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拍案驚奇,說說那些花樣沖泡茶的茶友,這麼折騰,問過白茶疼嗎?

拍案驚奇,說說那些花樣沖泡茶的茶友,這麼折騰,問過白茶疼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拍案驚奇》的話本放在書架上許久,但平時並不愛看這種題材。

也許人跟書之間也是講求緣分的,在第四次昏昏欲睡後,這本書也就被漸漸擱置,逐漸成為了書架上的背景板。

但藍小笛很愛看這種題材,於是某日喝茶,順水推舟,打算把同類型的書都送給他。

藍小笛自然卻之不恭,卻也不急著拿走,繼續放回村姑陳的書架。說,下次來看。

這小子,不好意思來蹭茶了,改蹭書。

喝茶照例閑聊,一邊沖泡,一邊和他說說私信里的奇聞軼事。

藍小笛聽了半晌,握著茶杯微笑,「你也該寫個茶中的拍案驚奇,題材根本就是源源不斷啊!」

李麻花立刻將這個題材記進村姑陳的記事本里,字跡大大地佔據了一排,「快去寫,我就等著看你更新了。」

今日,便將私信里遇上的奇事,細細說與列位聽。

《2》

奇事一:沸水泡茶,也要趁沸水喝。

「什麼季節就用什麼水,冬季不能用溫水泡茶,而夏天用沸水太燙!」

剛開始看這種振振有詞的評論,是不是很容易被唬住?不仔細琢磨,光從字面上看,似乎很有邏輯。

可連上小學的小朋友都知道,燙的東西,不能吃,要等晾涼才能下嘴。

沒有誰要求沸水沖泡,就得趁著茶湯100°的時候咽進肚子里;也沒有誰要求剛從砂鍋里舀出的雞湯,就得趁著它還在咕嚕嚕冒泡的時候生吞猛喝,硬把自己燙得滿嘴起燎。

這種把季節的熱度和飲食的溫度生拉硬扯聯繫在一起的行為,誰看了,都會覺得特別奇葩。

何況泡茶的溫度,本身便與季節無關,而是與茶葉的品質相關。

上好的白茶,無論你在春天泡還是秋天泡,無論你在白天泡還是晚上泡,沸水都是其不二選擇。

沸水,是好茶的試金石。

也只有在沸水的幫助下,好茶才得以展開翅膀,釋放清香和淳和滋味。

當一款茶葉足以稱得上一個「好」字,那麼它的茶青必然擁有著豐厚的內質;茶葉所經歷的,也必然是到位的工藝。

這兩種要求,其實都是為了成茶後的白茶,擁有足夠豐腴的內物質。

唯有內物質足夠豐厚,一杯好茶才能有香清甘活的風味,唯有內物質層次足夠,一杯好茶才能茶香多變,湯水多稠。

在高山雲霧的饋贈下,高山白茶擁有這平地白茶難以企及的茶氨酸、茶多酚、或是咖啡鹼等物質,故而茶葉中的成味因子,要比平地白茶高出不少。

這些豐厚的內質,非沸水不得引出,茶葉的高中低沸點的芳香醇類物質,也唯獨需要沸水不斷剝落其面紗,展示它多變的氤氳芬芳。

然而,卻因為一個「燙」字,便選擇在夏天用溫水泡茶,不異於是將好茶推進了憋屈的深坑,它的成味因子難以釋放,它的芳香難以展露,這樣的茶融匯一杯寡淡,難道能當得上一個「好」字?

顧此失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說的便是因為天氣炎熱,選擇用溫水泡茶的茶友。

用鐵鍋炒熟的肉經歷了200多度的高溫,夏天太燙,不能吃!

用蒸鍋蒸出的饅頭也經歷了100多度的高溫,夏天太燙,也不能吃!

