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曾國藩:話不說死,事不做絕,情不斷盡

曾國藩:話不說死,事不做絕,情不斷盡

首發:國學生活

做事不做絕,給他人留餘地,給自己留余路

有「天下第一完人」之稱的曾國藩這樣說:「話不說盡有餘地,事不做盡有餘路,情不散盡有餘韻。」

不管是說話、做事,還是處世,都要學會給自己留餘地。

假如我們能夠做到這三點,百利而無一害。話不說盡有餘地。

所謂「話到嘴邊留三分」,說話要留有餘地,不要說得太滿,才能進退自如。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真理往前一步也會變成謬誤,所以話不要說死,給自己留有迴旋的餘地。

曾國藩早年時就犯過這樣的錯誤。眾所周知,他一手創建的湘軍最終打敗太平軍,成就自己的功名。

曾國藩有一個朋友叫江忠源,在守孝期間沒有按照制度在家,反而出來組織團練。

曾國藩聽說後,寫信阻止江忠源,勸他說在丁憂時出來做官,是對長輩的不敬,也不符合禮法。

然而事情也同樣發生在曾國藩自己身上,當時他正在為母親守孝,未滿三年,卻接到團練的旨意,不得不停止守孝,出來組織團練。

之前曾國藩指責江忠源時振振有詞,如今自己也遇到同樣的境況,曾經說出去的話現在又怎能收回?處境豈不兩難?

因此,在自己沒有感同身受時,千萬不要把話說死。人的處境和想法會改變,隨之決定也會改變。

很多情況下,我們還會對某件事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批判別人的行為。但是等到將來的某天,隨著我們見識的增長,想起自己當初說過的話,會不自覺地為自己臉紅。

所以,不論在何種情況下,說話都應該留有餘地,不把話說的太滿。

話不說死,不僅是對別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不僅是一種穩重,更是謙卑。

事不做盡有餘路

曾國藩說「事不做絕有餘路」,做人要有容人的雅量。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總會遇到有求於他人的事,把事做絕,也等於給自己將來堵上了一條路。

更何況,把人逼到絕路上,對自己也沒有好處,如果對方來個魚死網破,自己也得不償失。

因此,人不能把事情做絕,給人留餘地。

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是人就會又缺點,做人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一直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

曾國藩就是一個能容納別人的人,凡事都給他人留餘地。他位極人臣,身邊有很多攀高結貴的人,他們追求名利,卻又自命清高。

其中一位寫了一篇《不動心說》,意思是即使把我放在美女身邊,我也能不動色心;把我放在頂戴花翎旁,我也不動官心。

李鴻裔見了,便在其後寫到:你對美女和高官都不動心,卻一心想見曾大人。

為此,曾國藩批評李鴻裔:這些人沽名釣譽,為人所不齒,但他們能獲得高官厚祿,靠的正是這些虛名,你如今斷了他們的路,今後豈不是遭人憎恨,也將自己的後路斷送了嗎?

所以說,做事不可做絕,給他人留餘地的同時,也在給自己留余路。

情不斷盡有餘韻

人與人之間,一定會產生矛盾,很多情況下,都是對事不對人,即使到了矛盾無法調解的時候,也盡量留點情義。

能交往就繼續,即使不能繼續,也沒必要撕破臉皮、割袍斷義。

曾國藩是左宗棠的老師,一直大力提拔他,但左宗棠為人十分傲慢,隨著自己官位的提高,越來越不把曾國藩放在眼裡,經常出言不遜。

曾國藩也不與他計較,在公事上也沒有為難過他。甚至在左宗棠危難之際,曾國藩還曾伸出援手,救他一把。

正是因為曾國藩如此,他們才沒有在朝堂上、生活中鬧得不可開交,沒有成為彼此的敵人。

在曾國藩去世之後,左宗棠在葬禮上恭敬地叫了一聲老師,並送了輓聯,感嘆自己愧對老師的恩情。

曾國藩為官清廉,在葬禮之後所剩銀兩無幾,其後人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左宗棠被老師的情義感動,每每接濟曾國藩的後人。

人活一世,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結個仇人拆一座橋,朋友多了路好走,點頭之交也好過仇人。

話不說盡有餘地,讓自己能夠進退自如。

事不做盡有餘路,給他人留退路,也是給自己留余路。

情不斷盡有餘韻,留點情義給他人,也是為自己的將來鋪路。

凡事都要「有餘」,人生才能順當,多為自己鋪路,少給自己拆橋。

親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合作聯繫:

010-62671188-36503

waltergao@tencent.com

騰訊佛學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騰訊道學

弘傳道學 普及道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胡適:用做官的方法來做學問
知道自己的無知 是智慧的開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