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令人混淆的紫砂泥料,分的清嗎?

令人混淆的紫砂泥料,分的清嗎?

紫砂壺,稱之為「五色土」,可想而知,泥料的顏色甚多。

很多泥料讀音相差無幾,泥料卻大不相同,你還在傻傻分不清嗎?

比如,今天我們講一款都帶「青」字的泥料,但不是同一種泥料。

青灰泥

青灰泥處於底槽清和紫泥的中間,原則上來說是紫泥的一種,因其燒制後呈青灰色,故而被單獨列出,稱之為青灰泥。

青灰泥是一種比較「小眾」的泥料,深受中層階級人士的喜愛。因其獨特的質感,溫潤如璞玉,因此也被稱為紫砂壺中的謙謙君子。

作為明末清初最受歡迎的泥料,青灰泥有著那個時代非常明顯的特徵:古樸、素雅、恬靜;它與世無爭,它清新淡雅。

青灰泥泥質細膩,古樸雅緻,含鐵量高,泡出來的茶湯溫順平和,甘甜有味。青灰泥的壺一般都是高溫燒制而成,這類壺有很明顯的雙氣孔結構,以之泡茶,老味十足。

青灰段

青灰段屬於段泥。段泥是一種本山綠泥和紫泥的共生礦土。

段泥一般都成黃色調,但在黃龍山的段泥里有一種叫做芝麻段的,整個泥的體系裡面遍布星星點點的紫泥顆粒。

因此芝麻段的成色隨著紫泥成分所佔的比例和窯溫高低產生不同的變化,紫泥偏多顏色就偏紅,高溫下偏青,偏灰。

相反綠泥成分高,燒成顏色偏黃,高溫下偏灰白。

青灰段可以看做是芝麻段的進階版,只不過青灰段的段泥成分更加純凈,燒制溫度與芝麻段相比更高。

天青泥

礦料外觀質地均勻細膩,呈紫褐微透紅色緻密塊狀,易碎略堅硬,白色雲母碎片含量極少,表面呈貝殼紋理狀,有白色臘質狀( 燒成後會形成白點狀),斷面呈紫黑微透紅色。前人因這種礦料顏色與天青染色料相似,故習慣稱為「天青泥」。

熟泥比較細膩,可塑性較好,成型製作時帶有一定泥沙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

一般燒成1160~1210℃左右,收縮率8%左右。

燒成後呈深豬肝色,表面呈細梨皮狀,胎質細密堅潤,色澤效果細膩而豐富。

天青泥貼層是梨皮泥,燒成後呈梨凍色,和《陽羨茗壺系》中記載:「天青泥出蠡墅,陶之變黯肝色,又其夾支有梨皮泥,陶現梨凍色。」完全吻合。光緒八年《宜興縣誌》記載:「天青泥於諸泥最貴,制茗壺者特用之」。天青泥在古時就不多見,現代更是久已不見。這次由於紫砂路的修建,使本以為絕跡的天青泥得以再現。

豆青泥

一種珍稀泥料,是紫砂原礦中的一種,泥料燒制完成後色澤呈淡綠色,目數小泥料顆粒感十足,泡養後手感非常好。

沖茗特性:揚香力特高、輕快而俐落,茶湯緊結柔滑,回甘強、回韻悠長,屬性十分特殊。

關於這幾種泥料,網上種種說法,但是小編結合常規與理論性知識,整理歸納出以上分類,以供壺友們參考及交流。

部分重要文章分享

好文章防止丟失,微信搜索「天下壺友」關注公眾號永久免費訂閱

天下壺友

ID:xiaomatanzisha

天下壺友交流群

好看你就點點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壺友 的精彩文章:

做壺老師傅告訴你:全手工紫砂壺一般都有這幾個特徵!
摔破紫砂看斷面,辨別噴漿壺

TAG:天下壺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