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見過這些東西的人,一定都老了!有的變「文物」,有的成收藏品

見過這些東西的人,一定都老了!有的變「文物」,有的成收藏品

歷史有改朝換代,我們的生活用品也有新舊交替,在這科技不斷發展的時代里,新的東西不斷湧出,舊的東西不斷被替換,有的是一路升級,有的是直接落入塵埃。 不論是人,還是物,一旦失去價值,甭管是創造還是使用,就會被這個社會,這個時代所淘汰。

當我站在吳忠文化大院的舊物館裡的時候,內心感慨萬千。不論這人,這物,昔日是多麼輝煌,面對現實,一切都太殘酷。好在歷史不會遺忘,好在我們還有記憶。

位於寧夏鹽池縣的吳忠文化大院,是集當地傳統手藝、非遺文化、民間藝術等所展示的多個展館的統稱,如有陳旭文化大院、「蕎真堂」文化大院、東瓮城曹生哲皮影木雕文化大院、萍之綉刺繡剪紙文化大院、張軍紅色文化大院等地,這些都是吳忠文化大院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在花馬池東瓮城上的有關上世紀80年代、90年底記憶的舊物件展館。進入展館那瞬間,歷史的長河突然向我飄來一隻小船,我坐上船,在長河裡慢慢流淌,有我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但一切是那麼的令人懷念,雖然陳舊,卻是那麼新鮮。

如80年代的傢具電器,包括有黑白電視機、衣櫃、鐘錶、花瓶等等。

還有90年代非常流行的音響,這在那時候可是個稀罕物,也非一般人家能買得起的,但也出現了一大批音響設備發燒友,就好比是現在的「攝影發燒友」、「汽車發燒友」等等。

但我對音響的記憶力是模糊的,這對於80年代的人而言,應該是十分親切。可當我看到「小人書」的時候忍不住激動起來。「小人書」其實就是連環畫,這不單單只是上世紀的產物,它的歷史很深厚,是非常古老的一種傳統藝術,在宋朝印刷術普及後最終成型。

但玻璃櫃內的「小人書」,我基本上是沒有看過的,但故事內容家喻戶曉。如《猴王出世》、《黑風山》、《高老莊》、《真假唐僧》等等,這些都與《西遊記》有關。包括還有《諸侯反朝歌》、《文王回岐山》等書,這應都是《封神演義》里的故事。

雖然書是不曾看過的,它們源自於80年代,但「小人書」在我腦海里有很深的記憶。雖說小人書在90年代,已逐漸走向「文物」,但我清楚的記著爺爺就有不少,可沒人當它是「文物」,有些被我當廁紙使用了。現在想起來,「無知」可真是可恨呀。

除了「小人書」,還有一個玻璃櫃令我眼前一亮,裡面擺放著大哥大、BP機、諾基亞手機以及一些微單相機。BP機在80年代的時候十分盛行,但進入90年代後,隨著手機的普及,BP機慢慢落幕。

但大哥大的流行時間非常短,只流行於手提電話初面世那幾年。在90年代的香港電影中,大哥大的身影十分常見。記得小時候,我爸跟我說,男人要有大哥大在手,出門走路都帶風,因為它超級貴,是身份顯赫的象徵。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稀罕昂貴的電子產品以及具有極高收藏價值的「小人物」,展館內還有更多其他的珍貴物件。如70年代至80年代鹽池縣所使用的各種證件,其中最醒目的就是結婚證,就跟獎狀差不多。不知道那時候的人們結婚後,是不是也會把結婚證當獎狀一樣,貼在牆上呢?

包括過去人們使用的錢,購物券(換食品、換棉布等等),以及90年代供銷合作社的存根、股票等等。還有一個柜子里全是過去人們的「換購券」,類似糧票(可能就是糧票),幾斤幾兩上面寫得清清楚楚。

由於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即便是小時候也從未見過這樣的物品,因此,我除了陌生只剩下新鮮和好奇。

但看到讀小學的《思想品德》書,以及文具盒等,就倍感親切,歷史的小船頓時把我飄向了22年以前。那攤開的文具盒上的乘法口訣實在太熟悉了, 回憶的畫面是那樣美好。

但也有一些書籍,是我不曾經歷的時代,那摺痕的歲月使我的腦袋有些空白。課本上的文字以繁體字為主,可能是80年代的吧。

可是對於資深老煙民而言,尤其是從80年代,90年代走過的人,在面對眼前這般景象,定能找到記憶里的黃金歲月。各種品牌的煙盒和火柴盒非常有意思,有的封面像極了「小人書」。香煙的品牌有《西京》、《鎮江》、《紅金》、《花馬池》、《六盤山》、《公主》、《開封牌》等等。

除了展櫃里擺放的這些,展館的牆上也掛了許多過去的字畫、多以福壽為主,用於家庭裝飾。類似這樣的貼畫海報,曾在爺爺奶奶的屋子裡見過。如今他們都走了,老屋成為了庫房,牆上的福壽畫早沒了蹤影,忍不住淚目。

但不論時間過得太快,他們始終在我心裡。不論時代發展怎樣快,總有人會將它們重新拾起,可能已無法回歸大眾生活,但可以喚醒一代人的記憶,也能喚醒一個時代的沉思與反思,令人們在快速前進的同時,學會總結經驗,歷史的經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丹卿 的精彩文章:

敦化清祖祠:世界最大的滿清祭祖祠堂,大清皇帝的龍興之地

TAG:蘇丹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