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國的「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宮廷內處都是cosplay

法國的「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宮廷內處都是cosplay

文|李崇寒

法國的「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宮廷內處都是cosplay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巴爾扎克,攝於1842 年

如果你1846年去拜訪巴爾扎克,他準會得意揚揚地向你展示一套可供9人用的中國瓷餐具,號稱,「我買這個只花了300法郎,(大)仲馬卻為同樣的一套花了4000法郎,而它真正的價值至少應為6000法郎。」幸運的話,你還會喝到「得自俄國沙皇的中國紅茶」,那是巴爾扎克小心翼翼放在木匣里的「聖物」,被綉有「九疊文」漢字的布一層層地包裹,不是什麼喜慶的日子不會輕易拿出來。

既然暴露在賓客面前,巴爾扎克免不了吹噓一番,這是大清皇帝的特供品,贈了一些給俄國沙皇,沙皇不願獨享,便將歷經險途抵達的禮物分賜給大臣和外國使節,「我所擁有的這些,就是通過駐俄使節,幾經周轉才到手的」。不明真相的客人定會覺得稀奇,仔細咂摸其中滋味,巴爾扎克又說了,「此茶具有神效,切不可放懷暢飲,只一杯,便能提神、清心」,聽者也沒敢多喝。

熟悉巴爾扎克的人都知道,他1843年第一次到俄國旅行的時候,並沒有見著沙皇尼古拉一世,後者對他早有耳聞,可遠比素不相識還要糟糕,他反對巴爾扎克與俄國貴婦韓斯卡夫人的婚事,沙皇政府對巴爾扎克之態度讓他覺得「挨了一記耳光」。雖說中俄貿易確實以茶葉為主,中國皇帝和沙皇的情誼哪那麼深,當時在位的道光帝在鴉片戰爭開打後,還在關心英國俄國會否聯手,壓根就沒聽過巴爾扎克的大名。

敵意是沙皇送給巴爾扎克的唯一禮物,那些帶有皇帝印記的茶葉,不過是巴爾扎克虛構的談資。他後來承認花300法郎買的中國瓷只是荷蘭仿製的中國瓷器,朋友們也知道主人招待的茶葉與中國沒有聯繫,但並不妨礙巴爾扎克對中國瓷、中國茶的一貫喜愛。這位從未到過中國的大文豪同雨果一樣,很早就成了中國迷,只是巴爾扎克的「中國情結」更少為人知,畢竟雨果表達對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控訴時,巴爾扎克已入土十餘年。不過對1840年的鴉片戰爭,巴爾扎克十分上心,分析原因時,說得頭頭是道:因為在茶葉貿易中產生了巨大逆差,英國人想到以「棕色小棒棒給中國人帶來好運,將茶與鴉片互換,因而能結束被中國吸收的資本的枯竭狀態」;結果,詭計被識破,「受道德和利潤這兩種同樣強大的理由的驅使,朝廷下令禁止鴉片貿易,為了不再像以往那樣把黃金奉獻給中國,英國選擇了發動戰爭,但是中國比英國更加強大」,巴爾扎克斷言,「英國從中國人那裡奪去的一切,將來必定會加倍償還」。

法國的「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宮廷內處都是cosplay

《中國通史》封面圖

在十七八世紀的法國,追求東方情調是件時髦的事。它包含埃及、波斯、土耳其、中國、印度、日本、暹羅等地。東方商品要買,東方遊記和東方書籍要讀,「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率先在法國走紅,而後中國登場,再後來被印度所取代。

放眼歐洲,在由中國瓷、茶葉、傢具、絲綢掀起的中國風中,法國屬後知後覺者。荷蘭人主導了早期的中國與歐洲貿易,遲至1698年3月6日,在康熙帝的「洋欽差」、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白晉的積極運作下,「安菲特利特號」商船踏上通往廣州的遠航之旅,法國對華直接貿易序幕才緩緩拉開。

白晉是第一批法王路易十四派往中國傳教的「國王數學家」,他精於天文曆法,1688年2月抵達北京後,留在清宮,獲得皇帝信任,擔任幾何學講師,1697年以「欽差」的身份返歐,為渴望獲得科學新知的康熙帶去更多「國王數學家」。首批乘坐「安菲特利特號」抵達中國的乘客里,有一名叫作馬若瑟的耶穌會傳教士,他後來將元曲《趙氏孤兒》譯成法文,被杜赫德收入《中華帝國全志》,在歐洲掀起了「中國孤兒」風。

傳教士將對中國的調查報告發回歐洲的初衷是方便耶穌會制定傳教策略,隨著來往書信的公開,以馬若瑟為代表的耶穌會士成為最早一批記錄並報道中國的先驅,改變了法國大眾對中國的看法,如杜赫德所言,「他們在這個泱泱帝國的京師和外省度過了大半生??他們帶來的有關這個國家的種種特別之處,使得我們對中國的漠視轉為渴望了解這個古老的國度的迫切願望。」毫不誇張地說,幾十年後,他們對中國的了解甚至超過歐洲的某些省份。沒有人會懷疑傳教士帶來中國見聞的準確性,這也是巴爾扎克自稱為理論上的中國通的底氣。

法國的「中國熱」:路易十四扮成中國皇帝,宮廷內處都是cosplay

《皇帝的旅行》,18 世紀,描繪路易十四裝扮成中國皇帝、乘坐轎子的情形,中國元素如塔、佛像、亭台樓閣

對沒有機會到中國的巴爾扎克們來說,這些內容成為滿足種種好奇心的信息源泉,儘管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東方古國是加了濾鏡的:那裡歷史悠久、文明深厚、富庶遼闊;儒官們遵循著理性和自然法則管理國家;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因中國的一切散發著奇特的魅力,巴爾扎克的父輩們在房裡堆滿了中國瓷器、漆器和各種小玩意,有錢人在私家花園的中式亭閣里閑聊,文人端著景德鎮的茶碗品茗,中國轎成為達官貴人的新寵,路易十四以裝扮成中國皇帝為榮,宮廷里到處都是cospla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印度人民是如何避暑的?長衫口袋裡放洋蔥,能吸熱?
「鉞」與「斧」有什麼區別?良渚好玉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