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rm Mali GPU的噩夢:三星、華為紛紛轉向自研!

Arm Mali GPU的噩夢:三星、華為紛紛轉向自研!

摘要:近年來,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升級,為了提升自身手機產品的競爭力,三星、蘋果、華為等頭部的智能手機廠商繼打造自己的手機SoC之後,紛紛加碼投入自研CPU、GPU、NPU及基帶晶元等核心器件當中。

目前在桌面級的CPU市場,是英特爾和AMD兩家的天下。而在桌面級的GPU,特別是獨立顯卡市場,則是被Nvidia和AMD兩家壟斷。數據顯示,Nvidia佔據了66.3%的獨立顯卡市場,AMD的份額則為33.7%。雖然英特爾正準備推出自研的獨立顯卡,但是想要與Nvidia和AMD競爭卻並不容易。

而在移動CPU市場,Arm的Cortex系列CPU一家獨大,其他的例如MIPS、RISC-V、x86架構都難以與其抗衡。但是,在移動GPU市場,Arm的Mali系列GPU的老大地位卻並不穩固。

雖然,自從2017年蘋果宣布將在兩年內棄用Imagination Technologies的GPU技術之後,Arm的Mali系列GPU便開始少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且近年來採用Arm Mali系列GPU的華為手機晶元的出貨猛增,也幫助Arm提升在移動GPU市場的地位。但是,高通自研的Adreno GPU仍佔據了相當一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高通的Adreno GPU源自ATI的imageon,AMD收購ATI後,將移動設備資產出售給了高通)。

來自unity的數據顯示,截止至2016年7月,移動GPU市場(包括安卓,iOS,WP設備)市場排名為:Arm(35.9%)、高通(32.4%),蘋果(16.0%),Imagination(11.2%),Vivante(1.9%),Broadcom (1.1%)、NVIDIA(0.7%)、Intel:(0.4%)。

近年來,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升級,為了提升自身手機產品的競爭力,三星、蘋果、華為等頭部的智能手機廠商繼打造自己的手機SoC之後,紛紛加碼投入自研CPU、GPU、NPU及基帶晶元等核心器件當中。

今年6月,三星與AMD達成合作協議,三星將可採用AMD最新的RDNA架構GPU自行設計手機GPU核心。另外,自「中興事件」、美國制裁華為之後,華為便開始進一步加大了對於自研核心晶元的投入。近日有傳聞稱,華為除了自研的CPU之外,還在研發自主的GPU晶元。而這無疑將對Arm在移動GPU市場的地位產生威脅。

蘋果:CPU/GPU/基帶即將全面實現自研

iPhone 4是蘋果手機發展歷程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款產品,因為蘋果自iPhone 4開始,首次採用了自己的A系列處理器。而在此之前,都採用的是第三方的處理器。第一代的蘋果A系列處理器是基於Arm的公版Coretx-A8內核,隨後的幾代產品也依然是基於Arm的Cortex內核。直到2013年9月,蘋果發布了首款自行研發的基於64位ARMv8雙核心的處理器——蘋果A7,這也是全球首款64位的處理器。在此之後,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便開始一直採用自研的CPU。

在GPU方面,自蘋果A系列處理器推出之後,一直採用的都是Imagination公司的PowerVR系列GPU,成為了Imagination公司的最大客戶。直到2017年4月,蘋果公司宣布將在兩年內放棄使用Imagination的一切技術,包括專利、知產、保密信息等等。而蘋果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其自研的GPU獲得了突破。

其實,早在2013年的時候,蘋果就已經開始在研發自主GPU。蘋果當時召集了許多GPU高級人才組建團隊自主設計GPU,AMD前圖形設計首席技術官Raja Koduri也在其中。但是,當時蘋果在自主GPU的研發上並不順利,這點從Raja Koduri隨後重返AMD就可以看出。所以,蘋果在2014年仍然與Imagination續簽了為期多年的授權協議,涵蓋了Imagination公司當時全部的和未來幾年的PowerVR圖形和視頻技術專利。不過蘋果並未放棄自主GPU的研發。

2016年上半年,蘋果進一步擴大了其GPU研發部門,四處招攬GPU研發人才。同時還不斷從合作夥伴Imagination那裡挖人。或許由於蘋果是其最大的客戶,所以對於蘋果的挖角,Imagination似乎是有些「敢怒而不敢言」。

