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人人都有還需要開發的寶貝

人人都有還需要開發的寶貝

我們人類現在所面臨的一個問題, 就是能源危機。這裡所說的能源危機, 是指外在的能源, 比如說石油、煤炭、電力、水資源, 這些都是能源的主要部分。我們不能一天沒有石油, 也不能一天沒有煤、沒有電、沒有水。假設人類有一天沒有石油了, 大家可以想像, 我們眼前的所謂繁榮社會, 所謂的經濟發達, 所謂的幸福生活, 將是一幅什麼樣的圖景呢? 由此可見能源的重要性。回過頭來看我們人類自身, 是不是也存在一個能源問題呢? 我們人自身的能源, 可以稱為精神能源。人類有兩大能源: 物質的能源和精神的能源。光有物質的能源, 人類的生存和生活還是沒有保證。人類只有具備了正確的、充分的、積極的精神能源, 我們人類才能真正生活得幸福。

01

精神能源是什麼?

精神能源就是我們從修習善法當中所獲得的種種功德。佛教提倡修戒定慧三學,是精神能源; 道家所提倡的精氣神, 也是精神能源; 國家所提倡的 「八榮八恥」, 更是精神能源。不過從根本上講, 精神能源應該是主動的, 應該是從生命自身中開發潛在的能量。潛在的能量, 就是這幾天講的七覺支和八正道中的擇法和正見, 也就是無漏的大智大慧和無漏的大慈悲。這才是我們人類真正的精神能源。我們人類只有朝著保護和開發自身的精神能源的方向發展, 才能真正獲得幸福, 獲得安定, 獲得和諧。

02

怎樣來開發人類的精神能源?

勤修戒定慧, 息滅貪嗔痴, 就是我們開發人類精神能源最主要的課題、最主要的功夫。我們這幾天在這裡所進行的禪修活動, 就是在開發每個人的精神能源。我們要做兩件事:一是要做好心靈的環保工作, 這可以叫做「諸惡莫作」; 二是要開發精神能源,這可以叫「眾善奉行」。諸惡莫作者,搞好心靈環保;眾善奉行者, 開發精神能源。大家想想看, 這兩件事重要不重要? 我覺得這是我們人生最最重要的兩件事。做好這兩件事, 人生的進步、提升、解脫才真正有希望。

精神能源一方面是要開發, 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從積極的方面來說是開發, 從消極的方面來說是保護。因為人類自身在現有的水平上, 在現有的層面上, 或多或少都有一部分的精神能源, 那就是宿世所積累的善根福德因緣, 以及我們人體所固有的精氣神,這些都是在凡夫位中所具備的精神能源。對於這一部分的精神能源要知道保護,不要過量地消耗。過量地消耗了, 比如說精氣神虧損了, 消耗得太多了, 那就會多病, 甚至於折壽。所以要懂得保護我們已有的精神能源。然後, 要進一步地來開發深層次的、高濃度的、能力非常強大的精神能源, 那就是無漏的智慧、無漏的功德。

這樣一看, 這樣一想, 或許能夠悟出某種道理來。原來, 我們人體的健康或者不健康, 長壽或者短壽, 多病或者基本沒有病, 都與人體自身能源的保護和利用的情況如何有密切關係。如果過量地消耗自身的能源,想要有健康的身體來生活, 想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來工作、 修行, 那是很困難的。比如說, 有的人喜歡很晚才睡覺。如果你很晚睡覺是在打坐, 是在誦經, 是在修行, 那就是在補充能源; 如果你是在消磨時間,或者是在過所謂的夜生活, 看電視, 無謂地消耗自身的能源, 那一定就會產生兩個結果: 一個結果是第二天無精打采,一個結果是從長遠來看對於身體健康有負面影響。外在的世界有很多的誘惑, 佛教把這些誘惑綜合為五大類, 就是 「財、色,、名、食、睡」。這五種誘惑, 都是消磨、消耗自身能源的消極因素。如果自身沒有抗拒的能力,隨時都有可能被五欲所牽引而迷失不知回頭。

