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如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來華留學教育?

如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來華留學教育?

如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來華留學教育?

文/兩言

作為教育大國,留學教育是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事業。習近平書記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

從1950年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進修班」招收新中國第一批留學生開始,留學教育在規模、水準、體系等方面不斷發展,迄今已成為學科齊備、層次分明、模式多樣、面向全球的現代化國際教育。

當越來越多的國人認識到,打造一個具有全球影響的「留學中國」,既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傳播中國文化、樹立中國形象、增進中外人民了解和友誼的重要舉措時,我們還要投入更多精力,克服更多困難,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和成效,讓「留學中國」的內涵更足、品質更優、品牌更亮。

1、留學教育快速發展是大國崛起的伴生現象,也是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發展的重要成果。

伴隨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實力的穩步提升,大批國際學生到中國留學、訪學、遊學。

從1978年來華留學生只有1200人,到2018年在華留學生已近50萬人,40年來,來華留學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反映出中國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

穆拉圖·特肖梅(Mulatu Teshome),衣索比亞前任總統,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談起中國歷史文化更是頭頭是道。他1977年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1982年獲學士學位,1985年至1991年在北大國政系繼續深造,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2003年4月,穆拉圖攜夫人和兒子訪華。這次,他故地重遊去了桂林,並對媒體回憶起1981年北大組織他們150多名來華留學生前往桂林的難忘之旅。他說,那時候,他就一口「京腔」,人家都以為他是北京人。

如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來華留學教育?

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中國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和深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來華留學人數持續增加。

今年6月,一組新公布的數據引人關注: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2萬名留學生,在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004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研修、培訓。其中,學習工科、管理、理科、藝術、農學的學生數量增長明顯,同比增幅超過20%。「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來華留學生人數共計26.06萬人,佔總人數的52.95%。

這組數據表明,來華留學生規模趨於穩定,層次顯著提升,學科分布趨於合理,專業結構不斷優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來說,除了經濟發展的吸引力,中國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也是重要因素。

耶魯大學前校長理查德·萊文曾在「美國大學與全球進程」會議上指出,吸引高層次國際學生與學者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標誌,更是各國人才競爭和戰略爭奪的制高點。

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僅是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也承擔著服務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神聖使命。

如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來華留學教育?

2、從規模擴大到提質增效,是新時代中國留學教育實現高質量並更具國際競爭力發展要完成的歷史轉型。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中國留學教育規模的持續擴大,國內外出現了一些議論,其中不乏片面、偏激的言論。如果稍作分析,就能看出這些言論的背後存在著視角不健全的問題。

歷史地看,新中國留學教育從無到有,從弱小到壯大,從單一到多元,在探索中一路走來,為不同時期的國家戰略作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而如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

發展地看,作為探索性事業,留學教育的發展脈絡很清晰——在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結構調整、恢複發展階段後,才得以駛入快速發展車道,規模化發展是中國留學教育階段性任務和成果。

系統地看,中國留學教育在實現規模化發展後,內涵發展、質量提升、體系建構就是新時代發展的重點。當前,中國已明確了留學教育提質增效的工作重心,制定了規劃,進行了部署。

如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來華留學教育?

經過多年發展,來華留學取得顯著成就,但在教育質量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院校生源質量亟待改善、培養效果參差不齊、管理服務存在漏洞等。針對這些問題,教育部以「規範管理、提質增效」為主題,對來華留學質量保障作出具體部署。

2018年,教育部出台《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從中國來華留學教育發展階段看,《規範》的出台可以說適逢其時,引起了較好的輿論反響。在來華留學生的管理方面,《規範》要求高校在教學設施和資源、生活設施等方面確保中外學生按照平等一致的條件和標準使用,在辦學資源和條件支持方面以合理、公平、審慎為原則。

對照這桿「標尺」, 教育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來華留學教育督導檢查,查找漏洞,加強治理整頓。2018年,教育部嚴肅處理了18所院校在來華留學生招收、錄取、簽證等留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暫停16所涉事院校招收外國留學生的資格。

第三方行業組織、學術和專業機構開展質量認證是國際通行、得到各方認可的質量保障模式。教育部積極指導第三方行業機構開展試點認證工作,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自2016年開始試點認證,至今已有93所高校接受了試點認證,今年開始正式認證。

對輿論關注度較高的來華留學經費投入和獎學金問題,也需要綜合評判。從國際上看,留學生流入國為留學生提供政府獎學金是一種常見做法,我國政府也不例外。但是中國政府獎學金是競爭性的,只有很小比例的留學生有機會獲得。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政府獎學金生63041人,占來華生總數的12.81%。

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張端鴻算過一筆賬:我國公辦高校學生每年只需繳納5000元左右的學費,自費留學生每年則需要繳納3萬元左右的學費。

道理很簡單,留學生教育在國際貿易當中屬於服務貿易範疇,公辦高等教育對本國學生來說是准公共產品,屬於社會福利。

為規範學校招收、培養、管理國際學生的行為,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在2017年聯合制定了《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從招生、教學、校內管理、獎學金、社會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對來華留學管理進行更加科學的規範。為構建完善的管理和教師隊伍,教育部已舉辦18期來華留學管理幹部培訓班,超過3000名留學生管理幹部從中受益。

經過持續多年的努力,來華留學招生、教學、管理、服務和就業等方面的法規政策已經形成較為系統的鏈條。總的來看,對於留學教育的體系建構和完善,中國正在加速度推進。

如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來華留學教育?

3、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留學教育,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書記2014年12月對全國留學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留學工作要適應國家發展大勢和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統籌謀划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綜合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培養造就更多人才,努力開創留學工作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今天的中國,正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昂然邁進。

這需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但不管哪種自信,都要建立在國家實力的堅實基礎上。教育的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是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體現。

因此,繼續推動教育對外開放事業、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民間友好,在提高國民整體教育水平的同時,著眼於「留學中國」的長遠意義,從思考來華留學生生源與畢業後去向選擇的影響,到完善在華教育內容、教學質量、專業範圍、教育層次的培育,創造「留學中國」品牌,提高「留學中國」效益,已成為時代的迫切需求。新時代,不論從國內發展需要還是從對外開放長遠考量,我們都需要來華留學的持續健康發展。

而且,「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賦予了來華留學事業新的歷史使命,也為來華留學教育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

如何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來華留學教育?

我們看到,中國正在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統籌規劃沿線國家和地區來華留學生的學科專業,集中優勢資源開發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學位課程體系,將來華留學生培養成合格的複合型人才,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根據相應層次和專業的教育教學標準和規範,結合來華留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發展特點,制定了明確、適用的來華留學生專業培養方案。比如,大連理工大學從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來華留學生特點和人才培養規律出發,確立了以「國際化、複合型、應用型」三要素為目標的來華留學生培養方案。在課程結構方面設置了中國文化教育、學科基礎、專業方向等多個課程模塊,形成了完整的留學生培養體系。

我們看到,國際社會對中國綜合國力及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認同不斷提升,由此帶來的溢出效應和榜樣效應,吸引了更多的海外學生來華深造。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來華留學生親身「感知中國」的不斷深入,並有更多人志願做胸襟開闊的分享者,把精彩的中國帶向世界。

未來的中國,一定會向全世界遞出「留學中國」這張閃亮的名片,也必將因此更具發展活力。

文章來源:《神州學人》2019年第8期,轉載自「神州學人」(微信號:chisaV)

圖片來源:網路

本期實習編輯:丁思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正式成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