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碑刻書法精品《董美人墓志銘》

碑刻書法精品《董美人墓志銘》

整理髮布:書法堂

追思董美人生平事迹的隨葬刻石。董美人(公元578年--公元597年),隋文帝四子蜀王楊秀的妃妾,汴州人士,名、字不詳。董氏於開皇十七年病逝,終年十九歲。楊秀對其感情頗深,遂撰文哀悼,刻為墓誌隨葬。墓誌於清代嘉慶年間在陝西興平縣出土,楷書21行,行23字,被稱為《美人董氏墓志銘》,又稱《董美人墓誌》。原石於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毀於兵燹。拓本流傳稀少。

書法價值

隋人書法,上承北魏書體,下開唐朝新風,是南北朝到唐之間的津梁。《美人董氏墓誌》恰好反映了這一點,屬隋代墓誌中的上品佳作,堪稱隋志小楷第一,開唐代鍾紹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書法布局平正舒朗、整齊縝密,結字恭正嚴謹,筆法精勁含蓄,清雅婉麗。從字體面目看,楷法純一,隸意脫盡,已與晉人小楷、北朝墓誌迥別,但是可以看到部分的外方里圓、華美堅挺的筆致,給人以清朗爽勁,古意未盡的感覺。清羅振玉對其評價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備,近世流傳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張貴男》三志石,尤稱絕詣。」 趙萬里亦評其書法云:「字跡穩秀端麗,與《公元》、《姬氏》二志同為傳世關中隨志翹楚。」

唐初的一些著名書法家(如歐陽詢、虞世南等人)多取法於隋代墓誌書體。清代中葉以來,更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垂愛,視為學習楷書書法範本之一。

原碑和拓本流傳

原石於清嘉慶年間在陝西興平縣出土,為上海陸君慶官陝西興平時所得,旋歸上海徐渭仁(紫珊)。徐氏十分珍愛,從關中把此石攜至上海,自號其齋曰「隋軒」,並廣泛椎拓,據說用墨較濃,字畫瘦細。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會農民起義戰爭期間,原石毀佚。徐氏拓本流傳甚少,出土初拓本尤為難得。本站所選本分別為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藏本、日本三井文庫、徐渭仁氏拓本。

石碑不存,流傳在人間的便只有拓本了。《董美人》的拓本大約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初出土時在關中的拓本。這種拓本多以淡墨輕拓,所謂「蟬翼」本,就是指拓本的墨色極淡,薄如蟬翼,非常準確地拓出了原碑的字跡。這類拓本,流傳極少,也極為珍貴。上海圖書館藏有陳景陶(愨齋)題字藏本,即為此類最佳本。第二類是徐渭仁把石碑搬運到上海之後的拓本。據說這種拓本用墨過濃,也許是拓手不精的緣故,拓本的墨色把原碑上的字跡浸染覆蓋了許多,筆畫變得細小模糊,一些專家說,上海時期的拓本與關中時期的拓本相比較,「疑非一石所出,細細勘之,石花字畫均合,乃同出一石無疑。」這種拓本數量多一些,價值也相對低一些。第三類拓本是碑毀之後重刻的拓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名粹 的精彩文章:

真精彩!康殷楷書《香港寶福山碑記》

TAG:書畫名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