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北京天壇相親角里,不敢有女博士

北京天壇相親角里,不敢有女博士

在這裡,老人們是對手、也是朋友、戰友;在這裡,遊客們的閒情逸緻和叔叔阿姨們的老年焦慮產生了奇妙的對比。

文|金融八卦女作者:咕咕

···

中國人見面打招呼都愛問「吃了嗎」,但是有個地方不一樣,人們見了面後的第一句話是:「男孩女孩?」

那就是相親角。

是誰第一個在那裡亮出了孩子的「簡歷」,已經無從考證。可是一年又一年過去,相親角已然成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名片,在這裡,藏著無數家庭的焦灼,也成就了不少良緣,讓人又愛又恨。

上海人民公園相親角 圖片來源:新浪網

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我們來到了北京天壇公園的相親角,準備和那裡的叔叔阿姨們聊聊天。

天壇公園,位於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場所。

斗轉星移,沒想到現在,這裡成了老人們為孩子相親的據點。

1.

/ 「非京籍就會一票否決」/

早上9點的北京,前夜剛經歷了一場大雨,地面還很潮濕,可是天壇公園的七星石景點後方,有老人早早就佔好了「地盤」、支起了「攤位」。

布袋、蒲扇、小馬扎,這是夏季相親角的必備三件套。

千萬別小看那個印著各種「XX銀行」、「XX中醫會所」、「XX家居城」的小布袋,那裡面有老人們的相親利器。

有的叔叔能掏出新華字典一般厚的「單身漢」影集,瞬間成為全場的焦點。

格子襯衫的大爺很專業,對手上的「資源」如數家珍

還有的老人自製了小馬扎——木板上鑿出兩個槽,就能正好嵌進花壇的欄杆上,有了它,坐一上午不是問題。

我們兩個年輕人的突然出現,在這個「高度老齡化」的場所顯得格格不入,很快就引起了叔叔阿姨們的注意。

他們已經被媒體們嚇怕了,面對我們的採訪邀請,表示強烈拒絕。甚至有的阿姨用扇子捂著臉對我們說:「你們這些媒體就會亂寫!」

另一位阿姨就比較心平氣和:「別拍了,這裡的叔叔阿姨們都比較急躁,你們這一拍,有時候在網上真能看到,街坊鄰居再認出來。」

後來我們答應他們只是聊聊天,不用出鏡,他們才勉強答應和我們嘮嘮家常。

一個面前擺了好幾份「簡歷」的大叔很有經驗,見我們要採訪,要求我們提供採訪提綱,「沒有提綱你怎麼採訪呀?」

聊著聊著,大叔還是放下了戒備。

「其實我們就是給兒女提供一個選擇,成不成還是得看孩子自己。」

我們問他,是不是北京戶口在相親市場真的很吃香,大叔回答說:

「有一些人,他們看到非京籍就會一票否決,我來北京50年了,根本算不上北京人。在一些北京人眼裡,三代以內才算是『老北京』。我一看這樣的人,根本不跟他們接話,和這樣的家庭也沒什麼可說的。(人家是)皇帝,跟你有什麼關係?」

八妹親歷北京天壇相親角,點擊看視頻

「其實任何人在這兒都是碰運氣」,臨走時他告訴我們。

2.

/ 「撞在我槍口上」的阿姨/

採訪叔叔阿姨屢遭碰壁,我正絕望地往出口走,一個穿著花裙子、60歲左右的阿姨攔住了我:「年輕人,我今天沒戴眼鏡,你能幫我把這條裙子退貨嗎?」

我接過手機,看到了一個淘寶界面,一條298元的連衣裙,顯示還沒發貨。

「可以啊,那您能接受我的採訪嗎?」我三下五除二就辦好了退款。

阿姨是地道的北京人,來相親角也有兩三年了,女兒85年,清華畢業,現在在機關工作。

聊起女兒,阿姨滿臉的驕傲,長得漂亮、從小就是優等生、又考上了一等學府,唯一的問題就是「太挑了」。

阿姨在相親角曾經相中過一個男孩,女兒後來和男孩見了面,還真的處了一段時間。

但是後來,男孩要買寶馬車,想找女孩借錢,女孩覺得對方人品有待考證,於是四個月的戀情就這樣結束了。

聊到這裡的時候,阿姨不免有點遺憾:「我跟他媽媽挺聊得來的。

女兒已經34了,她自己倒是不著急,可阿姨早就急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基本上每天都要來相親角轉一轉。

我問她,來天壇公園是因為住得近嗎?

