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中國幾千年燦爛的文化當中,讓人們記憶猶新的總有那麼幾個重要的時期。大唐盛世的繁華絢麗如史詩般綻放在人們心中,到了宋代,一改唐代的華麗恢弘,表達著嚴謹含蓄的清瘦極簡之美,至明代,文人士大夫們繼承宋代之風,將這種簡素優雅做到了極致。審美情趣和藝術方向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體現在本文要落筆的重點——傢具之上。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可以說,明式傢具脫胎於明代的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晚明文人,他們生活的藝術無論是精神上的貴族化,還是生活上的享樂化,都達到了優雅的極致。他們不再滿足宋代內斂含蓄的冷素格調,而是熱衷於生活中的每一處有情趣的細節。這一審美情趣,也一併影響到了包括傢具在內的的許多方面。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代的傢具流派眾多,除了以蘇州為中心的蘇作文人傢具外,有以皇家為代表的金漆、黑漆描金、朱漆描金皇家大漆傢具,也有鮮明特色如以晉作為代表的流派,還有其他多種民俗傢具流派。明代,文人(仕)地位高,地位僅處於皇家之下,但文人的偏好對社會的影響力卻超過皇家。因此,受當時文人影響極深的蘇作文人傢具在那個時候對社會的影響力很大,並且影響了當時其它傢具流派的形制變化。後人將這一影響延續到清早期的文人傢具流派,稱之為「明式傢具」。由於受文人影響深遠,也有人稱它們為「文人傢具」。這與清式家具有很大不同,清式傢具更多是皇家的審美來影響社會大眾。因此,清式傢具雖然最早為廣作所推動,但傢具形式卻是屬於迎合清代滿族統治階級審美情趣需要,並由清代皇家推廣發展而來的,它極盡地表達著滿人的文化和審美。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朱漆描金百寶嵌庭院人物故事頂箱櫃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描金雲龍紋黑漆葯櫃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描金雲龍紋黑漆葯櫃打開狀態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晉作朱漆描金櫃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北作民俗南官帽椅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簡約樸素、含蓄而優雅的明式傢具。

生活中常常有朋友,一看到形制簡單的傢具,就說是「明式傢具」,這樣的定義不太準確,甚至是一種誤解。前文講過,從宋到明,漢人崇尚的都是簡素之美,清瘦之美,那麼表現在明時期的傢具上,無論哪個流派,這種簡約風格都有體現。我們常常講到民俗這個概念,一聽就知道它是不同於博物館中的精品概念,而更多地是反映當時老百姓一般普遍的審美趨向,更多的是強調使用功能。因此對於民俗傢具這個概念,主要的功能更多是實用功能,其它方面就沒有過多的講究。晚明期,以蘇作為代表的「明式傢具」,除了基本的實用功能外,文人為了表達自己不同於普通大眾的清高孤傲,表達士人的威嚴、禮儀,養生,在傢具的舒適度及造型的藝術性上,又對傢具進行了改良設計,滿足文人區別於常人的特殊審美情趣,這就應運而生了「明式傢具」。所以,從一點上講,明式傢具是脫胎於民俗傢具,而高於民俗傢具,散發著濃濃的文人氣息,也有人稱它們為「文人傢具」。

下面是一些民俗傢具的搭配案例,搭配得當,那股生活化的民族風也有別樣的味道。

下面是更具文人氣質的明式傢具搭配案例,中國漢民族審美情趣的明式中國風與西方簡約審美的結合,在此得到了協調統一,絲毫沒有格格不入感。需要提示的是,本文暫時不會用太多的筆墨來寫兩者結合相得益彰的原因,在以前「一鑒齋」博客中詳細寫過,關於這個內容微信公眾號未來的文章中會涉及。簡而言之一句話,當代西歐簡約風格的形成,其實就是來源於中國明式傢具的啟發,它們在本質上有相同這處。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對於民俗傢具與明式傢具的劃分,怎麼判斷?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客觀地講,古時文人審美水平也會參差不齊,民俗傢具與明式傢具的區別有如下圖,兩頭特色鮮明的很容易區分開來。但如果處於中間帶的這部分則不好區分,也沒必要分得太清楚。對它們的判斷,更多地是依據各人的審美情趣,審美能力來衡量。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

下圖這件圈椅,就處於中間帶的傢具,說它是明式傢具,感覺缺點什麼,說它是民俗傢具,亦不完全是。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根據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的訴求不同,我們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區分兩者的關係。

首先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區別表現在明式傢具更突出儀錶、禮儀。

明式座椅的設計融匯了古人的智慧與創造力,「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貫穿其中,同時也反映出「傢具禮儀」文化。古話說「行如風、坐如鐘、站如松、睡如弓」,其中的坐如鐘即要求人們在落坐時遵循腰背挺直「坐如鐘」的禮儀規範。所謂坐要有坐像,體現出端莊優美之態,給人以文雅、莊重、落落大方之感。明式椅具的靠背板與座面大多呈九十度直角,如四齣頭官帽椅,使得座上客只能正襟端坐,這就是所謂「濕衣不亂步」的文人風範。

下圖的明式四齣頭官帽最能體現到這一點。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小女四年前嬉戲時坐此椅的情景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下圖可見,彎材四齣頭官帽椅的背板內圓,搭腦向外圓,兩線在搭腦中部兩端相交出棱,展現出端莊之美。

