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358團血戰陸戰第1師,美軍也搞坑道戰,但戰損比卻高達5比1

358團血戰陸戰第1師,美軍也搞坑道戰,但戰損比卻高達5比1

美國軍隊中,地面作戰能力最強的部隊不是其陸軍,而是海軍陸戰隊。其海軍陸戰隊有的時候能在不依託重火力支援下都敢進行近距離接觸作戰,而且戰鬥意志很強悍。

1950年的長津湖之戰中9兵團部隊曾與陸戰1師交過手,到了1953年,中美兩軍王牌部隊再度交手。

這一次美軍還是陸戰第1師,而志願軍則是旋風縱隊40軍所屬的120師358團。

由於此時已經是陣地攻防戰階段,美軍陸戰1師防守馬踏里西山和梅峴里東山陣地,而志願軍358團則想拔掉這兩個陣地。按照陣地戰期間的原則,能鞏固則鞏固,不能的話則儘可能大量殺傷敵軍。

此時是1953年3月下旬,中美兩軍不會因當年的嚴寒而影響自身戰鬥力,志願軍也換裝了蘇式武器,縮小了和美軍的武器差距。儘管美軍依然佔有火力優勢和制空權,但志願軍步兵戰術佔優,雙方得以真正地展現出自己的實力來。

當時,美軍吃夠了志願軍坑道工事的虧,但其也是活學活用,也在自己陣地上構築坑道。

以梅峴里東山為例,其在高地鞍部之間有一條大坑道,內分兩支,一共有40米長。坑道高1.8到2米,寬約3米,頂部厚3到7米,由木料配框,有三間休息室和一處倉庫。

該坑道分兩個口,一個是東南方向的進出口,一個是向我方陣地的觀察口。坑道口與野戰交通工事相連,對面有一個地堡。

馬踏里西山有兩條小坑道,長約20米,為馬蹄形構造,頂部厚約3到7米,主要用於屯兵。

此外,美軍地堡和掩蔽部都有坑道式防炮洞,長在10米內,頂部積土約3米。

美軍的坑道戰術是,志願軍進攻時,依託陣地堅守並呼叫炮兵攔截志願軍進攻路線;志願軍衝上陣地後,美軍即退入坑道內,繼續呼叫炮兵,但自己不主動出擊,由於其坑道並不堅固,因此重炮使用空爆彈來殺傷地表陣地的志願軍。

1953年3月26日傍晚,358團對美軍陣地發起了攻擊。

此時志願軍火力比以往增強不少,358團一共得到了山、野、榴炮56門的支援。

火力準備開始後,山野炮8門發射了270發炮彈轟擊美軍地堡;82迫擊炮4門轟擊美軍陣地前沿的鐵絲網;榴彈炮4門及3門重迫擊炮則發射了840發炮彈壓制美軍炮陣地。不一會兒後,志願軍19門榴彈炮和4門重迫擊炮又進行延伸射擊,打出了1550發炮彈。

美軍炮兵本來佔優,但是其陣地和觀察哨之間的有線通信恰好被炸斷了,因此最初無法有效還擊。

志願軍358團從來沒打過這樣的富裕仗,步兵一片歡呼後,以1連和8連分別向梅峴里東山及馬踏里西山發起衝擊。

在衝擊階段,志願軍損失不大,其中8連零傷亡佔領了馬踏里西山表面陣地;1連也在發起衝擊16分鐘後佔領了梅峴里東山地表陣地。

美軍炮兵隨即開始用空爆彈轟擊地表陣地,以求大量殺傷志願軍步兵。志願軍除1連2排傷亡較大外,突擊隊其餘各部傷亡不大,於是轉入攻殲退入坑道的美軍。

攻殲坑道之敵,首先是要找到坑道口,志願軍的經驗是在敵背我陣地一面尋找挖出的土石或電話線,其附近往往就有坑道口;如美軍將坑道口堵住的話,則尋找附近的射擊孔,將射擊孔炸大,便可進入坑道。

對於攻擊坑道之敵有三種原則,第一:我方需固守的陣地,要利敵已有坑道,用近戰消滅敵軍,不破壞坑道;第二:敵經過數次打擊,鬥志不旺時,可喊話讓其投降;第三:我不打算固守之陣地,即將坑道炸塌,悶死敵軍。

第1連在發現了梅峴里東山美軍坑道口之後,炮排長和搶救員2人帶手榴彈和衝鋒槍進入坑道,其中美軍雖然有數十人,但是卻不敢主動出擊。2名志願軍發現坑道有岔口及大量美軍後即先退出,後得到3連4班4名戰士的增援。

6名志願軍分成兩個3人戰鬥組進入坑道,戰鬥組構成為一人用衝鋒槍、一人用手榴彈、一人用手電筒照明;陸戰1師雖然是美軍最強,但步兵戰鬥力依然比不上志願軍,其40多名陸戰隊員(我方統計為56人)更不善坑道戰,經激戰後僅剩7人。

