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值得收藏:經方如何治療痛?精讀醫聖仲景治痛證34大法

值得收藏:經方如何治療痛?精讀醫聖仲景治痛證34大法

痛證是以疼痛為主症的多種疾患的總稱。早在《內經》中就有關於痛證的論述,但證治尚不完備。至東漢末年,張仲景撰《傷寒雜病論》,開創了中醫臨床治療學之先河。該書中有80餘首方證涉及多種痛證的辨證和治療,對後世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臨實踐價值。本文謹從治法角度就其辨治痛證作一探討,以就正於同道。詳析仲景辨治諸痛,其治法約有以下三十四種:

1.解表治痛法:適用於六淫外邪侵犯肌表所致的頭、身、骨節疼痛諸痛證。

2.發汗解表法:如太陽傷寒證見惡寒發熱、無汗、頭項強痛、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等症,用麻黃湯發汗解表,散寒止痛;若見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則以大青龍湯發汗解表散寒,兼清里熱。

3.解肌和營法:太陽中風證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用桂枝湯解肌祛風,調和營衛;霍亂「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4. 祛風除濕法:發汗解表,祛風散寒,除濕止痛,以治風寒濕邪留滯肌表、骨節之濕病、歷節病。如寒濕犯表見身煩疼,惡寒發熱等症,用麻黃加術湯;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發熱,日晡所劇者,用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風濕表陽虛而風邪偏盛見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脈浮虛而澀者,用桂枝附子湯,風濕表陽虛而濕邪偏盛者宜用白朮附子湯;風濕歷節證諸肢節疼痛、身體魁羸等症,用桂枝芍藥知母湯。

5. 發汗除飲法:飲水流行於四肢肌肉之間的溢飲見身體疼重等症,當因勢利導,汗而發之。如飲盛於表而兼鬱熱者,用大青龍湯;表寒里飲俱盛者,則宜小青龍湯。「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疼痛,惡風」,亦「當發其汗」,如風水挾熱證用越婢湯即是其例。

6.散寒除濕治痛法:適用於寒濕痹阻所致的腰腿痛。如寒濕歷節證見關節劇痛不得屈伸,用烏頭湯溫經祛寒,除濕止痛;寒濕痹阻於腰部的腎著病,有腰以下冷痛、身體重等症,則以甘姜苓術湯散寒除濕以通痹止痛。

7.和解治痛法:用於少陽樞機不利或胃腸不和、肝脾不調之痛證。

8. 和解少陽法:邪犯少陽,正邪交爭,樞機不利,膽火內郁,影響脾胃而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腹痛、或頭痛、胸滿脅痛等症,治以小柴胡湯。

9. 調和腸胃法:邪犯腸胃,上熱下寒而見「腹中痛,欲嘔吐者」,宜清上溫下,調和腸胃,方用黃連湯。

10. 調和肝脾法:肝脾失調,氣血郁滯而致「婦人懷妊,腹中 痛」或婦人雜病「腹中諸疾痛」,皆可用當歸芍藥散養血疏肝,健脾利濕,以調和肝脾、暢利氣血而止腹痛。

11.清熱治痛法:用於邪熱或兼挾痰、瘀等病邪所致的諸痛證。邪熱得清,痰、瘀等邪得除則其痛自止。

12. 清熱解毒法:少陰客熱咽痛,用甘草湯清熱解毒止痛;若服之不效,再加桔梗(方名桔梗湯)以增強開肺利咽、散結止痛作用。升麻鱉甲湯能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用於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之陽毒病;該方去雄黃、蜀椒則治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之陰毒病。

13. 清熱化痰法:咽中傷生瘡屬邪熱與痰濁鬱閉者,用苦酒湯清熱滌痰、斂瘡止痛;痰熱互結心下,按之則痛的小結胸證,用小陷胸湯清熱化痰開結。

14. 清宣鬱熱法:梔子豉湯清宣鬱熱,用於心中懊 或結痛的熱擾胸膈證;「酒黃疸,心中懊 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此方以梔子、豆豉之升宣清心解煩,以大黃、枳實之苦降除積瀉熱。

15. 養陰清熱法:陰液虧耗,虛火上擾的少陰咽痛證,治以豬膚湯滋陰潤燥,清熱止痛。6.涌吐治痛法因飲食不節致宿食停滯於上脘,見脘腹脹滿疼痛、泛惡欲吐、胸悶等症,以瓜蒂散因其勢而吐之。

16.攻下治痛法:用於里實積滯腑氣不通,或水飲內停胸脅、瘀熱阻滯腸腑所致的胸脅、脘、腹諸痛證。

17. 通里攻下法:陽明腑實證腑氣壅閉不通,見腹滿脹痛拒按,或繞臍痛,潮熱,譫語等症,以大承氣湯攻下實熱,蕩滌燥結;實熱內積,氣滯不行,脹重於積的腹滿痛便閉證,宜行氣泄滿,瀉熱通便,方用厚朴三物湯。

18. 溫下寒積法:用於寒實積冷結滯於胸脅、胃腸之病證。因其寒非溫不散,其結非下不除,故將溫、下兩法合用。如寒實結胸見胸脅及心下硬痛,用三物白散溫下寒實,滌痰破結;寒實積滯胃腸,見脅腹疼痛,大便秘結者,用大黃附子湯溫下寒積;「心腹脹痛,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急當攻逐冷積,方用三物備急丸。

19. 攻逐水飲法:懸飲見「咳唾引痛」等症,以十棗湯破積逐水;水熱互結之大結胸證表現為「膈內拒痛」、或「心下痛,按之石硬」,或「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用大陷胸湯瀉熱逐水破結。

