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G邊緣計算:小基站更適用於MEC靈活、快速的部署

5G邊緣計算:小基站更適用於MEC靈活、快速的部署

據IDC預計,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超過40%的數據要在網路邊緣側進行分析、處理與存儲。

在4G時代,80%的網路流量發生在室內,有行業人士推測,5G時代發生在室內的網路流量依然會保持較大的佔比。由於5G高頻段信號覆蓋範圍較小,穿透建築物的能力較弱,為了更好地滿足5G眾多應用場景的需求,在5G基站部署中,小基站的比重將會大大提升。

何為小基站?

傳統基站建設是以「從室外走向室內」為路徑,一個宏基站可以覆蓋方圓數百米,甚至上千米,再依靠低頻段信號具有較強穿透能力的特點覆蓋到室內場景。

5G商用牌照頒發以後,預示著5G正式進入商用落地階段。由於5G高頻段信號覆蓋範圍較小,穿透建築物的能力較弱,而將來多數應用場景發生在室內,例如高清視頻、VR/AR、醫院等,都需要高性能的室內網路,這些場景的5G應用引發了行業人士對於基站部署方面一些新的思考。

小基站的概念,在最早提出時是為了應對補充性覆蓋、流量密集區和室內定製化等細分場景需求。

5G邊緣計算:小基站更適用於MEC靈活、快速的部署

按不同的發射功率、覆蓋半徑,小基站可分為:微基站、皮基站和飛基站。

  • 微基站。單載波發射功率為500mW-10W,覆蓋能力為50-200米距離,能與宏基站(單載波發射功率大於10W、覆蓋能力大於200米)形成良好互補;

  • 皮基站。單載波發射功率為100mW-500mW,覆蓋能力為20-50米,在百毫瓦級別,適宜於百米內的覆蓋半徑,例如商場、醫院和火車站等封閉空間;

  • 飛基站。單載波發射功率為100mW以下,覆蓋能力為10-20米,其發射功率壓到了數十毫瓦級別,比較適合室內定製化場景中二十米左右的覆蓋半徑,例如家庭和企業等目標客戶。

此外,小基站的部署無需機房和標準化的抱桿,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 WLAN 傳輸、站址和供電電源,這在進駐特定物業的過程中有巨大的商務優勢。在價格上,LTE 宏基站在進入穩定的量產後,單價在數萬到十萬級別,而小基站售價為幾千到幾萬不等。

5G 網路中的小基站

目前我國5G網路和終端均已步入成熟階段,工信部日前表示,今年主要在一些熱點地區、大城市部署5G,地方政府也在加快推進5G網路建設和部署的步伐。以北京市為例,工信部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鐵塔公司已完成建設交付5G基站7863台,運營商開通5G基站6324台,預計到2019年年底北京將建設5G基站超過一萬台。此外,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均計劃於年底建成超過一萬台5G基站。

5G邊緣計算:小基站更適用於MEC靈活、快速的部署

隨著移動設備用戶正在從較小的數據包信息(圖片、電子郵件、網頁等)轉向需要較大數據包的媒體(如視頻、遊戲和實時流媒體)。這需要具有快速切換和數據上行/下行鏈路的網路從一個塔到另一個塔,無論大小,通過增設小基站可以提供一種高效、廉價的解決方案,也是5G眾多應用能廣泛開展的基礎。

在5G 建設階段的前期,運營商布設以宏基站為主,預計到2021 年基本實現廣域覆蓋,並與 LTE 形成有效互補和強化,而後小基站站點形態的滲透率將大大提升。目前,有行業人士認為真正的5G將在更高的帶寬下工作,如28GHz或39GHz。在毫米波頻率下,由於信號不能穿透牆壁或建築物,網路的覆蓋半徑有限,小基站的部署很關鍵。

在超密集組網場景下,小基站間隔縮小到只有10-20米(對比宏基站間距至少也要500米),進而整個小基站數量規模會有大幅提升,根據小基站對熱點宏基站覆蓋範圍內20%-50%的區域計算,測算國內5G小基站市場空間約為658-1644億元。

小基站適用於MEC靈活、快速的部署

根據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 ETSI 對MEC的定義,其是在移動網路邊緣(無線接入和靠近用戶側)提供IT服務環境和雲計算能力,是移動基站的自然演進和IT與CT技術的融合。

與現有移動網路相比,5G網路架構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MEC則是實現5G網路去中心化的關鍵。

雷鋒網了解到,MEC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智能視頻加速、視頻流分析、VR/AR、密集計算輔助、企業網與運營商網路協同、車聯網與IoT網關等。

5G邊緣計算:小基站更適用於MEC靈活、快速的部署

由於小基站的部署更靠近用戶和場景,以及更多採納開放體系,使得小基站相比於其他網元,自帶 MEC 天然入口的屬性,能實現靈活、快速的部署。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當在無線接入網,尤其是小基站上部署MEC時,單個站點覆蓋範圍之內,非常適宜於發生在一個全向扇區範圍內的業務處理和轉發。對於採取宏架構的小基站,如華為的 Lampsite 方案,一個中心單元可下轄十來個接入點,通過將 MEC 部署在 CU 端,可以擴大覆蓋的範圍。同時,由於覆蓋範圍內用戶間的流量轉發和本地化處理,都不必經由核心網,可以使得用戶時延縮短至毫秒級。


需要在同一扇區內處理的業務,往往適合於對本地處理要求高,且場景較為封閉的,比如商業區的視頻點播、直播、以及 AR/VR等,而宏基站適用於廣覆蓋,業務差異化較大,MEC 的效用相對會被削弱。

小基站由於功率、覆蓋和接入指標較低,一般基於專用模組進行白盒化製造,天然適配開放體系架構,除了易於和雲化的 CU 與核心網對接,更可以基於開放體系拓展 MEC 功能,在不新增硬體的提前下實現接入側邊緣計算。雷鋒網雷鋒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AI 研習社 158期大講堂總結
華為在歐洲提交鴻蒙 OS 商標;谷歌 Fuchsia 支持驍龍 835;魅族 5G 手機明年見 | 雷鋒早報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