這7人想的是挖洞逃跑,結果一人好不容易跑出去便被衝鋒槍掃倒了,其餘6人則裝死。但是一位名叫DocWaddil的士兵動了一下,結果被志願軍打成了重傷,其餘5人全部被俘,包括一名中尉。

至此,梅峴里東山陣地全部被志願軍攻佔。

在馬踏里西山,志願軍的操作就比較簡單了:戰士李運東炸塌了一條坑道,悶死了裡面的幾十名美軍;另外一條坑道則由排長馬慶和、戰鬥組長蔣運紅、機槍班長聶明華、戰士盧長友進攻,結果在手榴彈和衝鋒槍的攻擊下,22名美軍全部被殲。

至此,馬踏里西山陣地全部被志願軍攻佔。

志願軍進攻這兩個陣地時,美軍陸戰1師第5團先後派出了C連、D連、E連、F連的機動兵力前往增援,但美軍不善夜戰,同時遭到志願軍火炮攔阻射擊,出現一定傷亡,被迫停止救援。

3月27日白天,不服輸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反攻了,其不光調集了陸戰5團的3個營,還加強了陸戰7團的1個營。

志願軍當時的策略是兵力前輕後重,因此在兩個陣地上各只擺一個排,由於志願軍當時已有一定火力,因此358團的策略是,以堅守的兩個排作為觀察哨,引導炮兵在美軍衝擊路線上將其大量殺傷。

美軍原計劃各以兩個步兵營攻擊失守的兩個陣地,但在凌晨6點20分,美軍運兵梯隊遭到志願軍火力殺傷,損失上百人。美軍被迫改變計劃,只攻擊馬踏里西山,並將進攻時間推遲到了10點後。

經過航空兵和重炮的火力準備後,美軍先以陸戰5團D連發起衝擊,但該連在進攻路線上連續遭到志願軍火力打擊,等到山腳下時該連連志願軍面都沒見上,就被打殘了。

於是美軍又投入了2營武器連、H連的剩餘人員組成的混合連投入進攻,但激戰到中午仍沒有效果;美軍再將E連投入了進去,同樣無濟於事。

這時陸戰5團顯然是被打懵了,前來支援的陸戰7團F連3排長回憶:四五百碼寬的戰場上,是數百名死傷的陸戰隊員,陸戰5團的軍官表情麻木,像是遭到了精神創傷。

而7團F連隨即也被投入到了戰場,該連付出不小傷亡後,終於摸到了馬踏里西山高地附近,總算是看到用衝鋒槍掃射的志願軍戰士。

358團堅守在陣地上的只有一個8連2排,美軍先後投入了4個連(混合連算一個),非要說人海戰術的話,究竟是誰在打?

在白天我防守的2排傷亡也很大,負責指揮的8連指導員犧牲、2排正副排長受傷,接替指揮的是6班長。儘管是防守作戰,戰士李兢峰還跳出戰壕,捉了3名俘虜。

傍晚時,358團9連長帶2個班接替8連2排陣地,而美軍經過整夜苦戰後終於控制了馬踏里西山的反斜面,從其敢於夜戰來看,確實不負精銳部隊之名。

為了這次摧毀志願軍陣地,美軍以航空兵投擲了幾十噸炸彈,同時重炮也打出了幾千發炮彈,但志願軍在陣地上儘管只有幾十名戰士,但依然將戰力強悍的F連打殘,其最後撤退的步兵排僅剩8人。

3月28日,由於白天美軍攻勢較猛,於是358團讓9連撤下陣地,以炮火殺傷美軍;陸戰5團啟用了第一天表現不佳的E連,該連很順利便推進到了山頂,但隨後便遭到了志願軍火力的急速覆蓋,僅剩58人。

3月28日晚上,358團反攻馬踏里西山。美軍為了保住陣地,又加強了陸戰5團的F連和陸戰7團的E連,5團2營長Lee少校親臨前線指揮。陸戰隊第11炮兵團的3個105榴彈炮營、1個155毫米炮兵營及同樣為155毫米炮的623野戰炮兵營負責支援。

美軍投入的還有陸戰隊坦克營A連、B連;17野戰炮兵營C連、204野戰炮兵營B連及158野戰炮兵營的203毫米重炮。

當晚,美軍依靠數萬發炮彈守住了陣地,但是自身損失也不小,2營長Lee少校和一位上尉被炸死,陸戰隊炮兵11團的一位引導中尉也被炸死。

29日到31日誌願軍沒有再對馬踏里西山發起大規模進攻,只有晚上進行小規模反擊,美軍精神已經極度敏感,每次總是打出萬發炮彈,但實際上志願軍攻擊力量是比較小的。

鑒於強攻馬踏里西山,我方損失會大,而且已經大量殺傷了美軍,因此358團本著能固守即固守,不能則放棄的原則,停止了對該地的進攻;而梅峴里東山則得以鞏固。

這次358團的反擊作戰,志願軍以一個步兵團對戰美軍陸戰1師5團和7團一部,美軍團編製大於我軍,實際上我軍是以少敵多。

雖然沒能鞏固馬踏里西山,但收復了梅峴里東山,而且大量殺傷了美軍精銳部隊。

此戰,美軍估計消滅了2221名志願軍,其中確認擊殺536人、估計擊殺654人;確認擊傷174人、估計擊傷853人、俘虜4人。

戰鬥中美軍共發射炮彈15萬4千發,坦克炮彈7000發,投下426噸炸彈。

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傷亡估計向來是不準的,其甚至以炮兵消耗了多少炮彈,按照一定比率來推定殺傷數字。

