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當一隻鴨子幸運地活著游出南京後,它就被外地人捉住吃了……

當一隻鴨子幸運地活著游出南京後,它就被外地人捉住吃了……

關於南京人喜歡吃鴨子,網路上早有戲謔:「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游出南京」。充滿貴氣的古都金陵,如今因為對鴨子的狂熱而被稱為「鴨都」。

南京人熱愛吃鴨,精於吃鴨,大事小事都要吃鴨,於是在國人心中,南京人x鴨子成為了一對牢牢鎖死的cp,鎖上的鑰匙也已經被南京人燉著鴨子吃掉了。

01

南京人不愛吃鴨

老天都看不過去

「三天不吃鴨,走路要打滑」,南京人如是說。

南京鴨餚文化的興起與繁盛離不開自然條件的支持。南京地處長江中下游,湖泊、水道眾多,水網密布,為鴨子的養殖提供了天然的有利因素。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就已經「築地養鴨」,迄今已逾 2500 年。南宋詩人陸遊在《稽山行》中寫道:「村村作蟹椴(籪),處處起魚梁。陂放萬頭鴨,園履千畦姜。」更是描繪了當時南京發展漁業、飼養家禽以及種姜的情景,鴨子作為主要家禽,布滿了所有水塘的岸邊,好一幅「盛世鴨鴨圖」。對鴨子的普遍養殖,成為製作百變鴨餚必不可少的條件。

南京養鴨有悠久的歷史,制鴨也是同樣。《楚辭·招魂》中記載:「鵠酸臇鳧,煎鴻鶬些」,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就有用少量汁水烹制野鴨的吃法,只是當時技藝比較零散,未成體系。後來南北朝時期,南北文化融合、碰撞,也交流出了更多的飲食烹飪手法,制鴨技法初步形成。唐宋時期,烹飪技法又有了很大的飛躍、提升,無論是唐朝盛行的炙烤,還是宋人更喜的烤、炒、煮、醬,都在鴨餚文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再加上歷史上的南京曾長期作為中國東部南部甚至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經濟發達,社會環境繁榮安定,也為鴨餚興盛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經濟基礎。

種種因素都表明,南京人愛吃鴨子,那可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最好結果,難怪自古流傳著「金陵無處不食鴨,金陵鴨無處不可食」的民諺。

02

在南京

鴨子的365種死法

關於南京人吃鴨子的方法,可以組成一本「鴨子的365種死法大合集」,南京城大抵就是在鴨子堆上建立起來的。

吃法1:鹽水鴨

關於南京吃鴨大法,最富盛名的還要屬鹽水鴨。鹽水鴨早在2000多年前就進入了南京千家萬戶的飯桌,代代流傳,成為最經典的吃法,還於 2011 年成功躋身了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無論是大酒店還是小門臉,都可以見到鹽水鴨的身影。據說南京人1年要吃掉1億多隻鴨子,其中鹽水鴨就佔了4千萬。

南京鹽水鴨又叫桂花鴨,因為桂花盛開的時節製作的鹽水鴨最好吃。鹽水鴨切塊擺盤,只見鴨白肉嫩,肥而不膩,香氣誘人,口感極佳。咬下一口,彷彿能看見曾經那個繁盛的金陵城,城內桂花香氣正盛,王公貴族們觥籌交錯,笑著食鴨。

吃法2:南京烤鴨

說到烤鴨,大家腦子裡冒出的畫面一定是北京烤鴨那油亮亮的饞人樣子,其實南京烤鴨更是歷史悠久。早在六朝,南京烤鴨就已經默默盛行了,《食珍錄》中就記有"炙鴨"的記載。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後,更是把對鴨子的熱愛展現得淋漓盡致。皇上愛吃鴨,百姓也愛吃,烤鴨的做法便傳播開來。

吃法3:南京板鴨

南京烤鴨現在是沒落了,但是南京板鴨沒有!而且在幾百年前,恐怕連現在穩坐南京鴨界頭把交椅的鹽水鴨都battle不過它。

板鴨的製作手法比鹽水鴨複雜一些,味覺層次也更多樣。製作有腌制、復鹵、吊坯、燜煮等環節,煮熟以後干、板、酥、爛、香,堪稱一絕。

吃法4:鴨血粉絲

鴨血粉絲應該是全國普及度最高的南京吃鴨方法了。連湯帶水地吃下一碗,大呼過癮。現在鴨血粉絲也在全國各個城市開起了小吃店,一碗之內,有滑嫩的鴨血、有嚼勁的鴨雜、滑溜溜的粉絲、還有口感極好的豆泡,再加上鴨架熬制的湯底,又鮮又香,溢滿了人間煙火的氣息。

……

除了這些,南京還有烤鴨包、鴨件、鴨油燒餅等等吃鴨大法,外地人看得眼花繚亂,不得不心生佩服,南京真真是一個吃鴨聖地,金陵鴨饌甲天下。

03

不僅是南京

他們也在吃鴨

鴨子這麼美味,可不能被南京一個地方都給佔了去。中國還有很多地方善食鴨餚,雖不及南京那麼面面俱到,倒也頗具特色和趣味。

北京烤鴨大概是現在最有名的鴨饌了,現在穩坐烤鴨界大佬的位置,連外國友人前來遊玩,也都點了名要嘗嘗。北京烤鴨跟南京烤鴨可以說很有淵源,有說法認為當時明朝遷都北京,把南京烤鴨這個美味也帶過去了,並且在日後的發展演變中發揚光大,改燜爐改為掛爐,成為現在響噹噹的中國美食代表——北京烤鴨。

在北京找個烤鴨店,點上一隻鴨,看師傅在桌前片鴨,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消遣。師傅刀法穩准狠,一隻鴨子很快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分成各個部位的肉,再蘸上醬卷進小餅里,嘖嘖,美味。

樟茶鴨子是四川的一道傳統名菜,除了用白糖、酒、蔥、姜、桂皮、茶葉、八角等十幾種調味料調製外,還要用用樟木屑及茶葉熏烤而成,故名「樟茶鴨子」。無為熏鴨是安徽省無為縣的一個特色傳統美食,配以30多種調料,先熏後滷製作而成。武漢的麻辣鴨脖無需多介紹了,武漢人善吃鴨貨,「黑鴨」製法風靡全國,看綜藝追劇要是不啃上幾塊,視頻都索然無味。

作為鴨子的副產品,美味百搭又經濟實惠的鹹鴨蛋更是攻略了所有國人的心,同時住在心裡的,還有汪曾祺先生的那篇《端午的鴨蛋》,每句話簡直都在給味蕾撓痒痒:「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除了這些,還有紹興醬鴨、四川邛崍油燙鴨、東莞油鴨、揚州三套鴨、福建薑母鴨、湖南永州血鴨等等各具特色的地方鴨餚。

中國人精於飲食善於烹飪,自然不會放過鴨子這麼美味的食材。從古到今,從南到北,鴨子被做成各種各樣的菜肴,被擺到了高級宴會、家常便飯、好友聚會、街頭小吃等各個場合,成為了國人味蕾上無法割捨的一部分。

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游出南京,就算有那麼幾個幸運鴨,怕是剛游出去,就被別地兒的人捉來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果美食 的精彩文章:

夏季必吃的番茄,和它一起炒,輕鬆拯救沒胃口!
老婆餅里沒老婆,老公餅里沒老公,那到底有什麼?

TAG:豆果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