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和俄羅斯如何實現對外擴張?俄羅斯是個喜歡侵略的國家嗎?

美國和俄羅斯如何實現對外擴張?俄羅斯是個喜歡侵略的國家嗎?

文 | 鐵血君

先說俄國,他擴張領土的慣用手法就是豪奪。開始俄國只是個東歐小國莫斯科公國,領土面積只有北京市大小,受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統治。1480年,莫斯科公國擊敗蒙古人。但這種基於地緣導致的傷痛和擴張記憶,在一定程度上蒙古人統治形成的草原文化則深深嵌入俄羅斯文化中,這點也鼓勵了俄國從精英到民眾對領土的執念。

莫斯科公國建立後首先進行了俄羅斯統一戰爭,這是俄羅斯人的內戰。然後開始外侵,先是伊萬雷帝滅掉兩個韃靼小汗國。然後是羅曼諾夫沙皇和留里克沙皇的擴張。當時動機就是獲得出海口。到彼得大帝進行了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彼得大帝終於戰勝瑞典,奪得波羅地海出海口。如果沒有這次失敗,瑞典將成為世界數得著的領土大國,這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瑞典都保持中立的原因。彼得又想得到裏海的出海口,1768-1774年的俄土戰爭,俄國擊敗土耳其帝國,吞併了克里米亞汗國。之後又想要太平洋出海口,而控制這片地方的是清朝。

侵佔過程有一個人物要講,他就是哈巴羅夫,在俄國他是民族英雄,在中國他是惡魔的化身。哈巴羅夫是個有遠大理想的地痞,話說哈巴羅夫偷盜入獄,刑滿釋放時他46歲,就拜見了羅曼諾夫沙皇,提出自己組建一支遠征軍,沙皇出錢,佔領的土地歸沙皇,金錢和美女歸哈巴羅夫,這生意太划算了,沙皇一口答應。哈巴羅夫從此開始了在中國領土上的屠殺,其殘暴程度令人髮指。

出征時沙皇沒有給哈巴羅夫出徵文書,而是探險證書。這就是說哈巴羅夫的侵略是違法的,將來清朝因此打俄羅斯,哈巴羅夫就是替罪羊,由此看俄羅斯人夠狡猾夠無恥。但歷史是殘酷的,中國的伯力城因哈巴羅夫來後改名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火車站廣場上,樹立著哈巴羅夫的雕像,有紀念「探險家」哈巴羅夫的郵票。

正因為這樣的國家英雄觀,才有了蘇聯時期的俄芬戰爭,由此產生了世界第一狙擊手芬蘭人西蒙·海耶。有了二戰時蘇德瓜分波蘭,以及「卡廷慘案」。

但總體來說,自私的角度說,俄羅斯擴張領土是正確的,拿破崙遠征俄國和二戰時,假如不是俄國當時領土大,早就輸了。

再看美國,1776年,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獨立,13個州的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並把13個州以外大西洋沿岸土地劃歸美國,美國領土達到230萬平方公里。1789年,美國聯邦政府成立。美國走上領土擴張的道路,除了用戰爭,金錢成了獲得領土最常用的方式。在「天命之說」華麗詞藻掩飾下,美國獲得了得克薩斯、俄勒岡、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州,增加了120萬平方英里的領土。其中從拿破崙手中買得路易斯安那州,從西班牙手中買得佛羅里達州是趁火打劫。

而1846年美國和墨西哥開戰,從墨西哥手中花僅僅1500萬美元買得加利福尼亞州和內華達州屬強買強賣。阿拉斯加成為美國領土,則是美國遇到了冤大頭。而美國也有無可爭議的通過戰爭獲得領土,如19世紀美國通過戰爭獲得夏威夷島。如20世紀美西戰爭,戰後美國獲得的領土包括菲律賓,關島和波多黎各。美國通過戰爭獲得的管轄地區還有:關塔那摩灣海軍基地、伊拉克綠區等。

總體來說,美國的領土擴張吃相不太十分難看,但不是一點不難看。之所以美俄在領土擴張上吃相不同有以下原因:

一、地緣態勢。美國東西向橫貫了北美大陸,只有兩個陸地鄰國分列南北,而且規模與美國不在同一水平上,不構成真正意義威脅。東西向上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則形成了寬闊的安全屏障,水體阻隔其他國家進行權力投射,美國的本土安全基本無憂。而俄國的核心地區在歐洲部分,東歐平原沒有任何的天然屏障,而歐洲又有德國、波蘭等存在,俄國的安全基本與陸地戰略縱深直接相關,戰略縱深越大越安全,可以消耗中東歐國家地面進攻的進攻動能。俄國人的地緣理念始於蒙古人的入侵。

二、是國內製度。這得感謝喬治·華盛頓,他制定了實施到現在的美國憲法。帝國的過度擴張與國家安全性之間的平衡是所有國家領導人戰略思考中的重要部分,避免過度擴張,美國人的制度是憲政民主,通過對政府預算、政黨輪替、言論自由來抑制精英階層的擴張衝動。雖然可能導致長遠戰略受制於民眾和國內政治,有這強烈的孤立主義傾向,但另一方面則避免了因為不受約束的衝動導致陷入戰略陷阱,進而限制破壞帝國持續發展。

而俄國歷史上是君主制,然後是蘇維埃制度,均沒有足夠的制度約束,國家很容易陷入過度擴張而後又不得不戰略收縮,最典型是阿富汗戰爭,是蘇聯解體的核心原因之一。

三、文化原因。美國的新教傳統及其賦予美國人的道德優越感也促使美國不太願意直接控制領土,這是「新大陸」(美國)與「舊大陸」(歐洲)之間最為顯著的(道德)區別之一。而這點和經濟優勢不謀而合,形成了美國擴張靠市場而不靠領土的模式。

成吉思汗為首的草原文化深深嵌入俄羅斯理念中,鼓勵俄國從精英到民眾對領土的執念。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強人政治的需求並沒減少,俄羅斯很難發育出可以支撐民主制的多樣化思維、有強烈共識的社會意識。因此時至今日,俄羅斯對領土的衝動除了外在的壓制外,唯一的國內限制基本來自於精英階層的自我約。幸運的是,經過數百年與歐洲強國的博弈和合作,俄羅斯精英的知識儲備、戰略眼光和戰略手段足夠,不然俄羅斯會比現在慘。

四、經濟模式的差異。美國在19世紀末就已問鼎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寶座,美國有高效的市場、成熟的國家-市場關係、穩定的生產能力等,這讓美國事實上沒必要擴張領土就可以影響全球。在二戰後美國開始從英國手中接過世界霸權的主導地位,政治能力伴隨經濟能力投射到全球,美國完全可以不需依靠領土就控制全球經濟的基本秩序,這種秩序可以讓全球的資源不斷流入美國。

而俄羅斯沒有可靠市場、沒有先進技術,只有能源能讓俄羅斯獲利。而能源產業的單一特點很容易抑制其他產業發展,因此俄羅斯在市場中的表現糟糕,很容易成為發達市場的附庸。這點反過來導致,僅僅憑藉市場能力,俄羅斯可能只會逐步被歐洲乃至東亞擠占。俄羅斯除了軍事能力外,沒有好牌可打。(文中配圖均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武 的精彩文章:

從「膽小鬼博弈」析美伊開戰可能,伊朗假裝死磕到底,美軍必撤
什麼兵種最危險?飛行員和潛艇兵,哪個職業更危險?

TAG:鐵血軍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