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提起豫湘桂戰役,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衡陽保衛戰,更是名揚中外,但要說起同一時期的廣東北江之戰,很多人肯定不知道,今天我就說說第七戰區北江拒敵。

1944年6月14日,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接到蔣介石電令:「著第62軍克日開赴衡陽策應大軍作戰,歸本會直接指揮。」湖南戰事緊,衡陽得失攸關粵漢路和粵北安全,余漢謀遵令照辦,第62軍快速集結曲江,由鐵路輸送陸續入湘。

日軍第23軍司令官田中久一對第七戰區增援湖南的舉動有所察覺,6月16日召開作戰會議,下令實施第一期作戰,計劃沿北江地區採取攻勢,牽制重慶第七戰區軍,以利於第11軍在衡陽附近的作戰,並作好以後作戰的準備。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余漢謀

調走第62軍後,粵北機動力量減弱,余漢謀只能在英德、韶關間集中優勢兵力,利用連江、北江河流地勢阻擋日軍北上。日軍戰史評價第七戰區的防衛方針從來都是避免決戰,所謂「不打人也不挨打」。其實有些失之偏額,至少第64軍在沉寂的相持階段有過數次有力出擊,日軍第104師團要進入連江一線,首先要過老對手第64軍這一關。

6月下旬,連續的陰雨天雖然使南粵大地暑氣頓消,但北江水位也因此持續暴漲,到了月底兩岸已是泛濫一片。29日晚上,日軍第104師團冒雨搶渡北江,由於天氣原因,只有第161聯隊一部於30日黎明到達清遠以西4公里處。

第64軍第156師無意堅守城池,主力逐步向清遠西北方的珠坑既設陣地後撤。日軍第22師團遙相呼應,派出一個加強聯隊從增城往龍門方向攻擊前進,也同樣沒有遇到有力抵抗。集結江門附近的獨立混成第22旅團輕易攻佔台山,隨後大肆掠取江門至台山沿線的鐵路器材。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抗戰時期的廣東粵軍

日軍獨立步兵第8旅團的主要任務是確保廣州及其周邊地區的治安,但仍按計劃以一部兵力投入了進攻從化的戰鬥,據日本防衛廳戰史記載:「旅團長加藤章少將親自指揮戰鬥,雖儘力包圍了在我前面構築陣地的重慶軍第152師的一部(約1000人),結果敵遺屍150具終於逃脫。」

6月30日,日軍第104師團第108聯隊向清遠東南方向掃蕩,第156師一部在三帽山一帶構築有帶鐵絲網的一連串掩體,為掩護師主力集結珠坑,該部不懼日軍飛機轟炸、掃射,堅持到7月1日晚才悄然撤離。第104師團上報戰果和損失:敵方遺屍345具、俘虜44人,繳獲平射炮2門、輕機槍4挺、步槍57支、汽艇2艘;我方戰死34人、負傷69人

7月3日,第104師團第137聯隊開始進攻珠坑,第64軍軍長張弛命令第156師第467團滯敵西進,第468團東移高田吁,第466團從四會向清遠日軍展開側擊。6日,第104師團前方指揮所向高田吁推進,遭到第468團襲擊,參謀長齋藤二郎大佐被擊成重傷,差點斃命,後來靠空投藥物應急處理撿回一命。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廣東軍隊北江拒敵

余漢謀並不想在清遠以北一線和日軍拼消耗,他下令張弛讓開正面,第65軍和獨立第9旅等部從韶關南下,加強連江北岸的防守。7月7日是全面抗戰七周年紀念日,中美空軍大舉出動,7架P—51戰鬥機攻擊日軍蘆苞、石角江上的機動船隻,5架B—25轟炸機先後三次對廣州市郊的日軍貨場、倉庫以及黃埔港和三水進行轟炸。8日,15架B—25轟炸機照準天河機場、白雲機場和中山大學日軍兵營投彈,結果日機4架起火,兩架破損,人員傷亡百餘人。

7月9日,第104師團順利挺進連江南岸,且戰且退的第156師傷亡並不大,鈴木貞次師團長承認:「師團雖按預定計划進入連江一線,但駐在連江南岸的重慶軍大部分逃往北方和西方,因而未能予以圍殲,估計只余部分重慶軍尚在山中徘徊。」

第156師閃人,布防連江口東西一線的第159師按理也能抵擋一陣,不至於讓鈴木這麼輕易進抵連江南岸吧?可是余漢謀此時根本就聯繫不到第159師,原來該師師部所在地三門洞被日軍飛機給炸了,估計是漢奸搞鬼,第64軍軍部也未能倖免,通信系統一時陷入癱瘓。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廣州海珠橋上的日軍耀武揚威

