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不擇手段搶佔輿論制高點,即使贏了比賽,也不光彩

不擇手段搶佔輿論制高點,即使贏了比賽,也不光彩

撰文/老貓,專欄作家

每逢大事,或者事件的關鍵節點,總要有各種嚼舌頭的人,遏止不住地要出來造點亂子。別說,真的能造出來。

就拿眼前事兒來說,關注中國足球的人都知道,8月11日有場特別重要的比賽。北京中赫國安主場對陣廣州恆大。前者贏,則積分差距縮小,兩個隊還能爭冠。後者贏,今年聯賽冠軍也就沒太大懸念了,後面比賽已經不多,想追都難。所以說這是重要比賽,是今年中超聯賽的分水嶺之戰。

可也巧了,在前一場比賽北京對陣河北華夏的時候,北京隊得到了兩個點球。看慢動作,第一個很可能是誤判。然後大家就不幹了,許多人批評裁判。這也正常。但批評總要基於事實才對。幾天之後,網上已經有人開始編故事了,比如北京隊連續四年都是點球最多(實際是三年),北京隊所有點球都是主場獲得(實際有客場點球)……甚至有人振振有辭說北京隊21場比賽獲得了14個點球(實際是8個)。這些都是謠言。這不暗示北京隊有後台嗎?接下來就站在「公平」的制高點上,要求足協「嚴肅賽場紀律、凈化賽場空氣」,更過分的還提出要求,某某裁判表現不錯,足協應該考慮找個這樣的。

各種版本傳說

許多球迷不看原始數據啊,也沒有看比賽。網上看了謠言,就開罵了,還有個別網站故意把這些挑事的、邏輯不清楚的文章置頂。當然,編造事實,詆毀對手,是給別人製造壓力的一種方法,就是下作了點。

這也不是網路時代的獨創,其實早就有了。聽說過「莫須有」吧?

《世載堂雜憶》載,清朝有個進士叫周錫恩的,和張之洞關係挺不錯。當時他住湖北黃岡縣。有一次這個周錫恩納妾,姑娘還是同族的女孩兒,知縣不幹了,這違規啊,就要辦周錫恩。沒想到這個周錫恩和他懟起來了,知縣說:「我必辦你。」周錫恩回嘴說:「你不配。」知縣說:「我會到省城稟報督撫(張之洞),捉你到案。」周錫恩說:「我還會去省里找老師(也是張之洞),調走你。」

這個周錫恩,出了門就奔張之洞那兒了,見面就哭,各種渲染知縣侮辱他。說完走了,知縣到了,細說周錫恩納族女為妾和侮辱地方官的事情。只是這張之洞已經先入為主了,就開始和稀泥:算啦算啦,這事兒涉及周家內部爭家產,有人中傷周錫恩。我早就知道了,你何必欺負他?

瞧,先嚷嚷有奇效吧?成了縣官欺負他了。

知縣轉不過彎來,跟張之洞說:「不能就這麼算了啊,否則,卑職以後怎麼面對老百姓啊?」這意思還不明白嗎?這事辦不了,沒威望。

面對老百姓這事就更好解決了。張之洞的辦法是:某某地方官員,你和他對調一下吧。知縣連自己縣裡都沒回去,一竿子被支走了。

周錫恩真沒說大話,可見搶佔輿論制高點還是非常重要的。

這還是小事,大事也不是沒有。容閎寫過《西學東漸論》,裡面提到了天津教案。天津天主教堂收留了很多棄嬰和孤兒,讓他們住在醫院裡,提供衣食教育。可當時有謠言,說這些孩子要被洋人挖去眼睛,眼睛是用來配藥的,或者要用於宗教。謠言越傳越廣,最終引起激憤,人們放火焚燒教堂和醫院,還殺了修女。最後倒霉又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對外道歉,對內殺戮,官員撤職流放,還賠了巨款,丟盡了臉。當然,從歷史角度看,不能把天津教案全都歸罪於謠言,它是當時各種愚昧閉塞和內外矛盾的反映。但不可否認的是,謠言起了導火索一般重要的作用。

