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科幻姬」的未來漫遊

中國「科幻姬」的未來漫遊

虎嗅註:這是虎嗅「新科幻」系列策劃的第三篇文章。在本文中,你將讀到:一位體制內記者轉向科幻產業的故事,一位科幻作家都認識的「局長」如何在中國科幻產業篳路藍縷,一個推動中國想像力的「未來局」故事。

撰稿 | 格林糖

編輯 | 李拓、六九的小號

父親念的許多故事,姬少亭已不記得了,給當時的她留下印象的第一個故事,是一篇科幻小說:《生命之歌》。

許多年後,姬少亭作為「局長」的」未來事務管理局「,會帶著中國科幻作家一起去看火箭發射,這些新新老老的作家當中,既有劉慈欣這樣聲名大噪的巨V,也有她的啟蒙先導,《生命之歌》的作者王晉康。

姬少亭掌管的未來事務管理局,可能是中國唯一一家專攻「科幻產業」的公司,它正參與到科幻作品的方方面面:為《流浪地球》等產品提供諮詢,為劉慈欣等成名作家出版新書,培養新作者,開發新老IP……

而作為這個神秘機構的創始人和「大腦」,姬少亭正在與中國最骨灰的科幻從業者,努力構築一門生意,一個產業,以及一份讓科幻人引以為傲的生態與文化。

Hi,局長

許多人將姬少亭愛稱為「小姬」,一半出於親切,一半出於與果殼網創始人姬十三做區分。姬少亭當年作為科學松鼠會與果殼網的活躍分子,以」小姬看片會「為許多人熟知。而至今,果殼也是未來事務管理局的股東之一。

小姬一邊喝咖啡,一邊回答我們各種問題。無論是關於「科幻在中國到底是否流行」,還是「未來事務管理局到底是否有商業前景」,她都不繞彎。

十年新華社記者的經歷的她,很清楚媒體想知道什麼。

2007年~2008年,還在新華社工作的小姬,就開始在果殼以及《科幻世界》的各種活動中,與中國最核心的科幻迷混在一起。她還開玩笑說,她是當時新華社唯一跑」科幻口「的記者。以至於她有底氣說:「科幻這個圈子,以前沒有我不認識的。」

影響了數代科幻迷的《科幻世界》雜誌

這個略顯精英的圈子早期理所當然的小眾。有當年的段子為證:

和小姬同在新華社工作的科幻作家韓松,和一群科幻作家一起飛往成都參加科幻大會,他望著飛機說:「今天這架飛機失事的話,中國科幻全軍覆沒。」

而小姬幾年前也曾經表示:「中國專職的科幻作家不超過5個人。」

帶來改變的是《三體》和《流浪地球》,前者讓大眾認識到,中國有自己的科幻文學;後者則證明,中國有能力拍出科幻大片。它們展現了中國人的想像力,並驗證了中國科幻的潛在市場。

但所有熱潮背後,都有浮躁。

「比如《三體》走紅之後,2014年~2015年是大家瘋狂購買科幻IP的年代,但它沒有帶動更多人寫科幻,反而讓很多科幻作家懶得寫科幻,就想賣版權,真讓人著急。」

於是才有了2016年,未來事務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小姬從新華社去職,成為「局長」,操持起中國科幻。

兩年之後,未來局培養出了三位數的作家,連續兩年舉辦了APSFcon,辦起了科幻春晚,出版了兩本Mook,為《流浪地球》提供諮詢和宣傳服務……幾乎所有中國科幻大事件,背後都有未來局的身影。

小姬直白地說,從無到有的去做一個「科幻產業」非常艱難,很多事情超出想像之外。但好在,未來局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她相信著凡事必有邏輯因果,自己會喜歡科幻如此,未來局未來的生意也是如此。

