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梁山上此好漢最遭人恨,得罪了武松和魯智深,施耐庵賜他悲慘結局

梁山上此好漢最遭人恨,得罪了武松和魯智深,施耐庵賜他悲慘結局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你有我有全都有」,絕大多數人認識梁山好漢這一群體都是通過一手《好漢歌》,也許有些人甚至連電視劇版的《水滸傳》也不曾看過,卻也通過這首歌對梁山好漢有了第一印象,從這歌曲來看至少能夠得到三點信息,第一即是「梁山上有幫好漢」,第二點即是「梁山好漢樂於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第三點即是「梁山之上的一百零八位好漢都是同富貴共患難的過命兄弟」,然而讀過原著的朋友都知道,這三點信息可以說都是不完全正確的,至少梁山之上的人不全算得上「好漢」,除非「好漢」的定義與「好人」無關,而且梁山上的好漢們之間的關係也並不算太和諧。

其實從梁山的人員構成就能夠看出這幫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相處有多尷尬,比如宋江、武松、林沖這些都是身上背著罪案的人員,又如周通、王英、鮑旭等人早早就已落草,屬於賊人,更不用說時遷、段景住,他們就是行竊為生,而呼延灼、秦明、關勝等人則是官軍出身,所以梁山之上三教九流之人都有,互相之間又如何能一派和氣的相處?

拋開上山之前的身份不談,梁山好漢中原本就有仇怨的好漢還不在少數,比如李逵殺死了小雅內,逼得朱仝落草,朱仝想動手殺李逵,李逵殺了扈三娘一家,扈三娘上山後雖無表示,但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這等邏輯是無需解釋的吧?事實上就連老大哥宋江也有看不慣的人,那「小遮攔」穆春之前還差點弄死宋江,宋江也擼起袖子準備打他,雖說後來是和好,但難免心有芥蒂。

而本文要討論的這位遭人恨的好漢不僅僅是被其他好漢瞧不起,他更倒霉,就連作者施耐庵本人也瞧不起他,而原因只有一個,這個角色被塑造得太早,而作者又給他安了一個本該安在其他好漢頭上的外號。

話說《水滸傳》中第一位登場的梁山好漢並非武松、林沖、魯智深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角色,而是那「九紋龍」史進,史大郎是個沒有心計的人,一副傻白甜的模樣像極了那些武俠小說中的男主角,筆者初讀《水滸傳》時也一度認為這位少年好漢就是主角,而《水滸傳》是部群像戲,他史進雖說登場早,退場也早,後來在昱嶺關被龐萬春一箭射死,不過本文要談到的這位好漢還與這史進關係密切,乃是他的師父。

此人姓李名忠,原著第三回就早早登場,他不過是個賣棍棒葯的江湖販子,可以說形象是遠不如梁山武松、魯智深、史進等人的,而他卻是給自己取了個響亮的外號「打虎將」,讀過原著的朋友就知道,李忠這傢伙完全就是個欺世盜名之徒,咱聽過武松打虎,聽過李逵殺虎,甚至聽過解珍、解寶獵虎,卻不曾見得李忠與老虎交手,憑他的武藝,只怕見了老虎就是給老虎加餐的,咱么先別吐槽,就連作者自己也借魯智深來吐槽這角色。

原著中魯智深見問李忠借錢,這傢伙卻支支吾吾半天,魯智深則直接說「也是個不爽利的人」,可以說他留給魯智深的第一印象就差極了,而在武松這一角色登場之後,李忠才是徹底被施耐庵所掀起了,「打虎將」這外號實在是過早給出去了,導致武松外號不太好起,原著借一句詩文來了一次來自施耐庵官方的吐槽,詩文道:「打虎從來有李忠,武松綽號尚懸空。幸有夜叉能說法,頓教行者顯神通。」很明顯,若是沒有李忠這個角色,施耐庵應該是會把「打虎將」這外號安在武松身上的,可惜武松第二十二回才被塑造出來,施耐庵悔不當初呀。

於是李忠這個角色就註定走上悲劇之路,事實上從征方臘之後的結果來看,那些活到最後的好漢除了穆春、杜興、李俊等極少數好漢之外,幾乎都是沒有干過啥壞事的,也就是說《水滸傳》多少還是講究「善惡有報」的,然而李忠這人雖然慫,卻是沒幹過什麼壞事,他卻得了個戰死昱嶺關的結局,也是夠慘的。

李忠雖可憐,但卻沒幾個讀者可憐他,反而他搶了武松這「打虎將」的外號這事常常被人拿來調侃,這找誰說理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蠢哥哥 的精彩文章:

金庸筆下誰能擋住蒙古大軍?阿青都做不到,此4人卻能輕鬆做到
金庸筆下此3招威力巨大,五絕高手學不會,卻連普通人要學都簡單

TAG:蠢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