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人稱印度人「阿三」,韓國人為「棒子」,那他們怎麼稱呼中國

中國人稱印度人「阿三」,韓國人為「棒子」,那他們怎麼稱呼中國

文字從原始社會就已經開始發展,但只是極為簡單的文字,文字也是文明古國誕生的一大標準,隨著文字的發展,各地文化也開始相互交流,王朝也就誕生了,在近代當中,通過文字衍生出來一些外號。

這些外號代表著意思也各不相同,有時候朋友之間取外號,是因為非常親密,有時候外號就帶著一些貶低的意思,當隨著國際開始建交,中國人稱呼印度人為「阿三」,韓國人為「棒子」。

這兩個外號在歷史上就有著很深的淵源,在中國的歷史上,最早關於印度的記載是《史記·大宛傳》,當時稱印度為身毒,身毒是對應印度的梵文,《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

到唐朝時,印度就被稱呼天竺,直到近代,「阿三」這個詞才逐漸流傳開來,19世紀,印度曾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來到中國之後,在英租界有著很多的印度警察,這些印度警察,常常自稱「I SAY……」(我說)「I SAY……」跟「阿三」的發音非常接近。

而且殖民地的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性的被稱為了SIR,而且上海人由於發音都習慣性的在單子面前加上一個「阿」字,叫著叫這阿sir就成了「阿三」,而凡是印度人,國人都戲稱他們為阿三。

至於中國人為什麼稱呼韓國為棒子,其實在乾隆年間就已經出現了這個詞,清人王一元《遼左見聞錄》中記述:「朝鮮貢使從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謂之「棒子」。其國婦女有淫行,即沒入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齒於齊民。」

這裡的棒子指的就是私生子,這些是私生子都是朝鮮進貢團的服役者,也可以成為奴隸,在古代韓語當中,「棒子」指的是古代在地方衙門幹活的男性僕人,例如韓國《春·香傳》里的棒子就是指的男僕。

中國人稱印度為「阿三」韓國為「棒子」,那麼他們又是怎麼稱呼中國人的呢,印度在漢朝時期,並沒有跟中國有過什麼建交,直到唐朝才有了一些聯繫,而印度,也是稱呼中國人為「震旦」。

「震旦」有著太陽最初升起的意思,印度人認為中國處於東方,是最靠近太陽的地方,「震旦」也只是多次出現在佛教經典當中。

至於韓國,稱中國人為「炸醬麵」和「掌柜」,炸醬麵是源起中國的美食,「掌柜」是源起了清朝時期,朝鮮半島當時還是中國的附屬國,清朝的商人經常會在朝鮮經商,他們認為中國人都是商人,所以稱為「掌柜」。

雖說現在的外號都畢竟隨意,但各大國之間得到外號,還是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史 的精彩文章:

被捕後,父親:家裡女兒多,不怕少一個!槍決前,她拜託多開兩槍
中國一座1300年來無人敢盜的墓,墓里珍寶五百噸,卻邪氣衝天

TAG: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