卻時時掛在心上,我們不該忘記的,卻早已拋到九霄雲外。這是多麼深刻的預言啊!

事實上,莊子崇拜這些殘疾人,是大有深意的。這些形體上殘缺的人,他們卻擁有最豐滿的心靈。在莊子看來,真正能實現逍遙之道的,有兩條途徑,一是忘形,二是忘情。就是忘掉身體的存在,忘記物質世界的種種不堪,忘記那些引起你快樂與不快樂的東西,真正做到與物俱化,萬物齊一。如同莊周夢蝶一樣,你不必在乎你到底是蝴蝶還是莊周,你只要能在暖陽下上下翻飛感受自由的靈魂,這就是生命的價值所在。

一個人的身體永遠無法獲得不朽,而靈魂可以。所以莊子借孔子的話說,一群小豬在吃已經死去的母豬的奶,當過了一會,小豬都驚慌失措逃走了。莊子說,小豬愛的不是母豬的形體,而是在母愛這種精神支配下的形體。所以,逍遙與容顏無關,與青春無關,與形體無關,關乎的是自由的活潑的精神。即使是身體殘缺的人,照樣可以擁有高貴的自由的靈魂。

一篇《德充符》,完整地體現了莊子的生命哲學。首先是莊子的生命的悲劇意識。莊子說,人生來是不自由的,是無法對抗命運的。我們都在后羿的射程之內,被射中,是必然,不被射中,只是偶然,只是讓我們暫時苟延殘喘地活著而已。只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才是人生的解脫之道。

第二,體現了莊子的萬物齊一的思想。莊子認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人無尊卑,我們都是自然大道流行中的一粒微塵而已,所以,人生中喜悅與哀傷,繁華與落寞,是非與榮辱,無非是一陣清風一場煙雲而已,他們在本質上沒有區別。所以,在得意的時候不必癲狂,在失意的時候不必絕望,無論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我們都是山谷里的野百合,任何一支野百合,都有綻放生命的自由和權力。

第三,體現的是神高於形的思想。我們的身體是無奈的,永遠無法自由和逍遙,而精神卻可以。莊子筆下的那些殘疾人,正是如此,他們正是依靠精神層面的自由,而跳脫出經驗的世界,走向逍遙之境。

人生乃無可奈何的塵網,我們本來無處可逃,但要是能做到忘形與忘情,我們就可能跳出樊籠,走向無功無名無己的無所待的逍遙之境,這也是莊子教給我們的人生解脫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五月有毒?原來端午節的起源不是為了祭祀屈原?
孟母不買「學區房」,孟子可能是個「小混混」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