我們不是來掘金的

「接觸科幻其實是一個概率問題,也可以說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巧合。」

小姬是西安人,大學也在西安外國語大學念,西安這個地理位置,給了她更大的接觸科幻的可能。「很多年以後我知道《科幻世界》這本雜誌,除了在成都,就是西安銷量最好。如果不是它銷量那麼好,報刊亭就不會賣,我爸就不會買到,我也不會遇到這個雜誌。」

而同樣,「科幻能成為一門生意」的願景,也需要擁有一些前提。當環境準備好,其餘的水到渠成。

在姬少亭看來,此前中國科幻最核心和基礎的問題是作家少,而作家少最直接的原因是,過去這一行無法養活自己。

稿費是個大問題。小姬自己也寫科幻專欄和短篇小說,她給《科幻世界》寫專欄的時候,拿的稿費是千字兩百。小姬當時很誠懇地跟編輯說:「雖然稿費不多,但沒關係,我還是會很努力給你們寫的。」後來劉慈欣告訴她,其實千字兩百已經是《科幻世界》最頂級的稿費了。大劉自己一度也是「千字八十」的待遇,很久之後才漲到了這個標準。當時科幻作者從「科幻」這個行業得到的回報可見一斑。

當時,劉慈欣在電廠,韓松在新華社,王晉康是石油系統的工程師,何夕在搞軟體開發……這些科幻作者一方面熱愛科幻的創作,但另一方面,彼時對於收入,對於穩定生活,以及對於作品發行推廣等種種擔憂,都使得他們無法真正全職投入其中。

小姬說,像《674號公路》和《屠龍之技》作者長鋏,其實科幻寫得非常出色,後來去做區塊鏈也很成功,雖然同樣為他的成功高興,但看到好的科幻作家不能專心寫作品,心裡依然不是滋味。

未來局最基礎的工作之一,就是創造一個與作家共同成長的環境。既要幫助他們提高收入,保障生活,也要給他們更多發展機會。

面向新作家,他們開設寫作訓練營,吸納有寫作能力,有科幻寫作意願,但可能此前沒有門路的作者,進行培訓指導。目前已經超過200人上過這門課,其中80%都交了完整的小說。其中佼佼者的小說會刊載在未來局自己的媒體《不存在科幻》,或者出版的Mook上,有的還可以單獨出書。

而對於比較成熟的作家,未來局承擔著作家經紀工作,但又不僅止於此。除了幫助他們出書以及進行IP開發,他們還會做很多額外的事情:

「寫小說之前,我們給你提供工作坊,去看火箭發射,去中科院參觀,跟國資委交流,跟螞蟻金服、科大訊飛這樣的科技互聯網公司交流,找靈感。小說寫出來了,會有編輯幫助出書、宣傳以及各種各樣的線下活動,還會尋找媒體來報道。」

「另一顆星球」科幻大會上,姬少亭與中國最知名的四位科幻作家

小姬說,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積累,既是積累作品或者說IP——現在未來局手上已經有800多個科幻IP;也是在積累整個中國科幻的生存土壤。當這個土壤足夠肥沃的時候,商業利益也自然隨之而來。

在小姬看來,他們並不是掘金者,而是對中國科幻有使命感。他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科幻這座金礦,並讓中國科幻真正發光。

更相信科學的中國人

「其實中國人是更相信科學的,科學普及的基礎更好。」

或許這也是她對未來局以及整個中國科幻信心所在:科幻會與每個中國普通人息息相關,並在不同層面得到承認。

小姬介紹說,在國外,科幻和奇幻的區分並不明顯,許多人會認為它們都是同樣的東西,都是「幻想文學」。甚至於,雨果獎上科幻和奇幻作家是放在一起評獎的,所以劉慈欣、喬治·R.馬丁以及J·K.羅琳都拿過該獎。

「當年 SFWA(美國科幻作家協會)看見那些奇幻作家孤零零的,就收留了他們。其實他們都屬於Fantasy文學,分得不開。你看現在奇幻作品的人數、作品比例都超過了科幻,反而變成了一個很強勢的群體,現在這個協會已經改叫『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了。」