隨著第104師團到達連江南岸,第23軍制定的第一期作戰計劃表面上已經完成,實際上「牽制重慶第七戰區軍」的目的卻沒有達到,第62軍早就去增援衡陽了。田中久一認為「這是由於第11軍作戰先於第23軍,而且攻勢大猛所致」。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第104師團要不要過連江?此時日軍大本營和「中國派遣軍」正在研究第11軍攻佔衡陽後,繼續進行韶關作戰的可能,於是田中久一命令鈴木貞次準備渡江。7月11日,第161聯隊一部率先在連江口西北附近渡過連江,但大部隊因為渡河器材不足,滯留南岸。

張弛重新集結第156師和第159師一部於連江口以西大洞圩附近,這一舉動迫使第104師團主力不敢大舉北上。7月13日,鈴木貞次揮師大洞圩,第64軍為了粵北方面從容布防連江北岸,一度頑強抵抗。14日,第65軍已經進入北岸陣地,余漢謀下令張弛往西北山區撤退。第137聯隊緊追不捨,17日報告說「在大洞圩附近被我軍圍攻的第64軍主力似乎已陷於潰亂狀態,師長、副師長、團長各一名下落不明」。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美術作品:抗戰時期的國民政府地方軍系

時任第159師475團團部副官的羅偉達證實日軍所言不虛:「我正在群山中找尋散失官兵,突然聽到一陣槍聲,看見兩個人正在匆忙涉水過河。我急奔前去一看,原來是我第159師師長劉紹武和副師長倪鼎垣,他倆在激烈戰鬥中被衝散。當時追擊槍聲不斷,我馬上跑上去,分別背負他們安全渡河,先送他們到一個山洞內安身,然後冒險折回找了幾個山頭,找到了師長的衛隊,帶他們回到山洞與兩位師長會合,安全轉移。」

日軍「中國派遣軍」因為第11軍湘北作戰順利,以為可以短時間拿下衡陽,從而改變原有計劃,明確指示第23軍準備8月上旬對英德方面採取攻勢,配合第11軍有力一部從粵漢路攻佔韶關。田中久一認為「進入連江一線後繼續再向英德作戰並非不可能」,於是下令第104師團做好北進和西進都有可能的兩手準備。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美術作品:抗戰時期的國軍下級軍官

既然是兩手準備,往北攻的時間又規定在8月上旬,第104師團已經渡過連江的一小部分就回到了南岸。實際上鈴木貞次對突破連江並非信心十足,第156師和第159師雖然蒙受一定損失,但主力仍集結在清遠境內山區,再說余漢謀的第12集團軍已匯聚到連江北岸。此刻冒然渡江,第64軍勢必從側面殺出,第12集團軍亦不會輕易放棄連江北岸。

田中久一不敢大意,乘勢宣布第一期作戰結束:「第23軍從6月下旬到7月末的第一期作戰,恰恰在第11軍攻打衡陽受挫期間進行。在此期間,第七戰區除暫2軍、第62軍外,再未派出增援部隊,牽制重慶軍的作戰目的已經達到。」

衡陽保衛戰名揚中外,廣東軍隊北江拒敵為何默默無聞?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槍決田中久一

田中久一算是說對了一半,暫2軍和第62軍早在日軍發動北江攻勢前就已先後離開廣東,沒你什麼「牽制」功勞。第七戰區「再未派出增援部隊」倒是事實。余漢謀調出暫2軍、第62軍,正規軍只剩下第63軍、第64軍、第65軍和獨立第9旅、獨立第20旅等,除去粵西南方面的第64軍,粵北正面兵力已是捉襟見肘。偏偏此時白崇禧、張發奎還要說第七戰區「備多力分」,要求重慶從廣東再抽調兩個軍參加桂林會戰,余漢謀哪裡還肯,乾脆對軍令部頒令的作戰指導裝聾作啞,不予正面回應。

後來方先覺第10軍在衡陽拚死抵抗,徹底打亂了日軍8月上旬想要進攻韶關的計劃,「中國派遣軍」電令田中久一取消第104師團攻擊英德的作戰任務。8月初,日軍第23軍根據「中國派譴軍」作戰計劃的修訂和第6方面軍的設置,重新制定了「湘桂作戰第二期作戰」計劃。

總的來說,第七戰區北江拒敵打的中規中矩,日軍第23軍的任務主要是策應衡陽,佯攻粵北,進攻也談不上猛烈,結果草草收場。當然,抗擊日軍的廣東軍隊仍然值得我們後輩懷念。

參考文獻:

1、《第六十四軍抗日戰史》,台北自印本(非賣品)、

2、《余漢謀先生年譜》,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