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點畫的共性與個性梳理,事半功倍!

點畫的共性與個性梳理,事半功倍!

讀帖,是習書人的必修課。閑暇之餘我喜歡翻閱褚遂良的法帖,其嚴謹的結構、精準的點畫方正而端麗、古雅而凝重,是我涉足較多的緣故,如果將某些字有機結對,不難看出其點畫的共性和個性。

#1

輕重

「三」和「旦」 :「三」的橫姿態各異(仰、平、俯)。第一橫和「旦」 內部的橫點尤為相似,稍有不慎容易混淆,筆勢都是仰勢,差異只在側鋒下筆的輕重,表現出的起筆則是銳、鈍。

#2

位置

「谷」和「其」 :它們的共同之處都是以斜點組合成八字點和相背點。「谷」的八字點安排得撇低斜點高。「其」的相背點與前者正好相反,使其著地平穩,它們的差異僅在點畫位置高低而已。

#3

輕重

「曾」和「子」 :二字都是以豎點和撇點組合成曾頭點和右角折。「曾」二點筆斷意連、左右分開。「子」的二點一氣呵成,右角折由曾頭點衍變而來,是斷到連的過渡。

#4

大小

「為」和「無」 :字的內部和底部都是橫四點,只是所處的位置不同, 所表現的形式也不同。「為」 內部受到空間的限制,四點排列從大到小顯得很協調,避免過於擁擠, 左點和橫折鉤起到了支撐作用。「無」 四點在底部, 考慮到平衡和對稱, 左右二點寫得略大, 中間二點則次之,使字的結構四平八穩。

#5

筆勢

「而」和「周」 :它們右部都是橫折鉤,差異只是橫和鉤的長短變化。「而」橫長鉤短取向勢有包裹之感。「周」橫短鉤長則取背勢有夾緊之感, 這正是筆勢的妙用之處。

#6

距離

「名」和「泉」 :長撇和橫點或提組合。「名」的長弧撇和左邊的短撇相鄰, 用橫點和長撇組合較為適宜,能把點畫交代得清清楚楚。「泉」 支撐點在中間, 為了使之左右平衡,提和長撇組合成提折撇,放在左邊恰到好處。

#7

重心

「方」和「力」 :「方」字的下方是橫點和鉤組成。「力」 字是由橫和鉤組成。鉤的底部角正好是二字的力點,似棱形角立於桌面, 使二字結構穩妥, 重心到位。

所以,讀帖、臨帖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八個基本點畫衍變出無數組合筆畫,通過不斷的讀和臨,能對更好地掌握字的間架結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找到點畫中的共性和個性,才能使書法水平不斷提高。

聲明:本公眾號內容及圖片如沒註明出處則來自網路,無從考證來源,僅用於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後台留言或直接聯繫我們告知刪除或標註來源,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怕黑與責任 的精彩文章:

這件在國展中獲獎的書法,專家認為是丑書,連沈鵬也牽連了!

TAG:怕黑與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