如果這位茶友整整一個夏天都沒吃煮熟的食物,菇毛飲血,那村姑陳真真是無話可說。

但若吃飯知道晾涼了吃,茶湯卻不知道晾涼了喝,那完全只是在胡攪蠻纏,誰都愛莫能助。

《3》

奇事二:大暑天泡茶,溫水泡,冰著喝。

「我每天都把茶葉溫泡,再放冰箱冰過夜,運動完回來一喝,非常舒服!」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正有溫泡溫喝委屈好茶的茶友,也少不了極端到要將每天的茶湯都放進冰箱,天天飲冰水的「九陽神功」傳人。

立秋已至,如今的太陽,早已稍稍散去了過分激烈的熱度,人人渴求冰飲的好戲,也差不多即將落幕,可這位茶友卻把冰茶當成習慣,尤其是在運動完這段血脈賁張的危險時刻,依舊要選擇一杯冷飲降溫。

如果不是身懷內力,實在難以想像一個人,能夠天天這樣喝茶而保持身體康健。

炎熱的夏季,放在古代,那是最好的祛濕時候,可如今的夏天,反倒成為了濕氣再度入侵的重災區。

科技把人們養成了一朵朵空調房中的恆溫鮮花,稍稍離開舒適圈,身體便發出抗議,難以抵禦外邊的炎熱,長時間身處空調室身體清涼無汗,一接觸到高溫就暴汗淋淋。

在空調和冰箱冷飲的包圍下,身邊的朋友,都有著或大或小的體虛癥狀。

貪空調涼爽,一出空調門就虛汗潺潺,甚至偶爾還會有筋骨酸痛的情況;離不開一杯碳酸冰飲的朋友,需要胃藥常備身邊,以防腸胃突然作祟,病痛難忍。

沁爽的冰飲,雖能解一時酷熱,卻能把更多的濕氣引入身體,無疑是在一步步加快體內冷熱交替的速度。

這一步步,都會給身體澆入隱患,在體內埋下濕氣深深。

在劇烈運動後喝冰茶,身體內更是危機四伏。

運動後的身體,會產生大量的熱,體溫比平時更高,這時一口遠低於身體溫度的冰茶,滑入喉間,一路刺激腸胃。

腸胃的血管馬上受到刺激收縮,胃裡溫度降低,酶的活性漸低,胃因為受冷收縮而供血不足,分泌物的合成集聚減少,胃蠕動頻率降低,故而胃的物理和化學消化同時受阻,如果胃的局部有輕微炎症,也會因為受到刺激變得突然嚴重。

這種長期受到低溫刺激的腸胃,不斷「掙扎」的呻吟,卻沒有誰能聽見,只有等到腸胃罷工,真正給身體帶去病痛才會被人注意。但那時後悔,已經來不及。

溫水泡茶,冰著喝,是誰有九陽神功,內力護體?

《4》

奇事三:老白茶,大茶壺溫泡

「老白茶為什麼沒有味道?用這個壺泡的,聽說煮沸好像會燙傷茶葉,我就沒煮開。」

看見這個私信時,聽見沒煮開,心裡頭就「咯噔」了一下,再圖片上那一個青花大茶壺,心裡的無奈更是難以言說。

很多茶友花了大價錢買茶葉,卻連稍微「及格」的一個泡茶工具,都不捨得購買。

再好的墨水,沒有一隻好筆書寫,又有誰知道,這墨,究竟好在哪裡?

而沒有一個過關的茶壺,再好的老白茶,一身內質又如何能夠交融成湯,成為一杯甘醇的老白茶?

溫泡好茶,是一種給內里豐厚的老白茶下「蒙汗藥」的行為。

一個行俠仗義的高手,碰上了路邊小攤的三五杯蒙汗藥,不也得任人宰割,感慨自己遇人不淑?遇不上沸水,老白茶的芳華內質同樣遇人不淑。

新茶時期的高山白茶,內質早已是非沸水而不得全線激發,經歷了時間沉澱,轉化出更多有益物質的老白茶更是如此。

無論泡茶,還是煮茶,老白茶都需要足夠的水溫——100°。

白茶從新茶到老茶的滋味變化,湯水愈發淳滑,稠度不斷上升,甘醇綿柔的口感就此而生,老白茶的甘醇,是與新茶時期的淳和湯感全然不同的美妙感受。

若不是100度的溫度,這種茶湯從清爽到醇厚的過程,根本得不到展現。

白茶從新茶到老茶的香氣變化,葯香陳香自成一格,與草木香氣互匯融合,棗香馥郁源自品質,暖香乾燥源自老白茶的干度,唯有時光沉澱,才有這些特殊的香氣。

若不是100度的溫度,一年年陳化後的茶香轉變,根本難以激發。

白茶從新茶到老茶的藥性變化,源自於逐年下降的茶多酚和咖啡鹼轉化而出的黃酮類物質,這種物質幫助身體抗氧化,降三高,清熱解毒,是老白茶極為難得的藥性基礎。

若不是100度的溫度,老白茶的有益物質,根本融不進茶湯,老白茶的藥性,也就無從談起。

溫水破壺煮茶,用的卻是芳華內斂的好茶葉,早知糟蹋,何必當初?