實際上在攻防戰中志願軍襲擊突然,致使在攻擊路線上沒有大的損失;攻佔山頭時,美軍步兵又不是對手;之後美軍反攻時,陣地上又沒擺幾個人;因此這幾個階段損失都不大,只是反覆爭奪時出現了一定傷亡。

最終我方自己統計的數字為傷亡200餘人,同時統計殲滅美軍1495人,我軍消耗炮彈為18172發。

實事求是地說在炮火強度極大的陣地戰階段,精確統計戰果是一件很難的事,所以我們通常採用自情自報的原則來看雙方戰損(對自身損失統計都是雙方來自當時的戰報,戰果可以估計過高,但自損是瞞不了的)。

美軍陸戰1師自己統計的數字是:陣亡116人、重傷441人、輕傷360人、失蹤98人,總計損失1015人。

由此來看,美軍的宣稱戰果為志願軍實際損失的10倍;志願軍宣稱戰果為美軍實際損失的1.5倍。所以很多人覺得,美軍戰損比如何如何,實際上是因為其過高估計了戰果所致。

而以雙方自報的損失來看,美軍和志願軍的戰損比為5比1,顯然吃了大虧。

由於損失不小,美軍陸戰5團退出戰場休整,而理論上已經被美軍「消滅」的358團一直在顯現,後來看馬踏里西山不爽,就又打了一次,這時換防過來的是土耳其旅,結果該旅又被四野精銳揍了一頓,丟了陣地。

知道肯定會有人說什麼志願軍總是打什麼人海戰術,以人命來換勝利這種無稽之談,馬踏里西山之戰志願軍人少打人多,是人海戰術嗎?

人海戰術早在1916年的索姆河之戰就被證明連重機槍陣地都無法突破了,英法軍一天能傷亡6萬人,請問在三十多年後世界最強大火力的美軍面前,能有多少個萬人可消耗?說人海戰術的人既是對志願軍的污衊,同時也是對美軍火力的侮辱。

實際上所謂人海戰術是韓國人捏造出來掩蓋自己失敗的,美軍都沒好意思這麼說,不知道為什麼不少中國人自己特別喜歡這個辭彙。自己的前輩明明靠著戰術和頑強的意志贏取了勝利,而到了個別後輩嘴裡卻變了味兒,不知這些前輩知道後作何感想。

另外對於蘇聯武器也做個科普,最關鍵的前三次戰役是沒有蘇聯武器的,而第二次戰役後就打到了三八線,第三次戰役就攻佔漢城了,這是奠定勝利的基礎,蘇聯武器是第四次戰役後才裝備志願軍的,之後不久戰爭即進入相持階段。

至於蘇聯空軍,只在清川江以北作戰,是無法支援到前線陣地戰的,也沒有拿下半島制空權。

最後說傷亡數字,志願軍戰場犧牲14萬餘人、負傷22萬餘人、被俘及失蹤2萬餘人,總計戰鬥損失38萬餘人,說什麼百萬傷亡的歇會兒吧,至於這麼相信韓國人的造謠嗎?

(註:19萬餘人的烈士數字是包含了民工犧牲、因病死亡以及事故死亡,而且時間周期包括1953年到1958年,我們在此僅討論戰鬥損失,下文中美韓軍損失數字也不包括非戰鬥損失)。

美軍自己統計的數字為:陣亡5萬餘人、負傷10萬餘人、被俘及失蹤8000餘人,總損失約16萬餘人。

僅以中美兩軍的戰鬥損失而論總的戰損比都只有2點多比1,說什麼戰損比幾十比一的也歇歇吧,美軍自己都沒好意思這麼說。

另外別要忘了,志願軍是跟所謂的聯合國軍作戰的。除美軍死傷外,韓國軍隊損失90餘萬人,其他僕從國軍隊損失2萬餘人,其中大部分是被志願軍殺傷的。

而韓軍在戰爭初期戰鬥力差,但到了後期陣地戰也不是很好打,也是能給志願軍造成一定傷亡的(如白馬山之戰),因此拋開韓軍和英法等僕從軍造成的志願軍損失,但以中美兩軍戰損而論,其實差不了多少。

尤其到後期,志願軍武器與美軍差距縮小,但我戰術靈活,彌補了武器劣勢,因此不乏能打出如馬踏里西山這樣戰損比的戰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熊熊點兵 的精彩文章: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王忠嗣有多牛?遠非女兒口中那麼殘暴
海軍陸戰隊狙擊手集訓:藍色迷彩仍在,但吉利服已大量裝備

TAG:熊熊點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