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習慣了面對生死,但我終究不是一台沒有感情的搶救機器

習慣了面對生死,但我終究不是一台沒有感情的搶救機器

「我終究不是一台沒有感情的搶救機器,而這個社會,也終究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

7月27日凌晨兩點, 解放軍第900醫院(原福州總醫院)急診科醫生高翔宇, 在朋友圈寫下了這段文字。

兩個小時前發生的那一幕, 讓他這個見慣生老病死的急診科醫生, 內心久久難以平靜。

「沒耽誤哪怕一秒,但仍未能留住他」

7月26日晚上10點半,急診科送進了一名40多歲的男性患者,診斷為腦幹出血。呼吸困難、瞳孔不等大、中樞性高熱,隨時有生命危險。

急診搶救室里很快緊張起來,給患者插管、上呼吸機、做腦CT檢查。

做完腦CT回到搶救室時,患者血壓本已穩定。沒想到三五分鐘後,心律突然下降。急診科張偉主任、程仁洪、高翔宇醫生,急忙接力進行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一直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可是,患者依舊沒有反應。

「我們都盡了全力,沒有耽誤哪怕一秒,但仍未能留住他。」高醫生說,這種腦幹出血,很可能是平時有高血壓,又沒有規範用藥造成的。

離開醫院前,她向醫生深深一鞠躬

那晚,患者家屬來了很多,大家都悲傷至極。

「起初自己的內心並沒有波瀾,因為問心無愧。可能是見慣了生與死,習慣了不帶個人情感的去理性看待患者與疾病。」高醫生說。

令他沒想到的是,就在患者的遺體準備離院之時,患者20歲左右的女兒強忍著悲傷,走了過來。她朝著他和張偉主任深深一鞠躬,說了一句:謝謝,您們辛苦了!

高醫生說,這一鞠躬,一句謝謝,令他內心一陣波瀾,甚至眼眶有些濕潤。

他們沒能救回患者,卻受到家屬這般禮遇。

「在醫院裡,往往是患者得救、好轉,醫生才收到表揚或者錦旗,像這樣患者病情惡化甚至死亡,還感謝醫生,真的很少見。」

高翔宇說,這深深的一躬,對他而言既是無法言喻的寬慰,也給了更多的勇氣。

因為還有許多病人要搶救,直到次日凌晨兩點多,高翔宇才有空梳理這份感觸,在朋友圈寫了一段長長的感慨。

即使是深夜,依舊冒出了不少未眠的醫護,收穫點贊一片。

高翔宇醫生在深夜,發了一條朋友圈

他們習慣面對生死,卻終究不是一台沒有感情的搶救機器。

1

前不久

福建省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

林勁榕醫生的一個老病人走了

這位病人每次入院

都是生死一線

家屬總說

「林醫生,全交給你了,

有什麼方法儘管用,不要擔心後果。」

醫生治病

就好像把病人一個一個背過河

這是世間籌碼最終的「賭注」

也是最令人動容的「契約精神」

2

福建省第二人民醫院腎病科

一個腹透病人出院

這位病人家境不好

出院前

護士陳宇清給她點了一隻清蒸魚

病人說

這是她吃過最美味的食物

3

2018年,63歲的老蔡肝癌在家中去世

家人覺得

必須和醫生道一聲

再道個謝

他們四下打聽

得知馬上就是首個醫師節

連夜訂了錦旗

送到福建省立醫院介入科

4

2017年,一位常年住院的老人病故

老人的子女料理完後事

第一時間來到

福州總醫院(現為解放軍第900醫院)

向醫務人員深深地鞠了三躬

醫生們立即還以鞠躬禮

(來源:海都有醫說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原健康網 的精彩文章:

36位村醫集體辭職,明天誰來當醫生?
痛心!北京一32歲醫生猝死,醫生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TAG:中原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