雖然2017年9月蘋果推出的A11就有媒體稱其集成的GPU是蘋果自研的,但是實際上,其似乎仍然是基於Imagination的IP定製的。因為它的內核設計與之前Imagination的Rogue非常相似。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在A11處理器上還首次集成了自研的NPU內核。

圖片來源:TechInsights Apple A12 Die Shot,ChipRebel Apple A11 Die Shot

隨後蘋果在2018年推出的A12的GPU仍支持PVRTC(PowerVR紋理壓縮),這是一種專有格式,意味著其GPU仍有可能與Imagination的IP相關聯。

結合蘋果在2017年時所宣布的,「將在未來兩年內放棄使用Imagination的一切技術」來看,蘋果應該會在今年9月發布的A13處理器上採用自研的GPU。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蘋果近幾年一直在研發自己的基帶晶元,特別是在今年斥資10億收購了英特爾基帶晶元業務之後,預計蘋果自研的手機基帶晶元的研發進程將會進一步加速,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就將會商用。

三星:結盟AMD,預計兩年內推出自研GPU

2015年,三星在韓國發布了14nm FinFET 工藝的Exynos 8890八核處理器,而這款處理器的特別之處在於,其CPU採用四個基於Arm v8指令集自研的「貓鼬」架構的大核,以及四個Arm Cortex-A53的小核。而在此之後,三星的旗艦處理器便開始了對於自研的「貓鼬」CPU架構的持續升級。

經過幾年的時間的演講,目前三星的自研CPU架構已經到了第四代。2018年,三星推出的Exynos 9820處理器,採用了兩顆第四代自研大核心,兩顆Cortex-A75和四顆Cortex-A55組合而成,同時還首次加入了自研的NPU。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8月,三星還正式發布了首款自研的5G基帶晶元Exynos Modem 5100。而在今年年初發布的三星Galaxy S10 5G版的韓國版本則採用了Exynos Modem 5100基帶。

而在三星自研CPU、NPU、基帶晶元的全面崛起的同時,三星也早已開始了自研GPU的開發。早在2017年之時,業內就有消息稱三星正在開發自研的GPU。2018年,三星挖來了Nvidia老將、GPU技術專家呂堅平(Chien-Ping Lu)博士,他將負責領導GPU研發團隊。

資料顯示,呂堅平曾在英偉達參與了集成GPU的 nForce晶元組研發,IGP集成顯卡晶元組也是他主導的。值得一提的是,在NVIDIA之後,呂堅平博士加入了聯發科,主導聯發科的自研GPU計劃,不過這款自研GPU後來由於各種原因被取消了。

或許是自研GPU的開發上遭遇了挫折,畢竟GPU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完全獨立開發的話,就需要避開其他GPU廠商的專利,這並不容易。於是,三星開始尋求GPU大廠AMD進行合作。今年6月,三星正式宣布與AMD達成合作協議,AMD將最新的RDNA架構GPU授權給了三星,讓三星可以自行設計相應的GPU核心。值得注意的是,在雙方達成合作之前一個月,呂堅平便從三星離職了。

根據外界預計,三星將會在未來兩年內推出集成AMD Radeon圖形處理技術的移動GPU,而新的移動GPU將有望大幅提升三星手機圖形處理能力。

華為:除了自研的手機SoC/基帶/NPU,自研CPU/GPU也在進行中 ?

一直以來,華為在很多核心器件上都堅持自主研發,除了華為近期曝光的針對高清智能電視的「鴻鵠」處理器之外,華為海思晶元家族已有麒麟、巴龍、鯤鵬、昇騰、天罡、凌霄等產品系列。

早在2004年,華為就成立了海思半導體,從事相關手機晶元的研發。到2009年華為的首款手機處理器K3V1才正式發布,不過這款晶元主要是面向中低端市場,在當時也並未獲得成功。而隨後華為在2012年推出的四核Coretex-A9處理器K3V2,則在當時的市場上獲得較高的關注,華為還在當時的旗艦Ascend D上搭載這款處理器,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過,此後近兩年的時間,華為未推出新的晶元,一直是靠K3V2打市場,因此也備受外界吐槽「萬年K3V2」。

