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智擒鰲拜後,為何只幽禁甚至主動翻案?

康熙智擒鰲拜後,為何只幽禁甚至主動翻案?

向敬之

1

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三日乙巳,康熙以下棋為名,召復為一等侍衛的索額圖入宮,決定三日後召見鰲拜,突然發難,將其逮捕,

《清史稿·聖祖本紀一》記載:「戊申,詔逮輔臣鰲拜交廷鞫。上久悉鰲拜專橫亂政,特慮其多力難制,乃選侍衛、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是日,鰲拜入見,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於是有善撲營之制,以近臣領之。」

這個「近臣」,就是索額圖——康熙皇后赫舍里氏的叔父。他是已故首輔索尼的第三子,最初在侍衛處任職,康熙七年升吏部左侍郎,於八年五月初自請解任,重返侍衛處,效命康熙左右,為之訓練摔跤的貴族子弟。

與此同時,康熙帝利用名義上的親政之權,下旨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調離京城,又特詔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核心區和衛戍權。如命黃機任吏部尚書,郝惟訥為戶部尚書,將兵部尚書龔鼎孳調禮部,起用曾被鰲拜罷黜的原戶部尚書王弘祚接管兵部,配合康熙倚重的兵部左侍郎黃錫袞掌控兵權。

康熙智擒鰲拜後,為何只幽禁甚至主動翻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康熙帝

少年康熙成功擒鰲,又快速反應,命和碩康親王傑書為首的議政王大臣等迅速拿問、清洗與鰲拜來往密切的官員。

對於這些人追隨鰲拜,被裁定為鰲拜結黨擅政。

康熙八年五月「庚申,王大臣議鰲拜獄上,列陳大罪三十,請族誅。詔曰:『鰲拜愚悖無知,誠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其弟穆里瑪、塞本得,從子訥莫,其黨大學士班布爾善,尚書阿思哈、噶褚哈、濟世,侍郎泰璧圖,學士吳格塞皆誅死。余坐譴黜。其弟巴哈宿衛淳謹,卓布泰有軍功,免從坐。嗣敬謹親王蘭布降鎮國公。褫遏必隆太師,一等公」(《清史稿·聖祖本紀一》)。

2

從康熙嚴懲鰲拜集團的這段文字看,可以發現五個重要信息。

一、從抓住鰲拜到判決鰲拜一黨,前後只花了十二天時間。鰲拜擅權案發,可以說是大清王朝開國以來,順治八年二月處理攝政睿親王多爾袞案之後的天下第一案。此等大案,康熙迅速處理,足見其少年老成,成功掌權,排除阻力。

二、按律,鰲拜該被誅滅九族,但只殺了兩個弟弟和一個侄子。對於他,以戰功免死。作為此案元兇,鰲拜無疑該殺,然康熙網開一面,像處置犯案的宗室成員一樣將其幽禁,傳遞出康熙對鰲拜擅權危害性還是有所把握。

三、重點打擊了鰲拜一黨的核心成員。注意啦!《康熙皇帝》中取代魏承謨給少年康熙做師傅的濟世,在歷史上被砍了頭。《清史列傳·鰲拜傳》中給鰲拜整理罪狀時,就有一條是關於濟世的:「前工部尚書員缺,鰲拜以朕素不知之濟世,妄稱才能推補,通為結黨,以欺朕躬。」

四、附和鰲拜的遏必隆,被革去太師官位和一等爵位。遏必隆不但在四輔臣之列,而且是清太祖第四女穆庫什所生,與康熙之父順治帝是表兄弟。同時,他又是康熙兩個妃子(即後來的孝昭仁皇后、溫僖貴妃)的父親。他與康熙是親上加親,但在輔政時代逢迎鰲拜,因而被議罪十二款。

五、大學士班布爾善被誅殺。論關係,班布爾善是康熙的堂伯父,順治的親堂兄,其父塔拜為清太祖庶出第六子,有從征之勞,然軍功不顯,只得了個三等輔國將軍的低級爵位。順治年間,班布爾善襲爵後,幾次升等,於順治八年晉輔國公,但在康熙五年因事革爵。索尼死後,他抱上了鰲拜的大腿,雖未復爵位,卻以領侍衛內大臣兼秘書院大學士成為了權臣。

康熙智擒鰲拜後,為何只幽禁甚至主動翻案?