她說:「不是,中山公園才是最大的相親角,但是那邊外地人太多了,我還是想找個本地的,但是本地的男孩優秀的太少了。」

臨了,阿姨還在念叨自己把裙子退了的原因:「剛才我看到一個女的,她穿了一條一樣的,實在是太難看了!」

3.

/ 相親角的女孩們/

在相親角,80%的簡歷都來自女孩,單身男性是稀缺動物,優質、年輕的單身男性更是瀕臨物種。

據說男孩的家長們都是偷偷入場,遇到相中的女孩才會表明身份,不然很容易引起「圍攻」。

不遠處,兩個叔叔相鄰而坐,面前的簡歷不多,一問,是給自己的女兒來找朋友的。

你很難在相親角找到本科以下的女孩「簡歷」,甚至碩士都佔據了很大的比例。

其中一位戴著假髮的叔叔,面前的簡歷上寫著:「女、碩士,想找本科以上的男性。」

我問他為什麼對對方的學歷要求只是本科,他回答我:「這裡碩士學歷的男孩兒太少了,咱們要放低姿態,才有可能找得到。」

隔壁的叔叔,面前簡歷就更驚人了。

「女,北大醫學研究生,現在三甲醫院上班……」

我隨口問到:「這也是北大碩士啊?」

假髮叔叔打斷我:「不是,人家這是博士。」

原來,博士學歷實在太高,會嚇跑一大票人,只能寫成「研究生」混淆視聽。

而假髮叔叔還給了另一個解讀:

「讀博士但又沒當上領導,所以不能寫,人家會覺得你(沒用)。」

旁邊一位阿姨,面前擺了七八份「簡歷」,還有熟人插著空位「加塞兒」,她指揮著說:「您別把兩個挨太近了,擋住了。」

她指著面前的一份簡歷給我說:「這人都五十多了,還沒找到呢。離異,孩子歸了對方,想找個年輕女孩再生個孩子。」

還有一些對女方的要求,活像勵志廣告詞:「尋找能養得活自己的新女性,或吃得苦中苦的巾幗。

阿姨自己是來給女兒相親的,但是沒告訴我們哪份「簡歷」才是她的女兒。

談話間,我們能感受到她對相親角懷抱的期望:「有的人都待了十年了還沒找到,有的人來了一下午就找到對象了,這事兒真得看緣分。」

而她已經在這裡坐了兩年了。

在相親角,女孩子的家長要比別人更「努力」一些。

隔壁一個叔叔正在向對面頭髮花白、過來幫街坊鄰居們「練攤」的奶奶介紹自己的女兒。

「你看這張照片,在吃面呢。」

「哎呦,太辣了吧!」

「不是,這是番茄的,番茄的。」

4.

/ 「我們真的不容易」/

「今天中午有飯轍了,老劉那邊開張了!」老人們雖然內心焦灼,但嘴上還在開著各種玩笑。

公園裡的相親角是一個奇妙的次元。

在這裡,老人們是對手、也是朋友、戰友;在這裡,遊客們的閒情逸緻和叔叔阿姨們的老年焦慮產生了奇妙的對比。

導遊在給遊客們介紹相親角:「給兒子找對象呢。」遊客們驚呼:「啊!就是電視劇里那種!」

相親角,這裡的主角本應該是那些來徵婚的年輕人,但是因為他們的缺席,這份本該自己做主的大事由父母代勞了。

很多叔叔阿姨都對我們說了同一句話:「我們真的不容易。

他們真的不容易,本來隔一天才開放一次的天壇公園相親角,由於需求量巨大,已經改成了每天開放。

於是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天氣最冷的時候,這些老人們也會來到這裡,蹲守一上午,期待著下一秒就能找到自己的兒媳女婿。

有位阿姨說:「我們也知道現在有很多網上相親的地方,但是都不可信啊,很多騙人的,我們寧可在這裡守著,心裡踏實。」

那個在天壇公園守了十年的家長,成了大家口中的一個傳說,人們互相傳頌著他的「事迹」,鼓舞自己,也鼓舞別人。

他們也知道,在光天化日之下「兜售」自己的孩子,這樣並不體面,孩子埋怨、街坊鄰居笑話。

可是看著同齡的人們,給孫子做飯、送孫女上學、笑著分享著那些甜蜜的負擔,他們能做的,也只剩下在相親角苦苦地等。

面對他們不時發出的抱怨,我也只能寬慰他們:沒事的,這麼好的條件,什麼時候找都不著急。

他們一邊點頭,一邊眼神急切地尋找下一個目標。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八卦 的精彩文章:

魔咒,又一咖啡大王自殺!他打敗了星巴克,卻被巨額負債拖垮
裁員裁到喜大普奔?思科被曝可獲得N+7補償,可超百萬,真相如何?

TAG:金融八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