實際上,華為這段時間是在針對K3V2上所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度的改進,2014年,首款「麒麟」處理器——麒麟910成功面世。雖然麒麟910隻是K3V2的升級版,但是其解決此前K3V2的一些列問題,同時還首次集成了自研的巴龍(Balong) 710 LTE多模基帶晶元。而在此之前,華為手機晶元都是外掛基帶。

其實在華為開始研發手機處理器的同時,華為也同步開始了基帶晶元的研發。2008年9月,華為正式成立LTE UE開發部門,啟動LTE晶元的開發。2010年初,華為就成功推出了業內首款支持LTE FDD和TD-LTE雙模的Balong 700晶元。2012年,華為發布了業界首款支持LTE Cat.4的多模LTE終端晶元巴龍710,並成功整合在麒麟910系列處理器中。

此後數年,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爆發,華為在麒麟處理器和巴龍基帶晶元上也是快速的升級迭代。2017年9月,基於10nm工藝的麒麟970的成功發布可以說是麒麟晶元一個里程碑,其整體的水平首次達到了與高通驍龍旗艦處理器一樣的高度,甚至在多方面更具優勢。比如,麒麟970首次集成了NPU內核,同時其集成的巴龍基帶可支持LET Cat.18(4.5G,Pre 5G),支持5載波聚合,4×4 MIMO以及256QAM,能夠將數據的傳輸效率最大化,超過了高通驍龍835搭載的千兆級基帶晶元驍龍X16,達到了與當時高通才發布不久的驍龍X20一樣的1.2Gbps的下載速率。

隨後在2018年2月,華為又率先發布了旗下首款5G商用晶元——巴龍5G01(Balong 5G01)和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今年年初,華為又搶先高通發布了首款SA/NSA雙模5G基帶晶元巴龍500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麒麟970和麒麟980集成的NPU都是基於寒武紀科技的NPU的IP,而今年7月,華為發布的麒麟810處理器,則首次集成了華為自研的全新達芬奇架構的NPU,而其強悍的AI性能讓麒麟810一發布便登頂了權威機構AI-Benchmark的排行榜。

可以說,目前華為設計的麒麟處理器,自研的NPU、巴龍基帶晶元都已經達到了全球頂級的水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華為的麒麟處理器當中的CPU內核和GPU內核都是來自於Arm。而在今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之後,Arm便中斷了與華為的合作,這也意味著華為未來新的移動晶元的開發,可能將由於無法獲取Arm最新的IP授權許可,將會遭遇困難。

所幸的是,華為此前已經獲得了ARMv8架構的永久授權,也就是說,華為不需要Arm提供的已經設計完成的IP核,而是直接獲取設計這些IP核的指令集授權,這樣華為可以對IP核進行大幅度的改造,甚至可以對Arm指令集進行擴展或縮減。而目前的主流的Arm手機處理器CPU核心基本都是基於ARMv8指令集設計。

因此,華為完全可以基於ARMv8指令集自主設計處理器,並且擁有完整知識產權,不受美國禁令制約。比如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高通的部分高端旗艦處理器、三星的基於貓鼬核心的CPU都是基於Arm指令集授權進行自主設計的。另外,今年1月,華為發布的高性能伺服器處理器——鯤鵬920就是華為基於ARMv8指令集自主研發的。

所以,芯智訊(ID:icsmart)判斷,華為接下來必然會基於ARMv8指令集設計自主的手機CPU內核。雖然,華為也可以選擇開源的RISC-V架構來設計自主的CPU內核,但是,在性能RISC-V架構可能還無法與Arm在手機市場抗衡,並且在軟體兼容性上可能也會有問題,其更適用於物聯網市場。因此,華為大概率會基於ARMv8指令集設計自主的手機CPU內核。

而近日,據台灣媒體報道,相關供應鏈人士指出,「海思目前正在開發設計多種晶元,從移動設備使用的一系列晶元,到多媒體顯示晶元及電腦使用的 CPU、GPU。而且,海思晶元使用的技術全部集中在台積電 7nm 以下先進位程技術,同時順勢包下台灣後段封測廠及下游 PCB 行業的產能」。

