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隨學萬里連載二十一

隨學萬里連載二十一

隨學萬里連載21

在學佛之前,師兄曾學過5年其他宗教,每周聚會,認真學習。本來是想獲得安慰,但越學越痛苦。

因為缺乏安全感,需要心靈的依靠才來學習宗教智慧高尚的思想。因為佛教是迷信的觀點從小就深植於心,所以轉向宗教的時候選擇了表面上很有愛的其他宗教團體。5年的時光,沒有得到安全感和快樂,反倒感受恐懼不安,痛苦難忍時毫不猶豫退出了。

之後因學習傳統文化曲線走進佛門,在網上無數的開示中觀望佛教思想,害怕墮入迷信的窠臼。觀察了兩三年,直到看到上師「寧可捨棄生命,決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的願望之後,才最終認定了這就是佛教的偉大之處——全心全意利益眾生,卻全然不顧自己。

學佛也有幾年了,剛開始接觸佛法的時候,就像干海綿浸水,經常處於忘我甚至有點瘋狂的學習狀態,早晨3點起床,頂禮、供燈、供水、讀誦等等,一直修學到6點或7點,洗漱後吃點早飯去上班。晚上,下班後,又開始學習教言、讀誦、禪修等等。

心裡很急切,想早些證悟。因為有點著急,反倒抓不住重點了,覺得什麼都要學,欠缺的太多了,坑太大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填滿。而目標那麼遙遠,佛、菩薩或阿羅漢的境界,都是那麼深遠而未知。

雖然上師教導對一切萬法要觀清凈,觀五種圓滿。當認真這樣觀的時候,短時間內也會產生些許覺受,覺得一切的確是那麼美好,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佛菩薩的化現。但瞬間過後,就像牛虻被牛尾巴驅趕一樣,尾巴不再搖動時,牛虻又瞬間聚集回來,痛苦煩惱一如從前。

因為急切行走,修學開始變得雜亂無章,次第學修這樣明確的台階,也因為目標的遙遠未期而產生了迷惑和懈怠。

從健身房出來,芭蕾的旋律還在優雅地迴旋。陽光烈烈的夏日街頭,人流穿梭,抬望眼,深深的落寞。日光從高空無遮攔地穿透澄清的空氣,虛空中升起佛菩薩的光芒。當脆弱的心向佛菩薩打開的時候,孤獨寂寞的淚水霎時湧上眼眶,唯一的朋友,唯一的依怙。

拋開了紅塵的享樂,也不追逐名聞利養,甚至連吃飯、旅行、音樂、朋友聚會這些平常的生活都漸行漸遠了。而菩提心卻沒有與日俱增,空性的證悟仍遙遙無期。

一晃就學到了《入菩薩行論 智慧品》。一進入智慧品的學習,感覺立即不同了。原來一直是在地面上行走,學來學去都是解決世俗中的事情,而一進入智慧品,立即進入了另外一個領域。雖然對這個領域不熟悉,但它無限廣大,蘊含著無限魅力。因為有一點難度,所以又調動起了學習的興趣。

「為度愚苦眾,菩薩離貪懼,悲智住輪迴,此即悟空果。」慢慢地學到了這個頌詞,字面詞句那麼簡單,毫無特別的色彩。但它蘊含的意義如此閃閃發光,一下子就擊中了佛弟子的心。這四句偈頌體現了整個大乘佛法的核心價值觀,是最精華的要義。

人因為貪著世間八法、名聞利養,所以無始劫一直在六道里輪迴,八熱地獄的焚燒成灰,八寒地獄的徹骨碎裂,都無數次地感受過。天人神仙般的逍遙曼妙,也無數次品味過。但無論在六道的哪一道,都感受著痛苦。地獄感受難忍苦,天人感受放逸苦,人間感受世間八苦。所以,有覺悟的人看到了這一點,害怕輪迴,開始修行,遠離世間,嚴持戒律,成就了阿羅漢果位。但阿羅漢度化眾生的範圍非常小,不是最究竟的解脫,他還要再次進入大乘修持菩薩道。

菩薩既不像凡夫貪戀世間八法,也不像阿羅漢懼怕紅塵染著,為了救度愚痴苦難的眾生,他努力修持菩提道,以大悲心和大智慧住在輪迴里,化成跟眾生一樣的形象,在眾生左右陪著,守著,保護著,這即是證悟空性後要做的事。

心花驀然綻放一般,有光從高空垂落。雖然外表看起來一樣,做的事情也沒有不同,但菩薩住輪迴跟眾生的住不一樣。《華嚴經》中說,他的住是「不離於世間,不著於世間,行世無障礙,如風游虛空。」這四句經文如此優美又瀟洒自由,充滿了溫柔隨性又滲透著剛毅果敢,第一次發現《華嚴經》如此之美,超凡脫俗如詩如畫。

我們拚命學習,就是以為有一個佛、菩薩在遠方,所以不舍晝夜地追趕。當奔跑了這麼久,那個目標還像月亮一樣,可望而不可及。傷心失望懈怠等等情緒隨時風起雲湧。

這個頌詞讓我們看到佛菩薩的形象原來如此具體。以前拚命學佛,就是要做佛,而佛是什麼,並沒有一個具相可以了知,所以會有迷茫和困惑。而這個頌詞讓目標變得清晰而觸手可及。

原來,學佛的最終目的是做佛,是「悲智住輪迴」「為度愚苦眾」。

急切的心可以放緩一下了,因為菩薩不在遙遠的他方,就在輪迴里你我的身旁,就算你走了,他還在,永遠在。就像渡船,大家都爭先恐後上船,雖然自己很努力,但不一定擠得上。而真正從對岸來的佛菩薩不上船,他是送行者,是擺渡人,無論誰擠不上去,沮喪地回頭時,都看到他在最後,看起來也沒擠上船,他永遠是隊伍末尾的那一個,他陪你一起失落,一次次重來。

佛說:「心外求法,了不可得。」

學佛不是學一個外在的形象,而是向內逐步認識自己本具的如來藏,讓自己的心逐步與佛心相應。在漫長的旅途中,如來藏背負著貪嗔痴慢等五毒煩惱,走得好辛苦。佛菩薩教我們丟棄這些包袱,拿劍向內砍去五毒執著,修行是一項減法工程,當煩惱、執著日益減少,直至於無的時候,你的心就與佛心無二無別了。

之所以學佛,是因為唯有證悟才能給予眾生最恰如其分的幫助,否則凡夫雖然想幫眾生,但由於缺乏智慧,實際上是幫是害都不一定,這才是學佛的目的。

時時發一顆利他的菩提之心,忘掉為自己一絲一毫的利益,就是在佛菩薩的行列里了。當你也這麼做的時候,就跟他一樣,學修就是成功的。「心不隨順逆轉,猶如空谷之谷聲,此等行人定無居。」定無居不是居無定所,而是哪裡有有緣的眾生他就到那裡隨緣度化。

你不用著急了,因為成了佛菩薩,也會像他一樣在紅塵里顯現度化眾生。成了佛,智慧和悲心都達到了完美,可以完美地幫助眾生,沒有達到完美,就在自己的水平里幫助眾生。可以從此時此刻做起,成為別人身旁的佛菩薩!就像他永遠在我們身邊一樣。

無論何時何地,他都在誓言的終點,跟你以愛相見。

七色彩虹

2019年7月17日

-end-

文字:七色彩虹

圖片:網路

很 高 興 認 識 你

走進大圓滿

微信號:dymf8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大齡剩女的人生選擇
7月27日上師微博法語

TAG:達真堪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