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現代戰爭里都有槍有炮有坦克了,李雲龍為何還要帶著士兵們衝鋒?

現代戰爭里都有槍有炮有坦克了,李雲龍為何還要帶著士兵們衝鋒?

冷兵器時代,我們經常會在書上看到這樣的戰鬥場景:

雙方主將出陣廝殺,甲方先鋒三招兩式斬乙方於馬下,然後甲方主將一陣掩殺,就會取勝一陣。

比如:

玄德大怒,使趙雲出馬。二將交戰,不數合,趙雲一槍刺呂曠於馬下。玄德麾軍掩殺,呂翔抵敵不住,引軍便走。

可見在冷兵器時代,衝鋒時一項非常必要的手段,攻城略窄,取對方上將首級,都需要頂著對面的長矛盾牌向前沖,才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按道理來說,這似乎是冷兵器時代獨有的場面,畢竟當時遠距離武器只有弓箭,大家手裡的大多還是不能投擲的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即便是張三爺的丈八蛇矛,也不過丈八長短,所以只能展開肉搏戰。

可是在現代戰爭的影片中,我們還是能看到衝鋒肉搏的場面,雙方在各自陣地後一陣射擊,然後衝鋒號激昂地響起,大家都開始扔掉手裡的重型武器,拿著大刀、刺刀上去衝殺,肉搏戰就此展開。

看到這些畫面,有的朋友就會忍不住想:為什麼不呆在陣地里射擊?幹嘛還冒著槍林彈雨上去送死?

是啊,李團長,為什麼還要背著大砍刀去肉搏呢?

其實,衝鋒兩個字後面,往往還跟著另外兩個字,陷陣。

陣地是要攻陷的,而不是遠距離互相射擊而來。而且對於進攻方來說,再好的射擊位置也沒有防守方的工事好,所以遠距離設計即便殺掉了敵人80%兵力,剩下的敵人還是要據守要塞,佔領著陣地。

對方佔領著陣地,我方的攻擊就不算成功。就像足球場上前鋒把後衛門全過完,一對一面對門將了,只要球不進,就不可能得分。

所以在熱兵器時代,射擊之後就要英勇無畏地衝鋒,實打實地把對方陣地攻陷下來,才算是獲得一次戰鬥的勝利。

這也解釋了即便有些國家空軍轟炸優勢巨大,還是要靠地面部隊跑過去佔領陣地,才算把勝利果實攥在手中。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彈藥不足的情況。子彈炮彈不夠用了,只好背起長槍刺刀,去與敵人肉搏。《血戰湘江》裡面就有這樣的畫面。

三十四師陳樹湘師長在奉命阻擊敵人時,堅守陣地到彈藥用完,最後只好率領部下從戰壕里衝出去,與敵人展開肉搏戰。直到最後全軍覆沒。陳樹湘師長不甘做俘虜,最後扯斷了自己的腸子就義。

李雲龍曾經講過亮劍精神:

面對強大的對手,明知不敵,也要毅然亮劍,即使倒下,也要成為一座山,一道嶺!

打仗,打的就是勇氣,狹路相逢勇者勝,如果只是互相遠距離打槍,那很難取得戰爭勝利。所以當衝鋒號響起時,所有人都要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跑出戰壕,與對方進行殊死的搏鬥。這才是凜然!這才是決絕!這才是快意!這才是氣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果寫字的地方 的精彩文章:

《三體:死神永生》——宇宙的規律:好死不如賴活著
《曹劌論戰》里「肉食者鄙」的魯庄公,真的很鄙嗎?

TAG:烏果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