《5》

奇事四:新白茶,煮著喝

「今年的新白茶很奇怪阿,煮起來很苦澀,以前不會苦阿,是不是茶的問題?」

喝過美式也不怕苦瓜,可聽見這位茶友的奇思妙想,還是有一種苦得倒牙的畏懼。

新白茶拿去煮?實在佩服。

如果不是資深的苦澀愛好者,絕對做不到如此摧殘自己味蕾的行為。

但再一看,看見那句「以前不會苦」,村姑陳也不得不沉默了。是哪些劣茶給茶友造成了這種詭異的印象,把獨屬於陳茶老茶的煮茶方式張冠李戴,放到了內物質活潑的新茶身上?

新白茶拿去久煮,只可能獲得苦澀,這與新白茶的「活潑」性質有關。

金屬中,有活潑金屬的說法,「活潑」,說明了金屬的反應活性越強,反應的程度越容易,而白茶性質的「活潑」,與金屬的活潑有異曲同工之妙。

品質優秀的新白茶,內物質豐厚,且陳化的時間較短,這豐厚內質遇水而發,除了用蓋碗快出水,基本沒有攔截內物質過度溶出的方式。

但將這些極易與水反應的新白茶拿去久久沸煮,這下茶壺內的茶湯可算遭了秧。

茶葉內部的活潑的咖啡鹼和茶多酚,在這個沸煮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釋放茶湯中,滋味濃烈的這兩種物質,一個主「苦」,一個主「澀」,很快就將清淡柔和茶氨酸和茶多糖等其他成味因子掩蓋。

茶湯傾倒而出,只聞苦澀,不得鮮爽。

啜飲沸煮而出的新白茶,品味的不過苦和澀的滋味,過於濃烈的茶多酚和咖啡鹼,甚至會對腸胃造成影響,更有引起痛風的憂患。

唯有老白茶,才能在這沸水中久久沉浮。

陳化三年以上的老白茶,主苦澀滋味的茶多酚和咖啡鹼的含量逐年減少,其中主要轉化為黃酮類物質存在於老白茶茶葉中,且在多年的陳放中,白茶原本活潑的性子漸漸沉澱,變得不起波瀾,經得起沸水的考驗。

於是在水開時投入老白茶,感受煮老白茶的風情,茶葉中的果膠物質漸漸融入茶湯,為煮老白茶帶去清潤柔和的絕妙口感,如此曼妙,唯有經過時間點化的老白茶才足以擁有。

茶友之前用所謂「新白茶」煮茶不苦不澀,只可能是遇上了劣茶。

唯有劣茶,內物質單薄,恨不得茶友們久久坐杯或者久久轟煮,才能析出一丁點滋味,如此煮茶,反倒將「劣茶」修飾得普通,讓「煮新白茶」的錯誤,成為了茶友心中的日常。

新白茶,決不能煮著喝,老白茶,才是一柄煮茶壺的最好搭配。

《6》

茶友泡茶時的花樣百出,使得奇聞軼事總是說不盡。

驚驚愕愕,奇不奇乎?

新茶友犯錯可以理解,但有些老茶友,也彷彿不認識白茶的秉性一般,折騰茶葉振振有詞,總有借口。

究竟是白茶太過難懂,還是泡茶的人根本不願意去懂,去了解它?

而橫行在白茶中的,又有多少劣茶,才會給茶友造成了錯誤的印象,惹出這一樁樁拍案驚奇的奇事?

「叮」,私信又響,只是這趣事,需要下回說起了。

善善惡惡,隱於茶中,為世人所喧傳,為好事者之敷演。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買武夷岩茶大紅袍前,這六個常識性岩茶知識,請知曉!
喝著喝著,白茶的青草香消失了,是遇上假白茶了嗎?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