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與聖人 佛與十方諸佛 關係非同一般?

佛與聖人 佛與十方諸佛 關係非同一般?

本文來源:《清心隨筆》之《優婆塞戒經》研讀筆記

【內容提要】

《優婆塞戒經》是在家人修行的根本戒律,雖然全部經文只有七卷二十八品,但是所闡述的意義及其深廣,因為特別為在家信眾弘揚菩薩道的修行。

集會品第一

(一)佛陀在舍衛國只陀林中阿那分坻精舍的時候,爾時集會的人有四大類:

1、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

2、比丘尼五百人。

3、優婆塞千人。

4、乞兒五百人。

【經典原文】

(北涼 曇無讖譯·大正藏No.1488)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陀林中阿那分坻精舍,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優婆塞,五百乞兒。

【清心譯文】

我是這樣聽佛說的:

當時,佛陀在舍衛國只陀林中阿那分坻精舍,一同在場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僧、五百位比丘尼、一千位優婆塞以及五百位乞兒。

【清心釋義】

1、三分科經

佛經的正文部分分為三部分:

序分(由通序和別序兩部分組成)

正宗分

流通分

序分:集會品第一。

正宗分:發心品到般若品供二十七品為正宗分。

流通分:最後的兩行為流通分。

2、通序

本品的第一段為通序,通序包含六部分的內容,即六事:

信、聞、時、主、處、眾等。六事主要說明佛陀講說此經的時間、地點、聽眾等,六事具備則本部經文真實可信,符合佛法,因此,序分也稱之為「六成就」。

4、[如是我聞]

阿難是集結本經之人,在佛陀的弟子當中多聞第一,記持不忘。佛陀滅度後第一次集結佛教經典的時候,由五百位弟子推舉阿難結集經藏、優婆離集結律藏、大迦葉結集論藏。

這部經就是阿難所結集。追敘本經的時候「如是我聞」就是敘述自己親耳聽到。「我」是結集者阿難的自稱。「如是」的含義極為深廣,指本經的文義,如此的經義是我親自從佛而聽到的。以此說明不是道聽途說,憑空杜撰。

通序中這一句闡明了「信與聞」二事。

5、[一時]

表示時間。佛經一般不特別說明某年某月某時。原因有二:

廣義的天上人間的年月日長短不一。狹義的各國的曆法也不盡相同。因此用一時來說明。

通序中「一時」闡明了「時」。

6、[佛]

「佛」是梵音,全稱應該是「佛陀」,或者叫做「浮圖」「浮屠」。浮圖一般中文指塔,其實,塔是供佛舍利的地方,以此來代表佛陀。

佛陀的本義是「覺者」,覺是覺悟。佛陀的覺不僅是自覺、覺他,而且覺性圓滿。換言之,佛陀是最完美者。

、覺者與聖人的區別

覺與中文的「聖人」相近但又不相同,不能混為一談。中國的老子、孔子也可謂聖人。佛教中的阿羅漢、辟支佛以及地上菩薩都可以稱之為聖人。但是佛是聖中聖。

阿羅漢:是佛教中小乘修行的最高果位,自覺之人。

辟支佛:是佛教小乘中無師自覺的人, 觀悟十二因緣之理而得道。

十地菩薩:大乘佛教中,從凡夫到成佛要經過五十二個階位,即五十二種果位,分別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十地以上的菩薩就是聖人了。

佛是覺者,阿羅漢、辟支佛乃至大菩薩們都不能叫做覺者,所謂覺者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換言之就是「無上正遍覺」。

「無上」就是至高無上。

「正」就是正而不謬。

「遍」就是遍而不偏。

大菩薩們聖人也是正遍的覺悟,但是不夠「無上」,不夠圓滿。

阿羅漢、辟支佛雖然覺悟,但只是自覺。缺少「覺他」更沒有圓滿。

唯有佛是福智兩足。

、釋迦牟尼佛與十方諸佛的關係如何?

佛是大乘佛教中是通稱。比如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等等,乃至十方世界無量諸佛,都可以稱為佛。但是我們居住的娑婆世界只有釋迦牟尼教法化行,因此可以單成為佛。其他的佛則需要加以別名於前。如藥師佛。本經中佛就是指釋迦牟尼佛。

雖然十方諸佛名字各異,但是十方諸佛福智均等,他們所證所說沒有高下之分,只是應機設教上各有方便的不同,一佛說等於一切佛都在說。我們歸依一佛就等於歸於十方諸佛。不是僅僅皈依釋迦牟尼佛。

7、[舍衛國]

歷史上在中印度,現在的尼泊爾境內。中印度不僅僅只有舍衛國一國,還有好多國家。

「舍衛」是印度語的音譯。中文的意思是禮德,利儀道德之國家。

9、[只陀林中阿那分坻精舍]

著名佛教聖地,也叫做祗樹給孤獨園、勝林給孤獨園、祗桓精舍、祇洹精舍、祇園精舍等。位於古印度。比如金剛金中稱之為祗樹給孤獨園。

只陀:是舍衛國太子的名字。

阿那分坻精舍:是印度語的音譯。中文意思是「善施」。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給孤獨長者」。以布施給孤獨之人而聞名。也成為善施長者。

林為只陀太子所有,精舍為給孤獨長者所有,合稱為「只陀林阿那分坻精舍」。

這裡原來是只陀太子的地方,給孤獨長者想購買供養佛,只陀太子戲說:「黃金鋪地後方可。」,長者供佛心切,又有家產,於是拿出全部的黃金鋪在這裡,只陀太子非常感動,叫停了鋪地的行為,就把這塊地方賣給了長者,留下樹林自己供佛,因此稱為只陀林。長者得到園林後,建築成精美的房舍供佛,故稱之為「阿那分坻精舍」。

精舍正是說明通序中的六成就之「地」。

10、[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優婆塞,五百乞兒]

、大比丘僧

比丘:不是比於「孔丘」,比丘是印度語的音譯。中為是「乞士」的意思。因為出家之人不事生產,而且要將家財全部捨去,常常乞食來資糧生命。還有乞法以資糧慧命的意思,換言之就是求法。換言之,從佛出家,通過學修佛法除去煩惱,了脫生死。

僧:錯誤理解非常普遍。比如,認為是出家人的「姓」,還有的人認為出家人就是「僧」。

僧也是印度語的音譯。全稱為「僧伽」,中文的意思是「眾」,因此,切確說僧就是出家佛教徒的團體。

這個團體行持戒律,依照比丘律而行持者為比丘僧。依據比丘尼律而行持者為比丘尼。也可以叫做比丘尼僧。

因此,僧就是出家各類團體的統稱。

大比丘僧:是指證得阿羅漢果、發大菩提心、有大功德的人。當然,比丘的程度非常多,有的證果而度化眾生,也有的破戒而退墮,還有新學之人。

、比丘尼

尼也是印度語的音譯。比丘尼在佛教歷史上比比丘晚一些。佛成道後二三十年,因為佛的姨母出家才有了比丘尼。

、優婆塞

在家的男居士

、乞兒

是指普通乞食者。與比丘不同,不僅乞食,還有乞法。

這一句闡明了本經的通序六成就的「眾」。

總之,本經的開卷就如同會議記錄一樣:如是我聞,記錄人的自署。法會的時間。會主。會地。會眾。這部佛經證據確鑿,永久可信。通序「六成就」具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雨 的精彩文章:

在家人受持第一部經典:早習禮誦 熟讀深思 必有成就
史上第一所寺院開幕日:佛陀開示三種種福修慧的好法門 遠勝燒香求佛

TAG:法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