《康熙王朝》鰲拜威逼康熙

班布爾善雖未被複爵,但在未被做出最終判決、罷黜宗籍時,他仍是宗室成員。

按太祖於天命六年正月十二日的約定:「吾子孫中縱有不善者,天可滅之,勿令刑傷,以開殺戮之端。如有殘忍之人,不待天誅,遽興操戈之念,天地豈不知之?若此者,亦當奪其算。昆弟中若有作亂者,明知之而不加害,俱懷理義之心,以化導其愚頑。似此者,天地祐之,俾之孫百世延長。所禱者此也。自此之後,伏願神祗,不咎既往,惟鑒將來。」(《清太祖武皇帝實錄》卷三)

班布爾善該被幽禁。但是,康熙帝決定將其處死。

無疑,班布爾善對皇權的危害性極大。

同樣是宗室成員,敬謹親王蘭布——清太祖長子褚英之孫,為鰲拜孫女婿,被降為鎮國公。

蘭布坐降,是因為沾親帶故的裙帶牽連。而班布爾善被斬,當是圖謀不軌的咎由自取。

3

康親王傑書受命整理完鰲拜攬權欺罔諸罪狀,向康熙報告,請求革職、立斬、籍沒,鰲拜和他的兒子那摩佛都要處死。

康熙在說了一番斥責鰲拜結黨專擅、紊亂國政、有負皇恩、欺君罔上的話之後,話鋒一轉:「但念鰲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經倚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寬革職、籍沒,仍行拘禁。那摩佛亦免死,革職拘禁。」(《清史列傳·鰲拜傳》)

鰲拜罪該萬死,但康熙給了他大功贖罪。

康熙對鰲拜免死禁錮,一再強調他是三朝元老,屢立戰功,還搬出了先帝來說鰲拜罪不至死。事實上,鰲拜雖然專擅濫殺,但主要是針對原屬多爾袞、打壓兩黃旗的正白旗官員,而且史書上也未載明他有篡弒之跡。至於後來各種各樣的影視劇如《康熙王朝》《鹿鼎記》,大肆渲染康熙夜鰲府,窺破鰲拜穿黃袍、欲篡位,那都是毫無根據的虛構。

也正因為鰲拜案主要執政權力之爭,康熙要真正親政,而鰲拜不情願還政,故而康熙在案發後鰲拜老死幽所,而且讓那摩佛回家丁憂、終老。四十四年過去,即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特地追封鰲拜為一等男,並以其侄孫和親孫襲爵。

如果鰲拜真有篡弒行為,哪怕是捕風捉影,也必然會成為他罪證中最大的亮點。史料所記的鰲拜罪行,不免有康熙大量注水,但康熙斷然不會忽視盡篡弒一條就可以把鰲拜一案弄成鐵案!

雍正即位後,為之賜祭葬,復爵一等公,也算是對他平反。

即便乾隆四十五年,清高宗重提鰲拜案,下諭強調:「鰲拜當日自恃政柄在握,輒敢擅權骫法,邀結黨羽,殘害大臣,罪跡多端,難以枚舉……俟出缺時,即行停襲公爵,仍照皇祖所降諭旨,給予一等男爵,世襲罔替,已足以示國家法外施恩舊勛之意矣。」(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五)乾隆終止雍正對鰲拜世系恢復的一等公,但還是承認鰲拜為「屢立戰功」的「勛舊」,只是表達了對鰲拜在其「皇祖沖齡踐阼,鰲拜受事以後,即專權自恣,擅作威福」的強烈不滿。

康熙智擒鰲拜後,為何只幽禁甚至主動翻案?

《乾隆皇帝半身冬裝像》,郎世寧畫

作為太宗朝的巴圖魯,世祖留下的輔政大臣,鰲拜是忠於大清的。但是,他隨著權勢的擴大,利欲熏心,很快由皇權的捍衛者,逐步走向了反面,首先是以兩黃旗與正白旗的宿怨而重點打擊在輔政大臣中名列第二的蘇克薩哈,繼而利用索尼和遏必隆的支持,強行圈換土地,矯旨殺死反對圈換土地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等,以及對蘇克薩哈滅門,製造了一系列冤案。即便是康熙帝反對,鰲拜也是攘臂向前,強制下旨,將小皇帝視若傀儡。

索尼死後,鰲拜力圖獨專權柄,「一時威福,盡出其門」(昭槤《嘯亭雜錄》卷一《聖祖拿鰲拜》)。但是,他並沒有奪取皇位、更換皇帝的意圖,只是在少年長成的康熙急欲掌權的時期,仍想繼續獨掌輔政大權,凌駕於皇帝之上,勢必直接威脅著皇權。

康熙並沒有將其處死,而是終身監禁,也算是念及其歷史功績。同時,康熙即時處死皇族長輩班布爾善,不免是因為其有篡立之跡,而遭到了最嚴厲的處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崇禎嚴懲魏忠賢,怎容他帶走翻身的資本?
多爾袞沒做1天皇帝,為何做了60天清成宗?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