修行的兩個任務:止惡與行善,或者說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這些話聽了無數次, 但是好像總是不深刻, 總是沒有太深的印象, 覺得這此話很平淡, 覺得這些話聽來聽去就是那麼個意思。原因是什麼呢?主要在於沒有結合生命中深層次的問題加以理解。「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這兩件事, 這兩句話, 是和生命深層次的問題緊密相連的。做到了「諸惡莫作」, 心靈環境就得到了保護; 做到了「眾善奉行」, 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開發。這是現代的語言, 這些語言, 原來都是用在物質上, 很少把它引申到心靈方面來。環境問題、能源問題時時刻刻會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如果把它引申到我們人類的自身修養方面來,可能會認識得更加深刻一些。在心靈環保和精神能源開發的問題上, 在歷代的智慧寶典中、人生經驗中, 留下了許多非常寶貴的財富,可供我們學習和參考, 引起我們對這兩大問題的高度重視。

我記得在前些年, 曾經引用過不知道是哪一本書上, 不知道是哪一位法師講過的四句話:「調養怒中氣,提防順口言,留心忙裡錯,愛惜有時錢。」這四句話看起來很通俗, 但是它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 要善於保護精神的能源, 善於愛惜物質的能源。

01

調養怒中氣

人們在發怒的時候, 精神能源的損耗最大。人在一怒之下, 有可能就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特別是四十五歲以上的人, 千萬不可以發怒。一發怒, 很可能引發很嚴重的疾病。有許多腦溢血、半身不遂的人, 都是由於一怒之下引起的, 更嚴重的還會有生命危險。所以一定要注意「調養怒中氣」。怒中氣厲害得很, 所謂「怒髮衝冠」, 發脾氣的時候頭髮都豎起來了, 能夠把帽子頂掉。雖然形容得有點過分, 實際上不僅是如此啊, 何止把帽子頂掉, 甚至會把生命也丟掉! 一個人最好是不發怒, 要息滅貪嗔痴。一怒之下,許多的功德法財, 都被一把無明火燒得一乾二淨。

02

提防順口言

人在說話的時候, 往往言者無心, 聽者有意, 一句話失掉了和氣, 一句話得罪了許多人, 一句話造成了經濟上的重大損失, 一句話造成了家庭的不和, 一句話造成了朋友之間的隔閡。我們今天提倡構建和諧社會, 從語言上來說, 就是要說愛語, 要說誠實的語言, 要說和美的語言, 不要說尖酸刻薄的話, 不要說諷刺挖苦的話, 那樣都會有傷和氣, 都是在無謂地消耗彼此的精神能源。

03

留心忙裡錯

做事情要三思而行, 不要忙中出錯。越是急的事, 越要慢慢來做; 越是不急的事, 越是要趕快做。急事辦得太急了, 有欠考慮, 會造成忙中有錯。忙中有錯, 有可能是影響心靈環保, 有可能是損耗精神能源。

04

愛惜有時錢

一個單位過日子, 一個家庭過日子, 個人過日子, 都要算了吃, 不要吃了算。古人說: 常將有日思無日, 莫到無時想有時。一分錢來得不容易, 今天的社會儘管比過去不知道富強多少倍, 但是發展還不平衡, 還是有許多經濟條件並不那麼好的家庭和個人。我們每一天能不能省下一毛錢、一塊錢, 救濟那些生活有困難的人, 救濟那些弱勢群體,救濟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 救濟那些有病沒錢治的人? 有錢的人,經濟條件稍微富裕一點的人, 一定要經常想到: 世上還有受苦人, 世上還有許多人需要我們去救助。我們要有大慈大悲的心, 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對待那些弱勢群體。這樣, 我們的節約意識就會樹立起來, 「愛惜有時錢」 的理念就有可能得到落實。

這四句話, 雖然都是世俗的話, 但是對於我們人生的修養, 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佛教講 「惜緣惜福, 修福修慧」, 惜緣惜福就是叫我們不要過多地消耗自身的福德因緣, 不要過多地消耗自身的精神能源; 修福修慧就是要我們積累和開發精神能源。結合世法來學習佛法, 可能更容易落實佛教的許多高深的理念。能夠在世法上認識清楚, 來轉變世間法, 提升世間法, 世法就是佛法。所謂 「一切法皆是佛法」, 就看我們會不會靈活地掌握, 靈活地運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憨山大師:般若根本智,非向外別求,即是吾人自心之本體
詳解佛教宇宙論:三界 四劫 六道 九地……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