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百姓在河邊撿到國寶,拒絕八千元賣出,上交國家,近年突然走紅

百姓在河邊撿到國寶,拒絕八千元賣出,上交國家,近年突然走紅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很多都已經沉澱下來,為了能夠多了解古人生活時代的情況和背景,文物就成為了最好的見證,在很多博物館當中陳列著一排排的文物,供人們欣賞,體會古人的智慧,明白古代的發展,其中比如後母戊鼎,四羊方尊讓很多人都十分的熟悉,每次看到文物我們的眼睛總會一亮,甚至很多文物不管是從價值上還是它的製作精美程度上,都讓人欽佩,但有的文物卻很容易被大家所忘記。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文物,它三十三年了都沒人提及,但是近幾年卻突然的火了起來。這個文物是1984年的時候在陝西安康市石泉縣一個農民在河邊淘金的時候撿到的。一說到淘金,很多人都很羨慕這樣的活兒,每天能淘到不少的金子,可以說掙得很多了,但是這個活兒可不輕鬆,一般人吃不了這樣的苦頭。這個叫譚福全的農民就在淘金的過程當中,突然看到了一個堅硬的東西,結果把它翻出來看了一看,讓他感到很是驚訝。

雖然這個文物被拿出來的時候渾身都是淤泥,但是仍然擋不住它散發的金光,一看就不是普通的東西,要知道在當時有個什麼事情,幾乎每家都知道了,譚福全挖到寶貝的事情也讓整個村子的人都聽說 了,他所在的這個村本來就是三秦之地,因此當時很多盜賣的販子就來到這裡,聽到這個消息找到了譚福全想要出八千塊錢買下這個東西。

要知道八千塊錢在當時來說是個什麼概念,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萬元戶的年代對於農民來說實在是一種誘惑,但是他卻拒絕了,而且他認為自己一定要親自去省里專門找專家鑒定一番,如果真的是文物,那就一定要上交國家。因此,譚福全第二天就去了西安博物館。

當時的專家看到這個文物之後,感到很是驚訝,經過專業的清理,這個文物現出了自己原本的模樣,原來是一隻鎏金銅蠶,長為5.6cm,儘管表面上的那層金因為長時間的掩埋已經脫落,但是它仍然金光閃閃。並且這個鎏金銅蠶做的很是逼真,全身上下一共分為9個腹部,仰頭一種想要吐蠶絲的感覺,經鑒定是屬於漢代的產物,所以證實,在漢代我們國家就已經熟悉了蠶的身體特徵。

這個鎏金銅蠶的發現,填補了我們歷史上的空白部分,因為在我們的研究當中,除了南北朝時期有過關於金蠶的記載,之後就沒發現過此類文物,而現在譚福全的發現,為我們的歷史作出了很大的貢獻,這個文物的價值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當下他就決定,無償的捐給國家。這個金蠶也被評為了一級文物。但可能是陝西這個地方文物多的原因,金蠶並沒有火起來,所以就沉澱了33年在西安博物館中,它突然就火了。當時2017年在一帶一路建設的論壇會上,國家領導講到了這個文物,因為這個文物在網路上也掀起了波瀾,18年的時候這個文物還被定為安康市的名片。

雖然它的走紅只是當下媒體的一種偶然,但是它所具有的價值,就算沒有偶然也早晚會被很多人重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了個識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末年,底層宗室生活苦難,為了能吃口飽飯,他們開始集體犯罪
中國僅存「一女侍二夫」村莊,且全村只有22戶,被稱為世外桃源

TAG:歷了個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