在這本書里,容閎還講過他和曾國藩、丁日昌等人費盡心血,辦成「幼童出洋肄業局」,送第一批官辦留學生出國的事情。留學生出洋之前,曾國藩就去世了,朝中管事的就是李鴻章。肄業局辦到第五年,出事了,朝廷新派來個肄業局委員叫吳子登,這哥們從來沒出過國,當然對國外的一切包括留學生的各種行為看著不順眼。可他有話又不直說,而是直接寫信給國內朋友,包括李鴻章,絮叨留學生各種不聽話、信基督教、不尊重委員、玩的時間多過學習時間,甚至連參加體育運動都作為「惡習」給告狀了。這種誇大其辭的渲染,就造成了一種輿論氛圍,放任下去,這幫留學生就會失去對祖國的愛,不僅不能有利於國家,還會對國家有害,趕緊召回來吧,早回來早好。

恰好沒多久,容閎向西點軍校等學校推薦留學生去學習失敗,原因不是因為學生不優秀,而是因為歧視。這下吳子登又找到把柄了,他找到和容閎有矛盾的清朝駐美國公使,一起向國內遞交各種顛倒黑白的信息,終於,一位御史忍不住了,向朝廷奏請召回留學生。朝廷問李鴻章的意見,李鴻章不清楚發生了什麼,還以為是容閎也同意呢,只好說,那召回吧。

一百多個留學生,原定十五年的學習,就這麼夭折了。

後來容閎回國,李鴻章還問他怎麼回事,怎麼不攔著點兒。其實這件事情,容閎一直被瞞著,事先啥都不知道,和李鴻章的溝通也有問題,知道朝廷旨意後才反應過來,已經晚了。

以上就是隨便舉幾個例子。其實在歷史上,利用謠言或者誇大事實造輿論,終於造成危害的事情比比皆是。謠言存在的土壤,是因為人們沒辦法及時掌握一手信息,越不掌握一手信息越容易被帶節奏,還有就是在邏輯上耍花樣,用不準確的信息去暗示某個內幕(其實沒有邏輯關係),造成惡劣印象,最後的目的,是施壓或者達到某個目的,獲取利益。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會用這類手法打擊對手。這一點必須得警覺。自己標榜多麼偉光正,使用謠言了,誇大其辭了,就敗人品了。

回到足球上來,一場關鍵比賽前,給對手造一些輿論壓力也沒什麼了不起。但是把一個裁判的技術性失誤誇大為「疑似內定」、「缺乏公平」過分了。說北京隊主場氣氛壓力大,誰的主場氣氛壓力不大?讓球迷怎麼做壓力不大?你說VAR不介入,就是裁判主觀性太強,VAR介入了就是VAR搶戲,那到底介入不介入?

北京隊獲得點球多,有人用數據分析,是因為禁區壓制大,傳切配合多,容易造成對方犯規。你就問為什麼亞冠國安沒點球?還不是因為國內裁判偏向?對不起,亞冠對手強,北京隊壓不上去。你又問為什麼前四個賽季國安不是這個打法還獲得那麼多點球?這就不講道理了吧,北京隊獲得點球最多恰恰是從2017年下半年換教練改打法開始的,此前點球很少,2016年,獲得點球最多的是石家莊永昌隊,而且……永昌那年降級了。

得不得點球,跟打法、發揮和對陣球隊的狀態有關,和是否得冠軍不存在必然聯繫,更不能說明「內定」。比賽前施加輿論壓力可以,不能給對手潑髒水,這是起碼的道義。否則,就算是贏了,也不能算乾淨的勝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60年代,一個山村老農決定造個永動機
《梁祝》作者到底是誰?六十年不能淡忘的人與事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