但在中國,科幻和奇幻之間,有一條明顯的界限,這條界限的名字,就叫科學。

奇幻的基礎是魔法,任何效果都可以通過一個咒語實現。而科幻不能如此,它遵循世界運轉的規律,在想像力的基礎上,與我們生存的世界息息相關。

「但並不是說,科幻比奇幻更加嚴肅。」雖然自己投身科幻產業,但小姬並不認為科幻比奇幻層次更高:「很多奇幻作品也非常的嚴肅,我們很多同事也非常喜歡《冰與火之歌》等作品。」

然而科幻確實有特殊之處。特殊在於,從瑪麗·雪萊寫出《弗蘭肯斯坦》開始,科幻始終帶有思想實驗的性質,這也就意味著,科幻作品肯定帶有一定的思想性,並持續探討著人與科技的關係。如非如此,它一定難以被這個領域的讀者高度認可。

1931年的電影《弗蘭肯斯坦》

這彷彿也就註定了科幻的精英屬性,若非對世間、對未來有深度思考,似乎也無法在科幻中找到樂趣。

對此小姬只同意一半。在她看來,真正成為一個「科幻迷」乃至科幻作家的門檻肯定依然非常高,其中需要不俗的想像力、邏輯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但另一方面,科幻作為一種概念元素,早已不局限於嚴肅文學領域,而是廣泛的用於娛樂產品中,甚至消費者都沒發覺他們消費了科幻。一個例子是,在迪士尼玩「明日世界」的遊客,肯定不在乎自己正在消費一個科幻產品。

而在小姬看來,漫威就是一個大眾看著有趣,但也屬於科幻的例子:

你看漫威有很多地方是非常科學的,像《蟻人》的片段里,帶微觀世界裡面的一些展現,你可以說它不科學,因為也沒有人知道微觀世界是不是真的長成這個樣子,但畢竟是基於科學在創作,而不是魔法,所以寬泛來說它當然是科幻。

「寬廣」是小姬自己身為科幻迷,以及對未來局發展的基本要求。這種「寬廣」分為兩個方面:對科幻的定義更寬泛,對科幻受眾更寬容。

小姬推薦了一部紀錄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劇集中,卡梅隆找到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等一票科幻老炮,聊他們的科幻電影。

這部紀錄片中讓她印象最深刻一段,是喬治·盧卡斯談《星球大戰》。喬老並不在乎自己的電影是不是科幻片,還略帶自嘲的打趣說:「《星球大戰》是一部太空劇,不是科幻片,因為它其實是一部肥皂劇,只是以太空為背景。」

「我們特別不糾結什麼是科幻,更重要的是,什麼是好的作品,什麼是好的產品。」

在未來局這個硬核科幻迷密度最大的機構看來,破除「鄙視鏈」是出圈的第一步。

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當年《三體》拿了「星雲獎」之後,在投資圈和商界引發了一陣熱潮,雷軍還曾經專門在微博上發過自己對《三體》的理解。

劉慈欣本人也看了雷軍的微博,他基本沒太看懂。相比之下,當時大劉更關心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對《三體》的科學評價。

個中區別,就是普通人與科幻迷間區別的縮影。在小姬看來,它們都應得到尊重。

「其實不管是哪種,只要看的人能找到自己樂趣就好。至少這說明這是一個好產品,這個產品能跟更寬廣的受眾接觸。」

在做到「寬廣」之後,科幻方才能成為一種大眾流行文化,更多的中國人看科幻,未來局的前景也就愈發光明。

科幻不是幻象

未來局正在各個層面參與著能夠「破圈」的產品之中。除了老本行圖書,以及作家的培養,他們的觸角也早已伸向那些更流行的媒介——電影、電視劇、遊戲——並且也有了初步收穫。

未來局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就參與了宣傳工作。他們為《流浪地球》做口碑觀影場,邀請航天、科幻、科普、投資界的多位嘉賓共同觀影,帶起了影片最早的一波口碑。

