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代人的審美觀,真的是以「胖」為美嗎?楊貴妃是「胖美人」嗎?

唐代人的審美觀,真的是以「胖」為美嗎?楊貴妃是「胖美人」嗎?

很多女孩總是嚷嚷著要瘦成一道閃電,然而事實卻是胖成球形閃電。於是女孩子們又感慨生不逢時,若是生活在唐朝該多好。可是,唐朝真的是以胖為美嗎?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唐朝民風開放對外貿易盛行,於是大量農作物持續傳入中國,有芝麻、核桃、西瓜、開心果等等。天哪,簡直不敢想像漢唐之前的人們一天天的都有什麼可吃!唐朝結束多年戰亂,自然是與民休養生息,繁榮富庶的景象就在眼前,民以食為天,為什麼不敞開肚皮吃吃吃呢?

這麼看來,唐朝似乎真的是一群胖子的溫柔鄉。可是,自古哪有農民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呢?755年安史之亂,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直到此時江南經濟發展水平才在整體上超過北方。那麼在此之前,大部分的農民還是在土地貧瘠的北方辛勤勞作。起早貪黑幹活的人,除了天生體質與生病,又哪裡還有胖子呢!

但唐朝以胖為美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追根溯源問題還是出在楊貴妃身上。「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宮廷女子向來是天下女子爭相模仿的對象,大家當然都願如貴妃般一朝選在君王側,然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一句「環肥燕瘦」便能證明貴妃真的很胖嗎?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什麼好吃的好喝的楊貴妃應有盡有,可是人家最擅長霓裳羽衣舞呀。白居易《霓裳羽衣舞》中對此舞有詳盡描述:

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瞧瞧這身姿與舞姿,若流風回雪必得輕盈矯捷,如扶風弱柳必不會臃腫。若再聯想不出,且看李玉剛演繹的霓裳羽衣舞,僅一個下腰動作便可令胖子羨慕眼紅。一名需要藉助舞蹈來「承恩澤」的妃子,是不會懈怠跳舞的;常常跳舞的人,是不會胖的。她們胖嗎?不,她們最多算是豐滿。

那麼在人人皆以可令花羞的楊貴妃為女神的唐朝,真的是推崇胖嗎?

其實,這就涉及到了古代漢語的知識了。

胖,肉多;肥,脂肪多。也就是說,胖指的是有肉感但肉肉並不累贅,給人一種健壯之美。私以為如今在外貌形體上最像楊貴妃的女星當為胖冰,她美嗎?美!那她胖嗎?不,人家是豐滿圓潤。

除了特殊癖好,又有幾個男人會對一個大胖子一見鍾情?「楚王好細腰」,原文是「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人家喜歡的是男子腰細呀。對於女子,自然是豐乳肥臀好嘍,腰板過細又怎能前凸後翹。再看漢宮中可做掌上舞的趙飛燕,本以為是個王者,卻如青銅般輸給了趙合德。飛燕骨感,美則美矣,可不如合德肉感抱著舒服。呵,男人!

如今人們都愛身量纖纖,唐朝為何對「胖」情有獨鍾?只有唐朝人才胖嗎?

在漢唐之前,因為貧窮,女子雖不說面黃肌瘦,但定不至於有多健美。唐朝開始,辛勤勞作便能豐衣足食,於是「胖」便成了一種象徵,它意味著富有與勤勞。人們常說「臉大吃四方」,胖一點才是富貴相。

因此,人們才會對胖心嚮往之。可到底還是古代,糧食再豐收也不足令天下女子都豐滿。當時畫家筆下的女子大多豐滿,這便如我們今天的美顏相機,當然要給你畫得美一點啦。在唐朝之後的明清時節,又有一大波糧食在靠近。玉米南瓜、土豆紅薯,應有盡有,僅僅蘇湖熟,便可天下足!糧食多了,再免受戰亂之苦,人們自然會「胖」起來。

其實在我們今天,仍然存在著以「胖」為美。

每當我在農村晃悠,總會有幾個大媽級別的人誇我漂亮,可我連臉上的酒窩都還沒笑出來時,她們便會說出令我藍瘦的下一句:臉大大的。看見誰家的小寶寶白白胖胖的,人們總會感慨現在的孩子多漂亮,不像過去貧窮孩子都黃不拉幾的,丑。

你看,以「胖」為美,其實自始至終都是在追求健康。

唐朝時人們已經有能力令自己吃得飽穿得暖、長得結實健康了,所以可以說,自唐朝起,人們大多都是以「胖」為美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來現實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的由來,到底是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又或是曹娥?
賈寶玉累了進賈蓉房間休息,為什麼一扭頭進了秦可卿的閨房?

TAG:歷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