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梵高奶奶帶著畫筆去天堂了,願一路鋪滿向日葵!

梵高奶奶帶著畫筆去天堂了,願一路鋪滿向日葵!

瓦屋、田埂、小徑

蘋果樹、向日葵、山楂樹……

沒有繁複的畫筆勾勒,

沒有高深的光影組合,

不用透視,不講比例,

一組組普通的田園風貌,

卻讓人看到了陽光、希望和熱愛。

如果無人揭露謎底,

你很難相信,

這樣酷似梵高用色鮮明的畫作,

出自一位不識字的中國老奶奶之手。

也因此,老奶奶被人稱作「梵高奶奶」。

從67歲拿起畫筆,到71歲辦個人畫展,

再到十幾年的筆耕不輟,

梵高奶奶的畫讓無數深居鬧市的人

夢回故鄉,找到內心的寧靜與感動。

2019年8月1日凌晨,

「梵高奶奶」去世了,

享年83歲。

梵高曾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

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何其有幸,我們看到了奶奶心裡的火,

感受到了她的溫暖,

通過她的畫,看見了這美好的人世間。

心裡有光,世界便是暖的

梵高奶奶名叫常秀峰,

67歲以前,

生活在老家河南省方城縣拐河鎮,

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她沒有上過學,也不識字,

年輕時只顧著忙生活。

老伴去世後,她住到廣州的兒子家。

久居鄉村的她不習慣都市生活,

腿腳不便、語言不通,

她便把大部分的時間

都留在陪伴3歲的小孫女身上。

她喜歡為小孫女講起家鄉的故事,

可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孫女

怎麼也無法想像鄉村風光的模樣。

老太太不識字,

也不知道怎麼用語言去形容,

只好順手拿起小孫女的畫筆,

在紙上塗抹出家鄉的模樣:

古樹,老屋

莊稼、田梗

山楂樹果兒是紅的、葉子是綠的

老母雞帶著雞寶寶在田間遊玩

……

瞬間,孫女就明白了。

起初,家人並沒有發現她在作畫。

直到有一天,

學美術出身的兒媳發現了她的畫作。

在孩子們的鼓勵下,

梵高奶奶從此與畫筆結緣。

她說,自己不會寫字,就用畫來表達。

想做的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我母親手裡畫的,

可能就是那壟田埂上的花花草草,

別人把它們踩在腳下,

她把它們記在心裡。」

自從繪畫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梵高奶奶只要空閑,

都會拿起畫筆。

畫得最順手的,

是一輩子打交道的農村作物:

紅薯、石榴花、玉米、麥子、石榴,

從春天畫到秋天,

還有割麥子、雪地抓鳥遇狼等趣味生動的故事。

她有時會一邊作畫,一邊嘮叨,

「這畫里的樹,

是山後面親戚家門前河邊的楊樹,

這割麥的人是她的婆婆,

那個穿臟衣服的小孩是不知道從哪裡流浪來的……」

她從不打草稿,

「需要啥顏色就直接畫上去」。

她的顏料中,

綠色、紅色、黃色用得最快,

熱烈奔放的色彩,

是她對曾經田園生活的懷念。

在她的畫里,

所有的人和物都是有名有姓,

都是真實的存在。

「我畫的都是『真』東西,不是編的!」

在她的畫里,

四季依著風物流轉,

時間也有具體的模樣。

「我的日曆就是小麥、玉米,

和野地里的花花草草。

從土裡鑽出了嫩芽,

開了花,結了果,落了葉子,

一年也就到頭了。」

那些走過的路,

那些見過的風景,

那些生活過的一瓦一木,

一個個片斷,

都是她源源不斷的靈感。

「我想畫老家的山水草木,

畫以前的生活,

老家的東西太多了,畫不完。」

後來,因為眼神不好,

她要趁著太陽好光線好的時候,

鋪開紙張,

畫幾天前開始的畫或者新作。

兒子勸她休息,

她也完全不理,整個沉浸其中。

「有時候叫她是聽不見的,

總是聚精會神」,

兒子忍不住抱怨。

2006年起,

兒子開始把母親的畫上傳到博客上,

並寫下關於母親的一系列故事。

沒想到,畫作在網路上大受好評。

連著名畫家陳丹青都說:

質樸的震撼和心靈純凈的體現,

她用純真無暇的眼睛

去觀察和感受生活的真諦。

可梵高奶奶並不理解過多複雜的辭彙,

她總是說:「我就是個農民啊。

做個快樂的平凡人

也是2006年,

常秀峰兩次受邀來到《魯豫有約》

演播大廳里,

老太太畫的《向日葵》和梵高的並排擺放。

主持人陳魯豫問她,

覺得這兩幅畫怎麼樣。

直爽的梵高奶奶說,

「這個叫梵高的人一定很不開心,

他的向日葵不伸展,畫得苦。

而我畫的向日葵長在土地里,向著陽光。

有土地養著它,有水滋潤著它,

就像我畫它的心情一樣,很幸福。」

她不知道什麼是「後印象派」,

也不知道「梵高」,

只知道「只要還能拿起畫筆,就會儘力將心中

所要表達的東西展現出來。」

2007年,梵高奶奶在香港舉辦了個人畫展,

並出了一本畫冊義賣,

所得資金捐贈給貧困地區。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常秀峰的畫作,

傳得最遠的一幅現在在法國,

法國著名攝影師斯魯本

收藏了常秀峰的作品《石榴樹》,

他評價,「常秀峰和我一樣,

都不是用機器和筆展示藝術,而是在用心。」

簡單、純真、質樸、快樂,

一如梵高奶奶的畫,

一如梵高奶奶的人。

感謝你來過 帶給我們溫暖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里說:

要記得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

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

這個世界就像頭頂上夜空中的月亮,

它不耀眼,散發著寧靜又平和的光芒。

感謝梵高奶奶,

讓我們通過這些畫,

看見了這世間最真實的美好。

也讓我們知道,

人生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

就比如畫畫,只要你想表達,

拿起筆就可以。

願天堂有畫筆,

一路鋪滿向日葵!

來源:古典書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註: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與欣賞,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核實後立即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墨春秋 的精彩文章:

春秋冰雪大課堂——冰雪小景《寒江獨釣》
一部「芥子園」,閱盡三百年繪畫史,美的驚嘆!

TAG:翰墨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