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消逝的「小跑」

消逝的「小跑」

曾幾何時,中國絕大多數普通人還不太懂車的時候,在大馬路上看到身形低矮、顏色鮮艷、兩扇車門、但又叫不出具體名字的小汽車,人們會親切的稱之為「小跑」。不管是保時捷 Boxster 那樣的雙門小跑車,還是寶馬 3 系 Coupe 那樣的雙門轎跑,或是阿斯頓馬丁那樣的 GT 跑車,甚至是大眾尚酷那樣矮乎乎的三門掀背車,在大眾眼裡都可以算是「小跑」。

然而現在,這個「族群」正在慢慢消逝。

不久前,Automobile 曝出,為了縮減開支以及加速電動化轉型,寶馬正計劃砍掉一批銷量不高的非重點車型,包括 7 系的標準軸距版、2 系敞篷版、轎跑 SUV X2、8 系的雙門及四門轎跑版和敞篷跑車 Z4,這其中有三款雙門「小跑」。

Z4 名列其中,意味著在最符合「小跑」定義的雙門、雙座、小型跑車市場,賓士、寶馬、奧迪三巨頭已經集體退出。

今年初,賓士推出了敞篷小跑 SLC 的 Final Edition 版本,意味著有著 23 年歷史的?SLC 車型即將終結,賓士將不會再推出下一代 SLC。SLC 的前身 SLK 早在 1996 年誕生,是世界上最早採用硬質摺疊頂篷的敞篷車之一。

(SLC Final Edition)

緊隨其後,5 月,奧迪 CEO?Bram Schot 對外確認,旗下小型跑車 TT 和超級跑車 R8 都將在未來停產。由於目前這一代奧迪 TT 剛剛經歷中期改款,它應該會在 2022 年左右完成使命後退出市場。TT 最早誕生於 1998 年,歷經三代車型,以經典的圓拱形設計在奧迪家族中特立獨行。TT 確認後繼無車,本來互為直接競品的 SLC、TT 和 Z4,只剩下了寶馬一根獨苗。

(Audi TT)

而現在,寶馬也將被砍掉 Z4 車型的消息,意味著這個曾經繁盛的獨特細分市場中將缺少大半競爭者。剩下的選手,捷豹對於 F-Type 敞篷版也是態度曖昧,只有保時捷 718 系列活得還算滋潤。

賓士、奧迪和寶馬相繼放棄小型跑車市場,原因無外乎銷量下滑嚴重,以至於回報對不起投入。

在之前關於 MINI 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歐洲掀背車市場從三門版為主到五門版主導的變化。雙門/三門個性化小車的生存空間正在日漸萎縮,大眾尚酷、甲殼蟲的相繼停產就是典型例證。雙門跑車的境遇其實與之類似。

去年,奧迪 TT 在歐洲銷量不足 1 萬輛,相比此前峰值 3.8 萬輛少了近 3/4。在美國市場,奧迪僅售出了 1289 輛 TT 跑車,而在 2000 年曾一度高達 12000 萬輛左右。寶馬 Z4 與賓士 SLC/SLK 的境遇大體上也是如此。

1989 年,日本汽車正值鼎盛時期,各路日系高性能跑車招搖過市。此時馬自達另闢蹊徑,推出了輕盈小巧、動力夠用就好、價格親民的敞篷小跑車 MX-5。MX-5 一經面世就大受歡迎,後來它更以過百萬輛的成績成為了全球銷量最高的雙門跑車。

當時的小型敞篷跑車市場還是個空白,賓士、寶馬、奧迪和保時捷幾乎同時盯上了這塊肥肉。1995 年 Z4 的前身寶馬 Z3 誕生,1996 年 SLC 的前身賓士 SLK 誕生,1997 年保時捷推出第一代 Boxter,1998 年奧迪推出 TT。德系 BBAP 四巨頭在同一時間齊聚,是的,沒有寶沃。

(BMW Z3)

20 世紀 90 年代到 21 世紀初,是這些小跑車們過得最歡的一段歲月。Boxter 憑一己之力讓保時捷撐了下去,撐到了後來 SUV 「金礦」卡宴的出現。SLK、Z3/Z4、TT 每年各自能賣出數萬輛,各種衍生車型不斷,頗有枝繁葉茂之象。

然而從 2010 年往後,連帶著整個雙門、個性車世界,雙門小跑車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到最近幾年,Z4、SLC 和 TT 全球年銷量已經很難突破萬輛大關,這樣的銷量已經很難再維持車型的繼續生存。去年寶馬推出的新一代 Z4,若非首次與豐田合作(Supra)帶來大量資金支持,沒準兒 Z4 也已經早早收場了。

(新 Z4 與豐田 Supra 是兩家合作產物)

本來這類車型就並不是能為車企帶來高額利潤的,即便每年賣上數萬輛,也只是相對其小眾身份來講算多,比不得主流轎車、SUV 可能單月銷量就數以萬計。雖然跑車價格高高在上,但有限的銷量讓它們很難分攤掉開發成本,綜合下來能做到不虧損已是滿意結果。它們真正的價值,是對品牌形象的加成作用。

更要命的是,全球汽車市場正在陷入增長乏力的境地,同時還面臨著電動化轉型所需的大筆開支。奧迪砍掉 TT 和 R8 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要為電動研發騰出資源。寶馬大舉刀斧砍掉一批小眾車型,也是因為今年利潤銳減,尤其是面臨著歐盟巨額反壟斷罰單,同時還要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力度。

賓士 SLC 已告停產,奧迪 TT 還剩下大概三年,只有寶馬 Z4 剛剛完成換代,還能有七八年的生產周期。曾經繁盛的小型雙門跑車市場走向凋零,已經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三體》到底還能不能拍出來了?
孫宇晨致歉:為自己的過度營銷、熱衷炒作感到愧疚;Facebook將支付50億美元與FTC和解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