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IMF「打臉」美國!「中國央行幾乎沒有進行外匯干預」!央行對匯率政策最新表態來了

IMF「打臉」美國!「中國央行幾乎沒有進行外匯干預」!央行對匯率政策最新表態來了

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做法遭到了IMF「打臉」。

美國東部時間周五下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執董會與中國的第四條磋商報告。報告認為,中國沒有大規模干預人民幣匯率。

報告指出,人民幣雖然對美元貶值,但相對於一攬子貨幣大體穩定,中國外匯儲備充足,自去年第四條磋商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約 2.5%,中國人民銀行幾乎沒有對人民幣匯率進行干預。

此前美國財政部在發布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聲明時還指出,將會與IMF磋商評估中國近期在匯率方面的舉措。而此次IMF做出的「中國沒有大規模干預人民幣匯率」的結論否定了美國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做法。

先看IMF報告中的重要觀點:

1、中國經濟正面臨外部阻力和不確定的環境,鑒於計劃實施的政策刺激將部分抵消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出口加征關稅的負面影響,預計2019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2%。總體通脹因食品價格上漲而上升,預計將保持在2.5%左右。

2.、外部環境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要成功實現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型,須繼續實施去槓桿,加強再平衡工作,同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貿易緊張局勢加劇。

3、若關稅不進一步上調,宣布的政策措施足以在2019年穩定經濟增長;若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使經濟和金融穩定面臨風險,那麼有必要實施額外的定向刺激措施,以財政措施為主。IMF強調了能夠提振中期增長的結構性財政改革的重要性。

4、IMF強調了堅持去槓桿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性。繼續推進金融監管改革,同時強化銀行資本、建立清晰的銀行處置機制並控制家庭債務增長帶來的脆弱性,將有助於實現更加可持續的增長路徑。

5、IMF認為,自去年第四條磋商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約 2.5%,中國人民銀行幾乎沒有對人民幣匯率進行干預。加強匯率靈活性、改善外匯市場的深度和運行 情況有助於金融體系應對資本流動波動的加劇。加強匯率政策透明度也很重要。

「中國央行幾乎沒有進行外匯干預」

IMF報告稱,2018 年 6 月中至 8 月初,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貶值相對迅速,當局重新採取了應對貶值壓力的措施——對外匯衍生品實行20%的準備金要求(屬於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以及在每日交易區間的中間價形成過程中採用逆周期調節因子。人民幣雖然對美元貶值,但相對於貨幣籃子大體穩定,自去年第四條磋商以來,實際有效匯率貶值了約 2.5%。估計結果顯示,人民銀行幾乎沒有進行外匯干預。中國約有 3.2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仍然足以繼續向浮動匯率轉型。

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一事也在美國國內引發了質疑之聲。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華盛頓郵報》撰文稱,中國並不符合「匯率操縱國」的情況,人民幣匯率下跌並非人為操縱,而是市場對新加征的美國關稅的自然反應。美國財政部長斯蒂芬·姆努欽(Steven Mnuchin)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明顯是順應其「老闆」的政策,不僅損害了自己的信譽,更損害了美國財政部的公信力。

與此同時,IMF呼籲應加強匯率靈活性並由市場決定,來幫助吸收關稅的衝擊。貶值壓力加劇和潛在的資本外流要求當局進行更清晰的對外溝通,並實施可能的外匯干預來應對市場的無序形勢。如果外匯市場壓力持續並導致羊群效應和金融體系承壓,以透明的方式臨時收緊現行的資本流動管理措施可能是合適的,這是穩定經濟和市場的更大範圍一攬子政策的組成部分。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戶雖然中期來看是可取的,但應謹慎、有序實施並確保其針對性。

IMF還透露,美國財政部目前正就包括中國在內的一系列問題與其進行磋商,但未透露具體磋商內容。

央行8月9日發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指出,8 月以來,受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對中國加征關稅預期等影響,人民幣對美元有所貶值,突破了7元, 反映了外匯供求和國際匯市的波動。對此居民、企業和金融機構均理性、客觀看待,市場預期總體平穩。下一步,央行將穩步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必要時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穩定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預計 2019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 6.2%

IMF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外部阻力和不確定的環境,鑒於計劃實施的政策刺激將部分抵消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出口加征關稅的負面影響,預計 2019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 6.2%。

IMF執董們稱讚中國近期的改革進展,尤其是在降低金融部門脆弱性和繼續開放經濟方面取得的進展。他們指出,外部環境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並強調,要成功實現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型,須繼續實施去槓桿,加強再平衡工作,同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貿易緊張局勢加劇。

執董們同意,若關稅不進一步上調,宣布的政策措施足以在2019年穩定經濟增長;同時,應避免額外的刺激措施和過快的信貸增長。在此背景下,一些執董重申了淡化增長目標的必要性。執董們同意,若貿易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使經濟和金融穩定面臨風險,那麼有必要實施額外的定向刺激措施,但以財政措施為主。

IMF還認為,中國在若干關鍵領域的改革取得進展。加強金融監管以及控制預算外地方政府投資降低了債務積累速度,有助於抑制金融部門的風險累積。

中國跨境資金不會出現「大進大出」

自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以來,中國監管當局密集發聲做出回應。

央行8月6日發表聲明稱,這一標籤不符合美財政部自己制訂的所謂「匯率操縱國」的量化標準,是任性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行為,嚴重破壞國際規則,將對全球經濟金融產生重大影響。

8月8日,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和國家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指出,人民幣的匯率有一定幅度的波動,是市場力量推動的。憑著短期波動,把中國定為人民幣匯率操縱國,毫無道理和依據,反映的是美國的霸凌主義。我國外匯管理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企業和個人正常合規的用匯需求不會受到影響。

8月9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美國財政部認定中國匯率操縱的做法,是美方單方面的定義,是不負責任的,嚴重破壞國際規則。即便我們被貼上這樣或那樣的標籤,並不能改變我們的在全球分工鏈上的地位和我們自己自身經濟的成長性。

對於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跨境資金是否會出現「大進大出」的可能性,陸磊表示,中國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水平比美國高出大概一個百分點左右,反映了這個至少在目前價格牽引還不足以導致跨境資金的迅速的外流。此外,過去幾年我們發現,我國國債的信用違約掉期一度高達150,而去年是60,到今年上半年是40。這就說明全世界的投資者對中國的估值水平和對中國的信用風險的評價是非常穩健的。這些都反映了對跨境資金流動的流量和流向還是持穩健、樂觀的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銀保監會重磅!支持險資投資科創板,研究提高證券投資比重,處置包商銀行、安邦集團有這些新進展
養殖公司們迎來最美好的時刻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