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現代人的觀想念佛法
念佛最關鍵的是一心不亂,念念能與佛相應,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在家修行的居士,每天工作、家庭事務繁忙,念佛的時候還是妄想紛飛,根本做不到「一心不亂」。那麼,有沒有適合現代在家居士修行、簡單易行的念佛法門呢?
清朝有一位張光緯居士,奉行雲棲大師的教法,專修凈土,曾著作《凈土剩言》,其中有「念佛說三篇」,都是他從鑽研經典、真修實念中融會貫通而來,沒有高深的理論,入手容易、操作簡單,有很好的實際指導作用。
一、怎樣才能「一心不亂」
念佛要用心念,而不只是口念。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具體該怎樣攝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呢?張光緯大德說,在念佛的時候,口裡誦念著佛號,眼睛要觀看佛像,耳朵回過來聽自己所念的佛號,念佛的聲音從舌根宣流出來,禪味愉悅自己的心,鼻子聞到香氣,這樣就能返轉六根還原為一心,就能達到一心不亂。
在念佛的時候,還要做觀想。
觀想自己的心,好像一個清凈的寶瓶,佛號就像穀粒,逐字逐句的念佛,一聲聲佛號持續不斷,就像成串的寶珠投入到寶瓶中,穀粒無窮無盡,寶瓶也不會填滿。還要觀想,這個寶瓶直徑不滿一寸,瓶中含藏著三千大千世界,以及百億微塵數的諸佛,無量無邊同名同號的阿彌陀佛都安住在寶瓶中。
張光緯大德還提到念佛不能貪多,如果能做到一心不亂,即使只念一百句就可以了。如果念了九十九句,第一百句有差錯,前面所念的就都不能算數。所以念佛要字字從心裡出,反過來字字還要入心裡去。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雜亂心、急躁想要多念的有所求心、昏昧怠惰的心。然後開口出聲念佛,務必令聲從心發,心借著口念誦,氣息調和,聲音和悅,不急不緩,字字分明,句句相續。如此綿綿密密,無斷無續,久而久之自然念到純熟,花開見佛。
二、簡單的極樂世界觀想法
現在修行凈土的人,以持名念佛為主,因為心思散亂、難以入微,所以修觀想的少,而張光緯大德有一種簡便的觀想方法作為兼修:
面向西方,端身正坐,閉著眼睛,默默觀想,觀想神識與形體分離,神識直往西方飛去。然後逐漸看見樹林,以及各種美麗的水鳥,以金繩為道路的界限,以七重欄楯交錯羅列。依著次第在寶地上緩緩經行,七寶池中勝妙的蓮華,散發各種香氣的高台,以及由七寶組成的樓閣,上述的種種境界都一一展現在眼前。
觀想阿彌陀佛就好像在面前,阿彌陀佛現出丈六金身,觀世音菩薩隨侍於左,大勢至菩薩隨侍於右,阿彌陀佛眉間的白毫放出光明,並垂手接引。「我」及清凈大海眾,都一同攝於阿彌陀佛的白毫光中,隨著接引而上蓮台,至誠懇切地頂禮佛足。佛的金掌摩頂授記,甘露水遍灑全身。慢慢地神識返回。
這種觀想方法,就好像每天神遊一次極樂世界,會不斷增強對極樂世界的嚮往,減少對娑婆世界的貪著,堅固往生極樂世界的信願。
全心全意的念佛,將佛深深印在心上,念到一心不亂,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就會真正進入念佛境地,凈土自然現前。
編輯:行之


※三種病痛,您常患的是哪一種?
※佛陀開示:在家人怎麼做,才能獲得後世安樂?
TAG:如是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