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凈利潤大幅下滑,天塌了嗎?
今天(8月8日),中國移動發布了2019 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整體情況可以說非常不樂觀,幾個關鍵的指標情況「慘不忍睹」——營運收入同比下降 0.6%,通信服務收入同比下降 1.3%,利潤同比下降 14.6%。
針對此情況,行業內外人士都在驚呼:中國移動的寒冬來了!甚至有人斷定,通信行業的寒冬來了。
通信行業的寒冬來了嗎?似乎真的來了,從運營商層面,三大運營商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情況都不太理想,收入滯漲、利潤下滑、用戶規模見頂、新業務拓展不力,這不止是中國移動一家,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情況也類似,甚至更糟糕。為了「挽救」流量價值,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都已部分叫停不限量套餐,試圖穩定岌岌可危的營收體系和利潤數字。
情況糟糕的不光是運營商,還有上游的設備商。我們來看看華為和中興這兩家巨頭的情況——華為上半年業績看上去很亮眼,但更多是消費者業務帶來的提升,其運營商業務表現相當「黯淡」,上半年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465億元人民幣,占收入比進一步下滑至36.5%,離全年3034億元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按序時進度落後2個百分點。中興的情況也類似,雖然經營情況從同比數據上看似乎得到了改善,但要知道2018年中興可是遭遇了黑暗時刻,生產一度中斷。
從以上通信行業的兩個大的主體參與者的情況來看,整體行業的發展確實不容樂觀,甚至在面臨下行趨勢無法逆轉時整體行業表現出一種充滿無力感的悲觀。
行業整體環境很複雜,我們還是回歸到個體去分析全局——中國移動營收滯漲下滑,利潤斷崖式下滑,天要塌了嗎?
事實上,我認為情況並不是那幾組數據表現出來那麼悲觀,原因如下:
第一,當前的營收和利潤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提速降費」帶來的政策性減利,並不是自身的經營不善造成的。而提速降費是國家的統一安排,是運營商落實國企責任的舉措,而這個舉措可以說利國利民——提速降費工作開展以來,中國移動手機上網單價累計降幅達91.5%,提速降費讓利超千億,累計惠及客戶47億人次。從客戶arpu的數據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今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客戶的arpu是52.2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8.8元下降了10.1%。所以,說白了,如果說當前中國移動身處困境的話,那這種困境其實是早就預料到的,是設計好的。既然是設計好的,就證明這其中不存在發展的結構性風險,至少不會崩盤。
第二,通信行業下行趨勢的消極影響未必如想像中那麼大。從當前用戶對於通信業務的需求,尤其是流量業務的需求來看,需求還是非常旺盛的。5G商用的規模不斷加大,5G業務不斷出現,這也在繼續擴增用戶對流量的需求。只要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運營商能夠穩定流量的價值,停止「抱團自殺式」的價格戰,運營商的飯碗還是能保住的,吃飽飯不成問題。
第三,中國移動的盈利水平還是相當不錯,半年賺了561億元,其利潤率哪怕在國際上也處於領先水平,再加上中國移動還手握非常健康的現金流,賬面上躺著的自由現金流高達410億,可以非常充裕地開展投資、併購等活動來彌補短期內的布局不足。說白了,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哪怕中國移動一直持續這樣的狀態活著,也「秒殺」很多掙扎在生死線上的企業了。更關鍵,從近年來政府針對通信行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來看,政府似乎並不看重運營商賺多少錢,而更看重它拉動社會數字化經濟增長了多少,所以,運營商、中國移動不需要如此焦慮。
第四,中國移動一直沒有「放棄掙扎」,一直還在積極轉型,試圖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比如近年來中國移動依託大連接戰略,以融合、融通、融智為關鍵路徑,紮實推進轉型升級,上半年家庭市場、政企市場收入保持雙位數增長,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中國移動在收入結構上的經營風險,同時也為未來發展探明了道路。
綜上所述,中國移動、電信運營商的寒冬也許真的到了,但天沒塌!在寒冬里也有寒冬的活法,最不濟,在山洞裡窩著也還不錯,但中國移動似乎選擇了另外的活法。冬天總會過去,我們拭目以待吧。


※中國移動:5G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如何應對美國送上門的「美人計」?華為:將計就計!
TAG:悲了傷的白犀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