對於這個消息,芯智訊(ID:icsmart)認為,華為除了會設計自主的手機CPU之外,接下來確實可能會設計自己的GPU。因為,美國禁令的存在,華為接下來將無法使用Arm的新的Mali GPU。另外,對於智能手機來說,GPU的性能直接影響到手機的畫面顯示、畫面流暢度,特別是在大型遊戲、AR/VR方面的體驗,甚至還會影響到手機AI方面的能力(GPU的AI運算能力遠高於CPU)。因此,要想進一步提升手機處理器的競爭力,自研GPU也是必然。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蘋果、三星等一線的頭部手機品牌廠商都在開發自己的GPU內核。而高通的驍龍旗艦處理器備受手機品牌廠商歡迎,其中一大關鍵因素就是其自研的Adreno GPU的出色性能表現。

不過,要研發自己的GPU並不是一件易事。蘋果自2013年開始研發以來,到目前尚未商用,雖然可能已接近成功,但是這也是基於其與Imagination長期合作,同時挖去了大量的GPU人才基礎之上的。三星更是研發了數年,還遭遇挫折,最終選擇與AMD合作。我們不難看出,GPU的研發的困難程度之高,同樣華為想要推出自研GPU也絕非易事。

不過,芯智訊倒是認為,華為其實可以先選擇與Imagination合作,進行GPU聯合定製入手。畢竟在2017年9月,移動GPU大廠Imagination 就已經成功被中國背景的私募基金Canyon Bridge以5.5億英鎊收購。目前Imagination已經算是一家中資企業,並且也正在大力開拓國內市場。

此前Imagination中國區總經理劉國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中國市場佔Imagination的總營收約為10%,第一任務是要抓整個中國地區的市場份額。

芯智訊認為,華為甚至可以考慮從Canyon Bridge手中直接把Imagination買下來。當然,現階段不太可能,畢竟美國禁令存在,華為對Imagination的收購可能得不到美國監管機構的審查批准。

另外,前面的消息說華為要設計電腦使用的CPU和GPU,這恐怕就是胡說了。誰都知道,目前電腦市場的CPU/GPU競爭已經是極度的成熟,剩下的幾個玩家早已經壟斷了市場好多年(文章開篇就有提及),生態也已經是非常的成熟,華為介入完全沒有機會。當然,類似基於Arm架構的驍龍 Win10筆記本倒是有些機會(即推出基於ARM v8指令集的自研CPU以及自研GPU的麒麟處理器的Windows筆記本),但是目前驍龍Win10筆記本在市場上的反饋一般,而且目前微軟也僅與高通一家晶元廠商在合作。

小結:

僅從智能手機市場來看,三星、蘋果、華為等頭部的智能手機廠商,紛紛選擇自研CPU、GPU、NPU,將不可避免的對Arm的授權業務造成影響,即便是這些CPU仍是基於ARM v8指令集授權,但是畢竟是一次性付費授權。GPU更是不必說,如果三星、華為都轉向採用自研GPU,無疑將會對Arm的GPU授權業務造成重創,因為僅剩的能夠為Arm GPU授權業務做貢獻的手機晶元廠商就只有聯發科和紫光展銳了,而紫光展銳同時也有用Imagination的GPU。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此前Counterpoint分析師Parv Sharma就曾表示,「由於美國對華為的禁令,Arm與華為及其子公司海思的業務將受影響,因此Arm在移動GPU的市場份額將大幅下降,預計未來幾年的份額可能降至30%以下。」

從物聯網市場來看,Arm的CPU授權業務正受到RISC-V的挑戰,雖然目前影響程度還比較有限,但是RISC-V的生態目前正在快速壯大,眾多的一線的晶元設計廠商正紛紛入局。因此,Arm也開始被迫通過下調授權費,推出新的授權合作形式來應對。

另外,隨著AI市場的崛起,眾多的AI晶元也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三星、蘋果、高通、華為都紛紛開始在自己的手機晶元中集成了自研的NPU內核,華為甚至還推出了自研的AI雲端晶元。這也使得Arm推出的相關的AI內核IP一下子缺少了頭部手機大廠的支持。

作者:芯智訊-浪客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芯智訊 的精彩文章:

挑戰高通!聯發科攜Helio G90系列殺入遊戲手機市場,勝算幾何?
榮耀「智慧屏」細節曝光:首發鴻鵠818處理器,配備升降式AI攝像頭

TAG:芯智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