「當然,我們當初也只是覺得《流浪地球》也許能保本,沒有想到最後這麼爆炸。」

從結果來說,《流浪地球》帶動了1億普通人走進電影院,觀看了一部中國科幻作品。如果說此前中國科幻產業還是鏡花水月,在電影上映之後,這1億人用錢包投票,讓它成了現實。

小姬還開玩笑說,正是因為《流浪地球》在春節檔爆發,影響了未來局「科幻春晚」的流量——當然,這種影響讓人高興。

已經連續舉辦四年的「科幻春晚」,起初只是春節期間在《不存在日報》媒體上舉行的徵文活動。如今不僅有讀者和作者寫就命題作文,也成為科幻愛好者間互動的契機。

去年的「科幻春晚」發布出23篇科幻小說,6篇解讀,在全平台達到1600萬閱讀量,20多位國內外優秀作者在3周內以極高的質量實現了中文科幻領域一年來最高的曝光量。

而面向最核心科幻迷,在每年未來局主辦的APSFcon(「另一顆星球」科幻大會)上,小姬團隊會邀請國內外頂尖的科幻作家、編輯及相關從業者前來,做最硬核的「思想實驗」討論。

在完成給中國科幻「打地基」式的作者培訓工作之後,姬少亭和未來局正在不斷的嘗試往產業鏈下游延伸。他們與網易合作了VR多人在線開放遊戲項目《故土》,並在今年的ChinaJoy展出。

除此以外,未來局也已經著手進行影視領域的深度合作:劉慈欣的《燒火工》正在開發院線動畫電影,韓松的《冷戰與信使》在與著名導演李霄峰合作,將開發為院線電影,劉慈欣的《夢之海》正在開發為網劇。

對他們來說,中國科幻的春天近在眼前,又來日方長。

尾聲

採訪的最末,小姬帶著我們參觀起未來局的辦公室,不大,但是內容豐富。在書架上,赫然可見《銃夢》作者木城雪戶等科幻名家的簽名。而裡屋的儲藏室里,堆滿了科幻周邊產品,幾乎開不了門。一旁的會議室,未來局的合伙人,也是著名科幻評論家李兆欣(網名:兔子瞧)跟我們簡單打了個招呼,又回到了工作之中。

小姬再一次跟我們強調著好產品的重要性。在她看來,最後做出的書好不好,電影改編得好不好,遊戲好不好玩,到底有沒有帶給受眾一個新鮮的世界,將直接決定著中國科幻文化的前景,以及未來局商業上的生死。

直白點說:中國科幻需要更多《三體》和《流浪地球》這樣的爆款產品來支撐。

以前當記者的時候,姬少亭還曾經計劃著寫長篇科幻小說,為此她還跟韓松、郝景芳等人討教過不少寫作方法。

現在她不再有親自執筆的時間,這個平常幾乎不消費科幻以外文化產品的女孩,正在以另一種身份,書寫著屬於中國科幻的故事。

她和她的同事們也不知道地球是否會流浪,二向箔什麼時候打擊太陽系。但他們知道,並且在證明,中國科幻生機正勃勃。

————關於虎嗅「新科幻」————

中國擁有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科幻期刊《科幻世界》,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產科幻離大眾的生活非常遙遠。《三體》獲獎之後,越來越多讀者開始期待下一個「三體」的誕生;《流浪地球》是一次艱難嘗試,卻在商業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科幻本是個小眾的故事類型,但隨著一些作品被追捧,它似乎在走進越來越多的國人的文化生活。

所以「三體」們現在怎麼樣了?我們還會不會有更多的「地球」?

虎嗅的「新科幻」系列報道,將會把視角聚焦到科幻產業一線的從業人員,跟他們聊一聊科幻的邊界,想像力的極限,以及我們該用何種方式承載這精彩的一切,迎來真正的「國產科幻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對大學來說,拿個好ID很重要
李楠離職,魅族失血

TAG:虎嗅APP |