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立秋為何要「貼秋膘」?

立秋為何要「貼秋膘」?

作者:清江

首發:騰訊儒學

立秋至,自然界中開始呈現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的趨勢,正如諺語中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即立秋是涼爽季節的開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後每降一場雨,氣溫就會隨之下降。

中國地域遼闊,幅員廣大,緯度、海拔高度不同,造成南北的溫差比較大,所以並不可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涼爽的天氣。從立秋氣候特點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秋陽肆虐,在立秋之後,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氣象資料表明,炎熱的天氣往往要延續到9月中下旬才會逐漸消退,到那時才會真正地涼爽起來。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古人認為,一到立秋,梧桐樹就開始落葉,甚至這還成了立秋的標誌。據記載,宋代時國家有「迎立秋」儀式。立秋這天,皇宮裡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百官到場等候,立秋的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這時,梧桐會應聲落下一片葉子。因此還留下了「一葉落知天下秋」的成語。

關於「葉落知秋」這個成語,作家肖復興在一篇文章里曾提起一個掌故:已故北大教授吳小如先生父親吳玉如先生,當年講課時測試學生文學智商,出的試卷上有這樣一道填空題:一葉落()天下秋,填「而」字滿分,填「知」字及格,填「地」字不及格。「而」是虛詞,有想像空間;「知」是實詞,太實了;「地」,葉子不落在地上還能落在天上嗎?太糟了,肯定不及格。這道填空題,依然可以作為今天的試題,在立秋之日考考我們自己,應該算是關於立秋文化最簡單卻也最有意思的測試。

熬過了漫長的炎炎夏日,人們有了食慾,所以立秋的民俗多與吃有關,尤其是吃肉。立秋時節,在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清朝時,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胖瘦,體重減輕叫「苦夏」。瘦了當然需要補,而辦法就是『貼秋膘」,即吃味厚的美食佳看,此時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吃一些燉肉、烤肉、紅燒肉等,補一下由於夏天苦夏造成的營養不足。

對於北京人,「貼秋膘」,過去講究的是要吃涮羊肉。那些老街坊常說,立秋之後,就是家裡再窮,哪怕是襪子露出了腳後跟了,也得吃一頓涮羊肉。講究的文人墨客名伶有「要吃秋、有爆肚」之俗,吃爆肚有養脾胃之功效,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而現在民間「貼秋膘」最受歡迎的肉食品是醬肘子。

其實立秋這天吃燉肉,除了久遠的風俗習慣以外,對養生保健也是大有好處的。因為夏天太熱,人們會不自覺地偏食,這對人體的生態平衡是非常有害的,往往還會對人體的內分泌和生物機能造成影響。立秋吃肉既解了饞,又起到了保健和養生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合作聯繫:

010-62671188-36503

waltergao@tencent.com

騰訊佛學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騰訊道學

弘傳道學 普及道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朱熹的做人智慧:真心為善 心懷感恩
教師究竟該不該有懲戒權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