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番滄海桑田,最是不平凡——記《世界自然遺產梵凈山研學旅行》
全文共3772字 | 閱讀需5分鐘
如若你不親自前往,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貴州的真面貌。
說起貴州,大家都會想到喀斯特地形地貌,就憑這,貴州申請到了兩處世界自然遺產;說起貴州,大家會覺得特別神秘,那裡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數量居全國第二;說起貴州,大家還會感覺窮鄉僻壤,交通不便。如若你不親自前往,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貴州的真面貌。
這個夏天,百夢旅行與貴州江口縣合作,帶領江蘇的親子團到貴州進行了為期7天的研學旅行,目標是:解讀梵凈山——這一新世界自然遺產的前生今世。
曾經滄海的武陵山脈,廣闊而貧瘠的喀斯特地形上,聳立起地球上同緯度地區唯一一座生態孤島——梵凈山,其原始的森林生態系統孕育並保存了許多珍稀動植物。在出發之前,學員們已經對此行充滿了好奇和不安:會看到什麼?會遇到什麼?這註定是一個不一樣的旅行。
文 | 百夢旅行
我們出發啦
綠水青山
記錄美麗的瞬間
1.
我們此行遠離喧囂,行程將近兩千公里,抵達目的地的第二天,便開始了梵凈山外圍的探究。
冒雨前行
中科院地質專業畢業的趙海博士的加入,讓我們開始了真正的研學。他帶領著我們一起檢測了雲舍、亞木溝的水質,並與我們日常的飲用水進行比較。原來喝水也挺有講究啊,除了清潔度,還有硬度、成分等指標,我們對水有了初步的認識,更是感嘆貴州的水好。同時,趙博士還教我們辨認不同的岩石,一起分析著某一塊石頭的前世今生。大家沉浸在探究的快樂中,初到異地的陌生感,早已被拋到了九霄雲外,我們開始融入這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
檢測水質
第一天的考察,我們不禁感慨萬千……
我們走在陸地上,聽到的卻是億萬年前海底的故事。從趙博士口中說出的滄海桑田巨變,那麼驚心動魄,我們不得不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感知到了人類社會的短暫和人的渺小。然而穿梭於古老的雲舍村小巷,樸實的土家族人悠閑的生活狀態,無不傳遞著安然處世的淡定。
初次見面的的梵凈山,送給我們的「見面禮」,是一個大大的「笑臉」。
旅途中的歡笑
2.
次日清晨,梵凈山卻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我們迎來了這次研學的第一個挑戰——登梵凈山。爬山既考驗個人的體能,也考驗團隊的合作。
在趙博士的帶領下,我們繼續認識不同環境下形成的不同岩石,學習獨特的地質地貌形成的原因、帶來的生態後果,深入了解梵凈山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的原因。一路雨霧,我們看不到梵凈山的原貌,但是置身於茂密的植被下、纏繞的雲霧中,那耳畔轟鳴的落瀑聲、悠揚的鳥鳴聲、清脆的滴水聲,讓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大山深處的原始狀態。偶爾的亮光底下,梵凈山的身姿秀麗挺拔,讓爬山困難戶都不禁心動。
沉積岩 觀測滴水崖水質
越往上爬,水質越是清冽。待趙博士檢測了滴水崖的水質,指標完全超過了普通的飲用水,大家都已經按耐不住,捧起來就喝。快到山頂的水質自是特別優異,入口甘甜、清透。彷彿注入了能量,學員們一鼓作氣登上了山頂。
滴水崖喝水
我們原以為梵凈山金頂是看不到了,然而慢慢的,一陣陣清涼的風輕輕吹過,雲捲雲舒,雨霧散去,梵凈山頂向我們露出了它的真容,就像是對我們虔誠爬山的獎賞。
金頂近在眼前
一天的研學旅程,是一場全身心的修行過程。雖然我們身心俱疲,但每一個人都相信:今天我們與梵凈山的相遇,是一場靈魂深處的相逢,彷彿天邊的那一抹亮色,會成為每個人心頭永久的記憶。??
3.
梵凈山的天氣變化像翻書似的,昨日還是煙雨濛濛,今天卻是烈日炎炎。梵凈山像一位威嚴的長者,故意板起一張張面孔,變換花樣地考驗著我們的意志和品質。當然,我們也深深地懂得,這樣的艱難險阻,是我們的成長需要付出的必要代價。
烈日下,我們前往一個叫「仙人洞」的地方,這可是激動人心的探險之旅啊!不知道有沒有仙人指點?只知道這荊棘叢生的山路,比攀登梵凈山還要困難。大家好不容易到了洞口,面對這黑黢黢的原始喀斯特岩溶洞穴,一時的新鮮刺激之感漸漸變為了恐懼、退縮。學員們有些短暫的猶豫,但是很快決定繼續向前。進入洞中,在趙博士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對喀斯特岩溶有了初步的認知。更為重要的是,憑藉著心中的堅持和團隊的互幫互助,我們完成了這次艱難的歷練,對自己能夠成功「探險」頗感自豪。踩在泥潭裡的小白鞋、蹭成「大花臉」的T恤和背包,就是我們驕傲的見證。
進入洞中
狹窄的裂隙
我們大多學過《游褒禪山記》。文中的名句「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當時雖爛熟於心,卻懵懵懂懂,不解其真意。今天才算是真正地讀懂了,弄明白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達到了真正的「知行合一」。這也是此次研學旅行,我們最重要的收穫。
下午,潺潺流水的河床中一片斑斕。不起眼的小石頭,靜靜的躺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中,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五光十色起來,大家在水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小石頭,而孩子們都堅信自己找到了寶石。
找石頭和螢火蟲
愜意的時光讓大家意猶未盡,晚上去濕地公園捉螢火蟲。隨著螢火蟲起起落落,眼前的光點忽遠忽近,而這忽明忽閃的小東西,引發了大家關於人與生物圈的思考:流連在手掌里的這些小傢伙,究竟該放還是不放?這群小傢伙應該是這片凈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雲舍的夜晚是寧靜的
4.
