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0歲的李連杰、20歲的吳宇森,這些塵封在歷史裡的老照片

10歲的李連杰、20歲的吳宇森,這些塵封在歷史裡的老照片

1970年,幼兒學大人。曉庄/攝。

1970年,遼寧省海城縣,女知青在勞動之前學習。許魁武/攝。

1970年,吉林。朱憲民/攝。

1970年,雲南峨山彝族自治縣,知識青年與農民一起挑著擔子、扛著鋤頭下地勞動。翁乃強/攝。

1970年,雲南中甸,新聯大隊的少年在閱讀。

1970年代,北京街頭賣蟈蟈的小販,自行車上掛滿了蟈蟈籠子。翁乃強/攝。

1971年,山東,漁民聚在船上一起學習。翁乃強/攝。

1971年,廣州,廣交會時期的東方賓館。

1971年5月1日,北京。

1971年,深圳,羅湖口岸。

1971年,北京,在頤和園休息閑聊的市民。馬克?呂布/攝。

1971年,上海芭蕾舞團的芭蕾舞演員。馬克?呂布/攝。

1971年,台灣,這是宋美齡罕見的戎裝照,宋時年74歲。

李小龍全家福。照片大約拍攝於1971-1972年之間。李小龍雙手扶著這個小孩是他的兒子李國豪,右邊是李小龍夫人琳達·埃莫瑞,她懷中抱著是他們的女兒李香凝。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周恩來在機場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

1972年,上海,午飯。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廣州第61中學女學生課間休息跳皮筋。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3月21日,台灣,年屆85歲高齡的蔣當選中華民國第五任總統。

1972年,上海,在上海機場的年輕女孩。約翰·多明尼斯/攝。

1972年,無錫,惠山泥人廠。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無錫,新風飯店裡的客人 。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江蘇省南通市郊農民勞動時。曉庄/攝。

1970年代,廈門大學正門。

1972年,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敬老院老人曬太陽。曉庄/攝。

1972年,北京,宣傳畫商店 。威廉·約瑟夫/攝。

1970年代,北京平谷縣,貧下中農歡送自己選送的優秀代表上大學。

1972年,天津,一戶人家的合影照。

1970年代,寧波第二百貨商店,顧客在購物的情景。

1972年,北京,北大學生。威廉·約瑟夫/攝。

1972年,內蒙古,北京知識青年赤腳醫生來到牧民家送醫送葯。朱憲民/攝。

1972年,濟南。威廉·約瑟夫/攝。

1973年9月,北京故宮,坐在路邊帶孩子的遊客。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北京。布魯諾·巴貝/攝。

1970年代,雲南省麗江,獅子山上正在參加訓練的納西女民兵。

1973年9月11日,北京,歡迎外賓的學生。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山西省大同市,某工廠的工人。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無錫,刺繡。

1973年9月,放學的孩子。布魯諾·巴貝/攝。

1973年9月,北京,冰棍攤點。布魯諾·巴貝/攝。

1974年,中國武術代表團訪美,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和表演者握手,這個小孩就是李連杰。

1974年, 河南輝縣,反坦爆破教學。王樹洲/攝。

1974年,還沒有成為總統之前的喬治·布希是被派往中國的特使,這是他和妻子芭芭拉騎自行車的照片。

1974年5月29日晚,周總理住進了305醫院,這是當天兩位偉人的握手告別,沒想到成為最後的握手。

1975年,西安,娃娃學騎車。劉一/攝。

1975年7月23日,黑龍江省阿城縣玉泉公社,5萬農民觀看中國舞劇團演出的芭蕾舞劇《白毛女》。李振盛/攝。

1975年,北京順義,一戶孫姓農家人與外國友人的合影。邁克爾/攝。

1975年,中國茶葉出口。

1975年9月30日,四川省樂山市,新婚夫婦。鄧洪秀/攝。

1975年9月,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兵馬俑考古挖掘現場。安克仁/攝。

1976年,唐山大地震劫後餘生,哭泣的小女孩。王文瀾/攝。

1976年,上海,復旦大學正門。Michael Rank/攝。

1976年1月,北京,周恩來總理逝世。

1976年4月3日,北京東長安街,人民悼念周總理。李曉斌/攝。

1976年,杭州,一戶有「四大件」的人家。董光中/攝。

1976年,青海省,為居住分散的牧民放映的氈房電影。茹遂初/攝。

1977年春,北京卧佛寺公園,情侶。李曉斌/攝。

1978年,北京,進城賣菜的農民。李曉斌/攝。

1978年,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片場,吳宇森。

1978年,廣州,街上女孩子們的穿著。

1978年,廣州,打扮時髦的人。

1979年1月,北京沙灘兒,十字路口出現第一塊美女廣告牌。李曉斌/攝。

1979年,桂林高田鎮,軍官指揮水牛在水田裡耕作。農忙季節,解放軍戰士幫農民耕種。久保田博二/攝。

1979年,深圳的公廁,如今這種廁所早已不復存在。

1979年,在外散步的武漢一家三口。

1970年代末,廣州,河沿邊的早市,各種新鮮蔬菜供人們挑選。翁乃強/攝。

1979年,蘇州虎丘糧食管理處,大運河碼頭上從城外趕來賣糧食的農民。伊芙·阿諾德/攝。

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廣州海珠橋上的車流。

70年代,距離我們只在40年前,不長也不短。 雖不是花一樣的世代,但一定是一段斑駁的歲月,在一代人身上留下太多的記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蜂鳥攝影 的精彩文章:

超低價戴爾電腦僅2219元
這樣的洗手間,你還敢上嗎?

TAG:蜂鳥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