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蟹爪鉤:王羲之神秘筆法,是如何被傳承的?

蟹爪鉤:王羲之神秘筆法,是如何被傳承的?

總第一五九二期;歡迎關注。

編者按:本文繼續講解,王羲之「蟹爪鉤」技法的淵源、王獻之的變異,以及後代書家對於此技法的繼承與揚棄——「書法入門」(ID:shufarumen)

「蟹爪鉤」是一種慣常發力點產生時間差的鉤法,出鉤前要增加一段悠長的橫向運動過程來作為蓄勢鋪墊,其狀略如螃蟹揚爪橫行,其法實淵源於漢隸之豎末平推(圖 16—1、圖16—2)。

圖16—1 東漢 乙瑛碑「於」字

圖16—1 東漢 乙瑛碑「事」字

王羲之行書中已有偶一為之的「蟹爪鉤」嘗試,《孔侍中帖》「侍」字(圖16— 3)豎鉤,引勢直而平推穩,發鉤時充滿強勁的爆發力,奇形異態的「蟹爪鉤」在尚奇好 異的王獻之那裡大規模地鋪陳變異。

圖16—3 東晉 王羲之孔侍中帖「侍」字

《不審阿姨帖》「東」字(圖16—4)的「蟹爪鉤」較為忠實地承傳了「大王」的直勢穩推;

圖16—4 東晉 王獻之不審阿姨帖「東」字

《鄱陽歸鄉帖》「東」字(圖16—5)的「蟹爪鉤」則是「小王」新法的直接體現,引勢化直為曲,欹側取姿,中截輕提而後半加力,平推時順勢向右下方傾斜,勢足後翻卷旋起,整個過程輕快流轉、略無滯礙;

圖16—5 東晉 王獻之鄱陽歸鄉帖「東」字

《東家帖》「來」字(圖16—6)的「蟹爪鉤」 尤其誇張了引勢的柔曲和翻卷的舒張,水蛇腰般的形貌可謂盡態極妍,但內在的風骨卻也喪失了大半。

圖16—6 東晉 王獻之東家帖「來」字

「蟹爪鉤」印證了「大王」和「小王」的「質」與「妍」的分野:「大王」是古典的,「小王」是浪漫的;「大王」是健康的,「小王」是病態的。

王志《雨氣帖》之「蟹爪鉤」引勢部分雖然頗為勁直,但是平推踢挑部分則完全缺乏節制地揚厲鋪張,病態的程度又較「小王」書深重了一層(圖16—7、圖16—8)。

圖16—7、8 南齊 王志雨氣帖「深」字、「來」字

李邕和顏真卿採用「蟹爪鉤」皆偏向於「大王」的古典意味,著意揚棄「小王」的過度 曼妙(圖16—9、圖16—10)。

圖16—9 唐 李邕麓山寺碑「創」字圖16—10 唐顏真卿湖州帖 「湖」字

米芾是「蟹爪鉤」技法的集大成者,會通了「大王」之「質」與「小王」之「妍」,古典與浪漫兼包,健康與病態並容(圖16—11至圖16— 14)。

圖16—11 宋 米芾從天竺歸隱溪之南岡詩「月」字

圖16—12 宋 米芾苕溪詩帖「浮」字

圖16—13 宋 米芾蜀素帖「謝」字

圖16—14 宋 米芾虹縣詩帖局部

【王獻之筆法系列】01、王獻之「改體」——如何變「鋒」02、二王筆法:「一筆書」和「八面出鋒」03、「切鋒」起筆法,二王父子誰更強?04、筆法課:如何寫出「隸意」之筆?05、飛白筆法:小王的異趣,老米的狂掃06、卷尾撇:「二王」如何變新漢隸古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顏真卿《多寶塔》,很多人可能都臨錯了
王羲之結字,如何險中取勝,你學會了嗎?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