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揭示:網貸平台大崩盤的三大原因
金評媒JPM
ID:JPMMedia
在有些網貸平台那裡,普惠金融成為忽悠人的口號。
文 | 前海
目前,網貸平台大清退已經進入倒計時。以往業內流傳的種種備案條件,似乎都不怎麼靈驗。在有些地區,幾乎採取了一刀切的做法,不管平台註冊資金多少,也不管你存量多大,只要不符合監管要求,一律進行勸退或強制清退。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經過前期的野蠻生長後,網貸平台現在基本上陷入了大面積崩塌狀態。那麼,為什麼曾經風生水起的網貸行業,轉眼間就成為國內金融市場上的匆匆過客呢?中國金融協會會長周小川近日的演講,揭示了國內P2P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根本原因。
周小川認為,傳統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不夠,如成本較高、難以服務到最邊遠基層。而用FinTech有可能更好地為窮人,為邊遠地區,為小額交易服務。於是就有人打著這種旗號干別的事,正所謂掛羊頭賣狗肉。
周小川認為,前幾年國內出現了大量P2P平台,現在大面積崩塌,至少存在三個問題。
第一,濫用了普惠金融的說法,忽悠了決策者和監管者。
「監管者為了不阻礙技術發展,就迴避了自己責任,說只要沒申請牌照就不歸我管,監管機構只監管發牌照的機構,不是我發牌照的機構,就不管,這樣就避免了跟科技類企業,跟這些平台的衝突。但這些P2P實際上是影子銀行,一旦大面積出事,還得負責。」
這實際上也是監管層整體的反思。客觀而言,如果不是出現這種監管上的滯後,就不可能出現前些年一天冒出上百家網貸平台的「瘋狂」。回過頭看,這個教訓還是蠻深刻的,好在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第二,不切實際地假設每個人可以自己審查客戶信息。
「有人鼓吹,有互聯網和交易平台後,每個人都可以出借自己富餘的錢,自己去審查客戶信息,從而決定給誰貸款。為此可以說銀行就沒有存在必要了。但是真正做下來以後發現,沒有多少人自己辛辛苦苦去看借款人、小微企業信息,個人往往也沒有足夠的行業知識和財務知識,很少有人這樣做。結果是,P2P公司幾乎百分之百搞資金池,形成影子銀行。」
這是高層對P2P公司最本質的認識。從實際情形看,雖然網貸平台總是說自己只起撮合作用,但事實上他們就是在干著銀行的活,但風控與管理能力又跟不上,加之沒有合適的底層資產,資金池的最終結局,不是自融,就是爆倉。
第三,完全依靠大數據和徵信系統也是過於理想化。
「有人宣稱,個人雖沒有那麼多財務知識、行業知識和對小微企業的詳細了解,但如果可以依靠大數據和徵信系統的話,那麼P2P應該就安全可靠了。實際上,這也是過於理想化。這讓人想起過去的中央計劃經濟,強調中央可以獲取所有信息,通過精密計算,就可能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實際上是一種幻想。即使現在有大數據,是不是有充分徵信信息及處理能力去配置各項貸款,也是高度存疑的。」
有一段時間,大數據風控成為不少網貸平台對外吸金與宣傳的噱頭,似乎只要有了大數據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這個世界上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事實上,因為技術系統本身的缺陷,因為社會上惡意欠債人群的存在,更因為部分平台內鬼的內外勾結,大數據風控的真正效果恐怕遠沒有之前有些人鼓吹的那麼神。
* 醫美黑幕:獵頭出租執照,商家代替刷單?????
據說點一點在看能避雷


※國際巨頭試探監管底線 代幣暴漲後何去何從
※醫美黑幕:獵頭出租執照,商家代替刷單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