筆者書房用另一款四齣頭官帽椅,也給人以文雅、莊重、落落大方之感。這類四齣頭官帽椅,最適合書房陳設使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下圖為偏民俗款的四齣頭官帽椅。

其次,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區別表現在養生、舒適度上。

明式椅具,除了外部形制要求完美以外,還要兼顧使用上的舒適性。設計合理(背板的選擇、座高、扶手、搭腦)的座椅不僅帶給人舒適感,而且還能規範人的坐姿形態,端正禮儀,提升個人形象。市面上有些椅子常常看起來還行,但坐起來不太適合,其原因就在於設計上的不合理,表面上雖然具備了明式椅子的各要素,但在結構設計上卻存在缺陷,因此坐起來有不適之感。事實上,真正設計合理的椅子要內外兼修,它可以同時做到衝擊視覺、舒適身體、滋養心靈!這話題在《明式傢具的舒適性》一文中有過討論,這裡就不多展開。

再則,明式家具有別於常人的文人審美情趣。

明代的民俗傢具造型簡單,而明式傢具簡約而不簡單。明式傢具是實體型與空間形構成的虛實相生的物件,它通過優美的曲線來體現造型藝術,並包含了許多隱而不顯的文人審美情趣。

如果去北京逛古典傢具店,十家有八、九家說去過宮裡(泛指北京故宮、恭親王府等)量了尺寸,按尺寸一比一仿的。如去蘇州古典傢具店,十家有八、九家說拆掉老傢具,按構件一比一仿的。聽到這些說詞,筆者就覺得好笑。明式傢具古時是純手工產物,它有著優美的曲線,其韻味不是工業化時代能夠複製出來的,高仿不能僅僅靠量尺寸來實現,而要通過最最基礎的尺寸去領悟其中的奧妙。明式傢具是立體的藝術品,尺寸無法表現曲線,曲線上稍有一點點誤差便會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結果,傢具整體的韻味瞬間瓦解,這也就是為什麼市面上鮮見有仿得到位的傢具的原因。更何況這其中有更多隱而不顯的文人審美情趣,不是簡單的量個尺寸就能仿製出來的。智力勞動和審美能力不是簡簡單單可以複製的。

例如,下圖這件仿製原藏上海博物館的裹腿畫案,裹腿及羅鍋棖就藏有隱而不顯的審美情趣,如果悟到了,也就自然會做出原物的韻味。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田燕波老師曾參與研究此畫案,並量得一手的尺寸數據,也給過許多古典家具行業圈內的朋友。只可惜,當你沒有去悟出其中的奧秘所在,也就無法找到它的「法門」。至少,目前市場上有類似這款的傢具,也是東施效顰。據我所知,這款在幾個地方是有講究的,製作者看不看得出來,全憑悟性了。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田燕波老師等人在上博研討裹腿畫案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下圖這件四面平小案,是明代版畫中最常見的桌案形式,也是明式傢具里典型的簡約不簡單的傢具。這件案子,看似簡單,但絕非僅僅幾條筆直的木構件簡單組合而成。它在腿足上部、下部、足各有不同的細節講究。另一點,為了不因材料抽漲漲開,對工藝要求也是非常嚴格,比做一般的案子要費工,成本較高。這就是所謂的簡約不簡單。這就像書法當中,越簡單的字越難寫一樣。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

下圖這件原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腿三牙方桌,具有十分典型的明代傢具特點。其造型簡潔明快、線條流暢,穩重大方,無雕刻裝飾,毫無拖泥帶水的跡象。簡潔造型和不施裝飾反映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古樸、高雅、精緻的精神境界。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

在北作諸系流派中,一腿三牙方桌是極為常見的方桌款式(如下圖),只是大多數做得比較粗拙,偏民俗風,不及故宮這件來得文氣、挺拔。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

下圖這件藏於頤和園的紫檀一腿三牙琴案,其設計藝術特點即把人們的使用需求、科學技術和藝術表現力完美地、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它充分體現了明式傢具科學的卯榫結構製作技藝,展示了為人造物設計藝術的精髓以及深邃的美學內涵,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這件傢具通過優美的曲線凸顯了空間形構成的虛實相生的特點。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下圖為一鑒齋室內高仿品的陳設效果。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的區分,往往是根據每個人的審美情趣和水準來做感性判斷的,當特徵不是很明顯時,並無一條清晰的分割線來區分兩者,就如前面的那張漸變圖一樣。隨著人們審美情趣的提升,看多了,了解多了,自然也就有一定判斷了。晚明至清初,明式傢具能夠得以迅速發展,也正是因為人們普遍的審美水準提高所致。

明式傢具與民俗傢具,繼承並發揚了宋代文人傢具的風骨

現今,湧現出不少明式傢具製作者,他們大多數沒有深入了解、吃透原物的前提下,動輒聲稱對明式傢具做減法,搞什麼創新,做出來的器物並沒有去考慮到明式傢具的幾個功能,也沒有參悟到隱而不顯的文人審美情趣,所以做出來的傢具只能是簡單和粗糙的,有是甚至成了民俗傢具,這是不爭的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