貴州的青山綠水實屬珍貴,而經濟發展狀況卻與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濟發展是硬道理,但是不能以犧牲青山綠水作為代價。尤其是在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限制更是嚴格,當地居民如何才能更好的生活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參觀了當地的一些企業和村莊。
冷水魚養殖基地
在冷水魚養殖基地,有著「烏江漁夫」之稱的雷總從養殖品種、飼料投喂、產品產能、污水處理等方面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解說。他驕傲地說:外面的山不如我們這兒的山。言語間無不透露出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將這份愛帶進事業的赤誠之心。
雷總正在為我們講解
對於江蘇人來說,茶不陌生,但貴州的茶卻有自己的特色。在參觀貴茶生產線的時候,我們第一次品嘗到了傳統的點茶,加深了自己對於茶文化的理解。貴州多山,茶葉生長於高山雲霧之間,不施農藥,貴茶的品質很快受到了大眾的青睞,吸引了敏銳的各地商家。如今,貴茶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抹茶出口企業,其高標準的抹茶生產工藝(從遮蔭到冷研磨繁複的生產流程)使其成為了星巴克等眾多飲品和西點的抹茶供應商。
不僅如此,梵凈山保護區也是紫袍玉石的產地,當地對於紫袍玉礦的開採有著嚴格的管理和控制。
在梵凈山農夫山泉罐裝基地,我們了解到淡水資源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意義、保護地球水資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們檢測了各種瓶裝水的酸鹼度,欣賞了各種個性化包裝的創意與設計。
檢測水質酸鹼
參觀結束後,我們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的搬運工可真不好當。做一名合格的搬運工可得遵循自然規律,造福人類文明。這不僅需要科技的力量,更需要倫理自律,只有這樣,人類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也許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是這些企業的探索和努力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5.
黑岩村坐落在銅仁市江口縣。這裡多民族聚居,以產黑色岩石得名,屬典型喀斯特地貌,土地以丘陵及岩溶山地為主,常年缺水,土地貧瘠。全村共316戶1092人,曾經的二類貧困村,通過東西協作幫扶,三年來在脫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同時,這個村有著名的千年金絲楠木林。
千年金絲楠木
黑岩村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跟著村民一起打的糍粑,嘗起來原汁原味,特別美味
打糍粑
津津有味
夏日裡,場院里玩鬧著的孩子們都曬得黑黑的,忽閃著好奇的眼睛,熱情好客。孩子們對藝術的嚮往是那麼的強烈和令人感動,我們與村裡孩子一起,在烈日下歷時4個小時共同創作了《百夢起點》主題牆繪,大家把這幾日對梵凈山的認識以及孩子們關於未來的嚮往都畫在了牆上,也刻進了孩子們的心裡。希望我們能以微薄之力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6.
轉眼間,為期一周的研學活動已接近尾聲。帶著對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的好奇,我們走進了著名的苗王城。武陵山脈獨特的地質地貌,造就了少數民族獨特的居住習慣、民族風情和建築樣式。苗王城是現今遺存較完整的少數民族村落,它的易守難攻,既得益於險要的地形,又得益於其天然的護城水系。整個寨子步步為營、戶戶相通,城寨的建造具有相當高的軍事構築水平,是全國為數不多、保護得較好的古王城之一。遊覽苗王城,加深了我們對梵凈山周圍人居環境的了解。
短暫的研學活動就此告一段落,我們將要離開這片格外讓人留戀的凈土。
懷念貴州瓦藍瓦藍的天空,
清粼粼的水,
懷念永遠痴纏在一起的雲山霧罩,
告別·重逢
還想「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此次研學讓我們重新認識了梵凈山保護區的生態服務價值,而在全球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面前,它將越發突顯其難能可貴。
山間有風,彩雲追月。至此,「梵凈山『人與生物圈』田野調查課程」完美收官。感謝銅仁學院及江口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願壯麗的天空能夠一直陪伴著我們。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在梵凈山的研學基地成立啦!
短暫的告別是為了新的重逢。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研學活動,之後我們將會重新出發,喜歡我們此次活動的夥伴們不妨寫下你的留言,歡迎與我們聯繫。
願與同道中人繼續攜手前行,體驗更多不一樣的經歷!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有一種愛叫做「在看」 ·


※道在屎溺:中國古代另類醫療、政治與學術(下)
※英國人怎麼給孩子取名字?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