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熱映,我看哭了,親子間需要儀式感,愛要說出來!
有時候,比起物質上的滿足,孩子更需要父母一句鼓勵、一個擁抱,大膽地說出愛。
一
以命換命,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哪吒是你什麼人?」
「他是我兒。」
短短四字,卻將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哪吒之魔童降生》中,愛子心切的李靖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尋找延續哪吒生命的法子,哪怕是犧牲自己的性命去交換,也在所不惜。
哪吒一出生便惹了禍事,成為別人眼中的妖怪,而身為父母官的李靖則下了一道禁止哪吒出李府的命令。
與其說,是李靖想困住哪吒,倒不如說是李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為哪吒隔絕外界對他的偏見。
明明哪吒是魔童轉世,正直的李靖卻願意為他撒謊,騙他是靈童,對其嚴加管教,希冀將其引入正途。
毀房子,搶小孩,當一樁樁的罪過全都指向哪吒,李靖卻拼全力去抓捕真正的罪魁禍首,想要還他一個清白。
明明知道哪吒不受百姓們的喜愛,卻願意放下面子去請求他們來參加哪吒三歲的生辰宴。
可惜的是,李靖的愛並未說出口,使得哪吒覺得自己根本不受父親的喜愛。
一味地認為父親把他關起來,就是想要把他關到死為止。
美國心理學家發現:
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
即便李靖有萬般愛子之心,卻因不善言表,導致哪吒從未感受到父愛,只能用弔兒郎當來偽裝自己的脆弱,差點誤入歧途。
二
「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和您踢毽子。」
一切真相大白,李靖滿懷的父愛終於被發現了,讓渾身是刺的哪吒在愛中被治癒。
無奈的是,這一切似乎都太晚了。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寫道:
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父親李靖的愛太過於深沉,不懂得將自己的愛大膽地表示出來,這才讓父子之間有了隔閡。
倘若,最後父親的愛沒有被點破,那麼哪吒必定屈於現實,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魔童。
李靖愛哪吒嗎?
愛,特別愛。
雖然整部電影中,李靖並未有隻言片語來表達愛,但對哪吒的愛卻藏在他的一舉一動中。
其實,李靖是大多數父親的縮影,他們愛子之深,竭盡所能去愛孩子,卻羞於表達。
殊不知,比起一味地物質上的滿足,孩子更願意父母大大方方地愛他,讓他感受濃濃的愛意。
三
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說過:
「孩子生了出來,想要不愛他已為時過晚。」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讓他快樂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心愿。
比起事後懊悔,我們更應該這樣做:
1、愛孩子,大膽說出口
在《少年說》中,初二3班的宋佳珂小朋友站上天台去告白自己的爸媽。
「媽媽,你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奇蹟。」
「從我記事起,你陪我度過的每一天都是驚喜,讓我從一年級的成績平平到六年級的前三名,成為了班長、大隊長。」
「我一定會更加努力學習,讓這個世界更加精彩紛呈。」
原來,佳珂出生的時候,因為缺氧,導致早產的她可能智商只有36,連醫生都勸說父母放棄了。
然而佳珂的父母卻堅信一切會越來越好的,並未輕言放棄。
面對女兒的小缺陷,雖然過程有點辛苦,但佳珂的父母一直秉承著陽光的心態去面對,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愛,並及時給予回復。
佳珂的父母不僅學習了專業的兒童心理學,還和孩子一起養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讓孩子在滿滿的愛中快樂成長。
因為有父母的愛,使得佳珂這個有點小缺陷的孩子慢慢治癒,創造了奇蹟,成為更好的自己。
畢淑敏在《愛怕什麼》中告訴我們:
「愛怕沉默,太多的人,以為愛到深處是無言,其實,愛是很難描述的一種情感,需要詳盡的表達和傳遞。」
有時候,比起物質上的滿足,孩子更需要父母一句鼓勵、一個擁抱,大膽地說出愛。
2、愛孩子,需要儀式感
網友@yun是個有趣的人,每天早上都會和女兒說,「上學順利哦,我親愛的寶貝!」
而她的女兒則會跟她說:「上班順利哦,我親愛的媽媽!」
母女倆彼此都很享受這一份小小的儀式感,即便是有小矛盾都很快和解了。
儀式感是什麼?
法國童話《小王子》是這樣定義的: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所謂的儀式感並不是追求形式、追求華而不實的流程,而是用心去對待,讓孩子從內心感受到父母的心意。
興許是一點點的事情,但因為父母增添了儀式感,使得孩子對家庭有了歸屬感,為孩子留下獨家記憶,意猶未盡。
3、愛孩子,大膽說出口
奧巴馬曾寫給女兒這樣一封信:
「我不會一輩子做一個好總統,但會一輩子做一個好父親。」
在爸爸、丈夫、總統、公民等眾多的頭銜中,奧巴馬排在最前面的是「爸爸」這個角色。
他並未因為自己公務繁忙,而錯過陪伴孩子的機會。
工作之餘,奧巴馬會陪孩子玩遊戲、散步、度假,用心去參與孩子的日常。
因為有父母的陪伴,在愛的氛圍中長大的奧巴馬女兒瑪利亞優秀、自信、獨立,不僅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理想的學校,而且可以很好地規劃自己的未來。
《窮爸爸富爸爸》中寫道: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陪伴自己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一旦錯過了就沒辦法彌補。
因此,愛孩子的時候,更需要花點時間陪陪孩子,讓他感受家庭的溫暖。
4、愛孩子,別吝嗇鼓勵
前幾日,河源9歲小學生張仰喆與其母親李小芳在岸邊遊玩時,意外地發現一窩距今66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共11枚。
值得一提的是,剛開始小男生還以為是水泥的圓圈。
後來仔細觀察之後,這才感覺像是恐龍蛋。
面對孩子的大膽猜測,其母親李小芳不僅認可,還聯繫了博物館工作人員現場發掘,用行動支持孩子。
宮崎駿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寫道:
「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並不完美的人。」
雖然說孩子並不是最棒的那個,但是在孩子的心目中仍然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
採訪過程中,小男孩落落大方,盡情地將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
而這自信的背後,自然少不了母親平日里的鼓勵。
因為有滿滿的愛,這才使得小男生有勇氣可以大膽地猜測,從而讓恐龍蛋重見天日。
四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
「人類性情中最強烈的是渴望受人認同」。
有時候父母一句簡單的鼓勵,便勝過千言萬語。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對孩子尤為重要。
因此,別吝嗇對孩子的愛,大膽地表達出來,讓他知道。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這3件事少做!堅持閱讀,常有更新!
※楊冪離婚後首談親子教育,重視這3點,孩子將來會更優秀!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