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隱私鬥士」庫克自毀人設,不斷妥協是自救還是深淵?

「隱私鬥士」庫克自毀人設,不斷妥協是自救還是深淵?

「無偷聽,不智能。」過去一段時間來,隨著亞馬遜和谷歌的智能音箱相繼曝出偷聽用戶談話的醜聞,人們對人工智慧之於隱私泄露的擔憂重新被點燃,有關互聯網巨頭操守的探討再次被推向高潮。

互聯網企業的隱私麻煩還在繼續,自詡硬體公司的蘋果也加入了對立面。幾天前,蘋果公司迫於輿論壓力,表示將暫停Siri語音識別程序,該程序要求公司外包人員收聽並分析Siri採集的一小部分音頻內容,以改善語音識別服務。

雖然據報道,亞馬遜和谷歌也採取過類似的措施,來提升其智能語音助手的能力,但要知道蘋果CEO庫克一向是反對這種做法的,因而此番蘋果成為曾經討厭的對象,尤其讓人震驚。

庫克自毀「隱私鬥士」人設

去年,在Facebook因其處理用戶數據的方式受到猛烈抨擊時,蘋果CEO庫克沒少補刀,他曾說,「我認為隱私問題已經完全失控。我認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在跟蹤他們,他們被跟蹤了多少,以及有多少關於他們的詳細數據被泄露了出去。」

而在之前的演講中,庫克也不止一次暗諷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頭以用戶隱私為代價,提供免費服務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他說,「在矽谷,一些最知名和成功的科技公司通過誘騙用戶的個人信息,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然而,蘋果偷錄並分析Siri對話錄音,讓庫克過往的義正言辭成為笑柄——如果說亞馬遜和谷歌的智能音箱偷聽是被動的,那蘋果卻主動安排第三方供應商去偷聽分析Siri語音,其操作真是秀出天際。

據國外媒體最新報道,蘋果此舉已經引來訴訟麻煩。當地時間周三,加州一名兒童的成年監護人向聖何塞聯邦法院(federal court In San Jose)提起集體訴訟,指控蘋果違反了加州的一項隱私法,稱Siri用戶的隱私在人工審查客戶錄音時受到了侵犯。

這樣的訴訟在蘋果強大的法務團隊面前也許不值得一提,但蘋果及庫克反互聯網式的隱私鬥士形象,很可能因此而轟然倒塌。如此一來,在普通消費者心目中,蘋果將變得與泄露數據、偷聽隱私的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等互聯公司一般無二,「天下烏鴉一般黑」。

iPhone乏力蘋果鋌而走險

庫克和他領導下的蘋果為何不惜打臉也要向谷歌亞馬遜們學習?答案顯而易見:作為硬體公司的蘋果硬體乏力——尤其是最主力的iPhone出貨量下滑,份額正在被侵蝕。困局之下,一向向股東負責的庫克不得不在服務和互聯網方面發力,這就迫使蘋果不得不去更加「了解」和掌握用戶數據——正如亞馬遜和谷歌們所做的一樣。

根據蘋果最近公布的2019財年三財季財報,該公司期內營收538.09億美元,同比增長只有約1%;凈利潤100.44億美元,同比減少13%。利潤急劇下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歸咎於iPhone表現乏力。期內,蘋果iPhone業務持續萎縮,自2012年以來其營收在總營收中的比重第一次降到50%以下。

IDC的報告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下跌了6.1%,但最慘的是蘋果,該公司遭遇了18.2%的同比大跌,幾乎以三倍於市場平均速度的水平在下滑。受此影響,蘋果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份額也降至10.1%,不僅被三星和華為(17.6%)拉大差距,也被後面的小米(9.7%)和OPPO(8.9%)緊緊咬住。

稍微緩解庫克焦慮的可能是,剔除iPhone後蘋果其它硬體的營收連續3個季度保持了中高增速,不過正如德意志銀行分析師Jeriel Ong指出,「在未來多年的時間內,我們仍對蘋果其他硬體設備增長保持懷疑,況且穿戴/服務營收還與iPhone增長緊密聯繫在一起」,如果iPhone這個「皮」之不存,那麼智能手錶之類的「毛」將焉附?

如此一來,庫克帶領下的蘋果在iPhone急劇下滑之下鋌而走險就可以理解了。在商言商,對互聯網公司來說,用戶數據和隱私是把雙刃劍——Facebook靠它登山頂峰,也因它剛剛被罰款50億美元,而且問題還沒完。

妥協是自救還是深淵?

蘋果和庫克在妥協,這在今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自喬布斯之後,果粉們就一次次見證了蘋果和庫克的妥協。從iPhone的屏幕尺寸到背殼顏色——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iPhone的跌落正因為它不斷妥協,變得不再特別,從引領者變成了跟隨者。

如果說以往蘋果的妥協是向用戶妥協——不再堅持喬布斯的引領哲學,轉而滿足他們庸俗的需求,那麼此番蘋果「互聯網化」則是向公司價值觀妥協——推翻庫克上台以後強調的隱私鬥士、反互聯網人設,轉而變成Facebook、谷歌、亞馬遜中的一員。

從統計學分析,庸俗的用戶是大多數,庫卡上台後無限迎合他們,的確帶來了蘋果市值和財務上的雙受益,股東大多笑開了花,這是可以預測和理解的。但隱私問題是一個深淺不明的坑,一不留神就會粉身碎骨。Facebook的麻煩從去年到今年不曾間斷,50億美元罰款可能還只是個開始。

當然,對於蘋果來說,妥協的挑戰還來自於員工的認可和能力。眾所周知,蘋果長期靠iPhone貢獻絕大部分的收入,絕大部分員工為簡單的「差價」商業模式而生,價值觀里也烙上了深深的靠品質和創新取勝烙印,突然要讓他們轉換思維學習谷歌、亞馬遜,難度可想而知!另邊廂,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們對硬體人才求知若渴,虎視眈眈由軟及硬強化自家生態,這對蘋果員工不得不說是很大的吸引力。

價值觀遭遇巨大顛覆的背景下,蘋果自上而下軍心能否穩定,員工的學習積極性能都被調動?很顯然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其結果,將決定庫克不惜自我背叛的妥協是自救還是走向深淵,也將決定蘋果下階段的發展走向。

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網 的精彩文章:

對話途鴿科技CTO王凱航:途鴿智慧旅行助手是如何煉成的?
華為副董事長鬍厚崑:業務創新是5G健康發展的關鍵抓手

TAG:極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