20. 通下瘀熱法:熱毒內蘊,營血瘀滯腸中而成腸癰,有發熱、腹痛等症,治宜清熱解毒,通下瘀熱,方用大黃牡丹湯。

21.溫補治痛法:用於陽氣不足之諸虛痛證。

22. 溫中補虛法:脾氣不足,中焦虛寒見里急、腹中痛、四肢酸疼,或中焦虛寒,氣血不足,復為少陽之邪相乘而見「腹中急痛」等症,皆宜溫中補虛,緩急止痛,方用小建中湯;中陽虛衰,中焦寒盛,陰寒凝滯而見「心胸中大寒痛……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以大建中湯溫中補虛,祛寒止痛。

23. 溫陽散寒法:胸痹病因中陽不足,胸陽不振,見胸脅逆滿疼痛、脘腹冷痛等症,治以人蔘湯溫陽固本;腹滿病腹中雷鳴切痛、胸脅逆滿者,以附子粳米湯溫陽散寒,降逆止痛;寒疝病臍腹部劇痛陣作,汗出肢冷者,以大烏頭煎溫陽止痛,逐寒散結:「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痛勢劇烈者,為陰寒痼結之心(胃脘部)痛,以烏頭赤石脂丸溫陽散寒止痛。

24. 溫補腎陽法:少陰陽虛,寒濕痹阻,見手足寒、身體痛、骨節痛、脈沉者,以附子湯溫經扶陽,散寒除濕止痛。此方亦可治婦人妊娠陽虛寒盛之腹痛而胎動不安。少陰陽虛水泛,見心悸、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者,用真武湯溫陽化氣利水。虛勞病腎陽不足而見腰痛、少腹拘急者,用腎氣丸溫補腎陽,振奮腎氣。

25. 溫肝和胃法:胃陽不足,寒飲內停,濁陰挾肝寒之氣循經上逆,而見頭痛(巔頂為甚)、乾嘔者,用吳茱萸湯溫肝暖胃,化飲降逆止痛。

26. 益氣養營法:太陽病發汗太過損傷氣營,經脈失養而身疼痛、脈沉遲者,治用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蔘三兩新加湯益氣養營止痛。

27.通陽宣痹治痛法:適用於胸痹心痛病。如胸痹病上焦陽氣不足,中、下焦陰寒痰濁上乘痹阻胸陽,見胸背痛、短氣等症,以栝蔞薤白白酒湯通陽宣痹,豁痰下氣;若見心痛徹背、不能平卧者,則以上方加半夏逐飲降逆化痰,是為栝蔞薤白半夏湯。

28.行氣治痛法:用於因氣滯為主所致之痛證。如肝臟受邪而氣血郁滯的肝著病,以胸脅脹悶疼痛為主症,用旋覆花湯行氣活血,通陽散結;婦人「產後腹痛,煩滿不得卧」,以枳實芍藥散破氣散結,活血止痛。

29.理血治痛法:用於血虛失於濡養或瘀血阻滯之諸痛證。

30. 養血和血法:如血虛內寒的「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或婦人產後血虛里寒「腹中 痛」,治療皆以當歸生薑羊肉湯養血和血,散寒止痛;沖任脈虛,陰血不能內守而致妊娠下血、腹中痛者,以膠艾湯調補沖任,固經養血。

31. 活血祛瘀法:如「產婦腹痛,……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用下瘀血湯破血逐瘀;瘀血內阻致「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以土瓜根散活血通瘀,調經止痛;婦人「腹中血氣刺痛」,以紅藍花酒活血行瘀,利氣止痛。

32.安蛔止痛法:用於蛔蟲內擾的腹痛證。如蛔厥證,治以烏梅丸寒溫並用,安蛔止痛;「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以甘草粉蜜湯安蛔緩痛。

33.針刺治痛法:太陽少陽並病,見頭項強痛、眩冒等症,刺大椎以解太陽表邪,刺肝俞、肺俞以瀉少陽之邪;見腹滿短氣、脅下及心痛、耳前後腫等症,當先用針刺法泄經絡閉郁之熱,待病情略減後再隨證以他葯治之。

34.搐鼻治痛法:搐鼻法是將藥物納入鼻腔,借其辛香宣散開竅作用以祛邪治病的一種外治法。仲景用其治療寒濕上犯而見頭痛、鼻塞而煩之證。該證有論無方,注家有主張用瓜蒂散者,亦有謂可用《證治準繩》辛荑散者,皆可參。

綜上可見,張仲景治療痛證,涉及面廣,內容極為豐富。就其痛證的部位而言,有頭、咽喉、胸、脅、心下、腹、腰、四肢及身痛之別;病因有外感六淫、內傷七情、宿食內積、痰飲內停、瘀血阻滯、蟲毒內擾以及失治、誤治傷正之異;病變性質有寒、熱、虛、實及其相互兼挾、錯雜之分;治法有解表散邪、通里攻下、溫補等十四法之不同;其方法亦靈活多樣,以內服湯藥為主,又有針刺、搐鼻兩種外治法,這充分體現了審證求因、治病求本、重在辨證,而非見痛止痛、見頭醫頭的辨證論治精神。仲景辨治痛證,法度嚴謹,內容翔實,堪為後世醫家治痛之典範。今後,還應就其辨治痛證之規律及方葯配伍作進一步的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針知識」據說50%男性都有此病?別急,這裡有良方

TAG:靠譜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