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AI炒掉調查記者需要幾步?

AI炒掉調查記者需要幾步?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AI是否能代替人類寫稿?未來,這個問題將是愚蠢的。

一直以來,我都確信AI無法勝任人類大範圍、多人物、多角度的深度採訪和稿件寫作。

在這個領域,人類所展現出無與倫比的邏輯分析與思維方式、語言技巧與周密策劃、單獨行動或與多部門協同合作,以及在稿件寫作中流露出的才華橫溢,都讓AI望其項背。

AI炒掉調查記者需要幾步?

目前的AI,只能把信息搜羅到一起,攢出那些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稿子。比如發布實時資訊,收集並整合相關消息等等。

事實上,AI們也確實這麼乾的。並且乾的不賴。

比如前些日子,騰訊研究院發布了《人工智慧時代:新聞業的謝幕與重生》(下稱:人工智慧)報告,裡面說騰訊的機器人如今已累計生成了三萬多篇稿件;全球最大通訊社美聯社早在2014年7月開始使用機器人新聞記者撰寫財報新聞。

因此你每天讀到的消息中,有越來越多是AI生成的新聞。你可以想像,AI每升成一篇文章的同時,就可能有一個行業跑口記者走下崗位。所以跑口記者可能是最先被AI替代的新聞工作者。

這是殘酷的事實。除了攝影記者和深度以及社會新聞記者,剩下的記者大多屬於行業記者。

至於攝影記者。前幾天有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說,攝影記者已經成為各大新聞機構的雞肋。不反駁也不贊同。不過無人機的出現,確實讓攝影記者的功能小了很多,特別是這東西現在越做越小……攝影記者可以轉行去做無人機飛手了。

此外AI的運行原理也看似很簡單。輸入相關的信息,AI就會根據演算法在網路上收集相關資料,然後再根據演算法整合成稿件。這看起來完全是套路。不過這種看似簡單的演算法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和精確。

AI炒掉調查記者需要幾步?

起初,我還是贊同AI不會替代人類去完成這麼複雜的工作。到後來,我突然考慮到一個問題,再這樣發展下去……我們為什麼要寫稿?或者說,討論AI能否替代人類寫稿的問題,似乎是愚蠢的。

就像是阿爾法狗生產出來,不意味AI今後就只能和人類下圍棋一樣;未來AI即便進步到可以完成任何稿件,只能證明AI在演算法和邏輯分析還有互聯網協作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記者寫稿的最根本原因是,傳統的文字加圖片是最為簡易和廣泛有效的信息傳播方式。在互聯網及其相關技術普及之前,記者采寫新聞已經運行了上百年歷史。

現階段,記者、編輯和機器雖然在一起和平共存,但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的一份報告認為,相比AI,媒體老炮們的文本更具內涵和魅力。

不過最近,承載記者寫稿的傳統紙媒變得越發不景氣。央視市場研究(CTR)-CNRS調查數據顯示,報紙的日到達率由2012年的53.9%下滑至2016年的32.8%;同期,雜誌媒體的周到達率下降到15.1%。

而電視也好不了哪去,人們越來越依賴於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來獲取消息。

數據放大到整個亞洲。移動互聯網上,一款叫Netflix的視頻app成為亞洲受歡迎的流媒體應用。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儘管,使用Netflix的服務每月至少要花費8美元(約合人民幣 55元),但 Netflix還是從消費者的錢包里拿到了很大一筆錢。

現在,紙質媒體衰落,移動互聯網興起,流媒體和直播成為年輕一代關注世界的新方式。那麼,離辭退深度新記者可能只差兩部:1.提升帶寬降低流量費用;2.讓AI實現自我管理,協同工作。

第一點並不難實現。就好比十年前你看移動服務商的異地漫遊費用如此昂貴一樣,到現在這項費用已經取消了;第二點也不難實現,就是要花一點時間……好吧,是大把時間。

首先影像傳輸技術的進步和無人機小型化,使得我們更加容易進入原來無法進入的現場。

而終端可以通過分析影像傳輸進行場景的還原和再次搭建;3D列印技術可以製作還原很多現場的模型;而AI通過屏幕顯示甚至模擬人類聲音也可以進行採訪,採訪問題是通過演算法和分析現場得來。

AI炒掉調查記者需要幾步?

這就形成了一個閉環。進入現場——分析——收集資料——完成採訪。但而你的讀者或者叫觀眾也是那些盯著手機屏幕的傢伙。

當然,這裡面包含的人工智慧技術現在還無法達到,不過充分的想像總是推動技術進步的第一小步。

當然,目前的AI技術也不是完全依靠人類。華爾街日報曾借用用戶手機的GPS定位及運動軌跡,根據用戶提供的公開數據創作了「看圖猜城市」的可視化互動新聞。這可能就是實現其他技術的第一小步。

如果這些技術都得以實現。那麼新聞機構幹嘛不把那些月薪昂貴的調查記者炒魷魚呢。

而編輯也不再需要,看看「人工智慧」報告中例舉的Facebook「趨勢」欄目編輯守則:其規定編輯們的工作主要限定在基礎的修改和格式編輯,其功能並不是提煉新聞要點或者選擇新聞操縱娛樂,而是訓練演算法。

2015年8月底,Facebook 解僱數十名新聞編輯,將熱門話題的編輯、推薦和排名全部交給機器演算法以「保持公正性」。

人類創造的AI會比人類更具備公正性嗎?這其實是個細思極恐的問題。

不過肯定的是,未來你花一元錢註冊一個媒體公司。手下有三五個機器人採訪寫稿。你是主編、經理和接線員。你的人類員工數量是:零。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斯坦福工程師:視頻剪輯或像文本編輯一樣簡單 | 矽谷洞察
挖掘機技術到底哪家強?這個問題終於有答案了!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