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3D列印產業鏈全梳理:高成長賽道的機遇和挑戰

3D列印產業鏈全梳理:高成長賽道的機遇和挑戰

增材製造技術又稱為3D列印技術,是以數字模型為基礎,將材料逐層堆積製造出實體物品的新興製造技術,體現了信息網路技術與先進材料技術、數字製造技術的密切結合,是智能製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傳統的減材製造方式相比,增材製造擁有製造複雜的物品而不增加成本、產品多樣化而不增加成本、無需組裝、零時間交付等眾多優點,尤其適合製造形狀複雜的、定製化的、追求輕量化的零部件。3D列印技術將持續促進並受益於定製化經濟的快速發展。

1. 3D列印行業正在逐步由導入期進入成長期

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行業已經形成一條比較完成的產業鏈,包括上游的各類原材料、中游的3D列印設備及服務,航空航天、汽車、醫療、教育等眾多下游應用領域。

近年來3D列印行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全球和國內的3D列印產業規模分別達到了96.8億美元、23.6億美元,5年間的複合增速分別達26.1%、49.1%,預計未來幾年仍將快速增長。我們認為,3D列印行業逐漸從行業導入期步入了成長期,國內也出現了鉑力特這樣選對了賽道和模式,盈利能力較強的公司。

2. 上游原材料,低端充足,高端短缺,國內技術正在不斷突破

原材料是決定3D列印零部件最終質量、價格的基礎因素,國內中低端的原材料供應能力已比較充足,高端原材料供應仍受到一定限制。2017年我國3D列印材料市場規模達到29.92億元,同比增長了約40%,占當年整個3D列印行業市場規模27.6%,預計到2024年將達到164億元。

隨著國內技術的不斷突破,各類原材料的價格正在快速下降,不少原材料的價格大約只有2年前的一半。

3. 中游設備,工業級佔主流,進口替代大幕已開

設備是國內3D列印產業中產值最大的環節,目前大約佔整個行業總產值的40%-50%;從國內的3D列印市場來看,設備環節的進口替代大幕已經開啟,在存量市場上,聯泰、鉑力特、華曙等3家企業的合計佔有率已達到27.9%(主要是工業級3D印表機);

從全球來看,美國仍是最大的設備和應用的市場,中國市場正在快速增長。預計隨著技術的成熟,工業級3D印表機的價格仍有較大下降空間,性價比的逐步提高有利於下游應用的拓展。桌面印表機目前競爭已比較激烈,市場集中度在短期內難以提升。

4. 下游應用,航空航天、醫療、汽車、機械多點開花

3D列印技術已經在軍事、航空航天、醫療、汽車、機械設備製造及消費領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2017年國內3D列印各下游應用中,工業產品佔比55%,軍用產品佔比16%,民用產品29%,工業級3D列印的應用規模遠遠超過消費級3D列印。

我們認為,目前3D列印技術成本雖然在逐步下降,但仍處於較高水平,因此判斷未來一個時期內,3D列印仍將首先在高附加值的行業內得到發展。

5. 國家政策強力支持,行業標準正在逐步完善

在我國產業升級的背景下,3D列印技術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尤其是2017年12月工信部等12部門印發的《增材製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為我國的3D列印行業提出了年均增速30%以上,2020年增材製造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等目標。

此外,3D列印的行業標準正在逐步完善,目前全球增材製造協會主要有兩個標準,ASTM F42和ISO/TC 261,ASTMF42目前已發布29項標準,19項正在制定中;ISO/TC 261已發布9項,25項正在制定中。我國已有5個相關現行標準,另有3個即將發布,12個在研,覆蓋從上游原材料到下游應用的眾多環節。行業標準的逐步完善,有利於3D列印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6. 投資建議

未來3D列印將有望深刻改變當前的商業模式,目前3D列印處於快速成長階段,但在整個製造業當中的佔比仍非常小。我們認為,3D列印更大範圍的推廣和應用,有賴於原材料和設備價格的進一步的下降,並結合商業模式的創新和開拓。

目前國內市場中,3D列印原材料和設備都處於進口替代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批技術領先的企業。未來在3D列印這個賽道中,持續的、高質量的、有效的研發將成為從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看好3D列印技術在附加價值高的航空航天、醫療、汽車、核電等領域的應用。重點建議關注科創板公司鉑力特、擬登陸科創板的先臨三維。

7. 風險提示

(1)原材料發展不及預期,限制3D列印下游應用的進一步拓展:原材料的品種和質量,是3D列印產品最終質量的基礎條件,目前我國高端原材料的供應仍對國外有較大依賴。此外,原材料的豐富程度,也決定了3D列印的應用空間,若原材料和裝備的研發進展不及預期,將阻礙3D列印技術的推廣。

(2)競爭格局惡化的風險:目前在桌面印表機等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的環節,競爭已比較激烈,且短期內難以看到競爭格局好轉的跡象,處於這些環節的企業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3)進口替代不及預期的風險:海外龍頭3D SYSTEM、EOS、STRATASYS等在技術方面仍有一定的領先優勢,若國內企業未能進行有效的研發,或研發進展不及預期,有可能會出現市場份額被海外龍頭搶佔的情況。

附:3D列印產業鏈全景圖

(本文來源: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如需轉載,請註明原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D列印世界 的精彩文章:

可表面硬化還可熱處理的改造鋼材料
3D列印的循環經濟可行性

TAG:3D列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